第4章 辭職,特彆的袁大頭(下)(1 / 2)





出了撿寶齋左拐,齊鳴到了古玩市場的餐飲區。

酒醒到現在,又是趕路又是辭職,一口飯都沒吃,現在還真餓了,就先到這兒墊墊肚子。

等餐的時候,齊鳴拿出了那幾個袁大頭和銅板。一個個看過去後,他把注意力都放在了那個散發著青紫氣息的壹元袁大頭上。

自己早上的乾隆通寶上,青氣略粗,紫氣略細。而眼前的袁大頭則是相反,紫色比青色重。

隨著他拿近了端詳,那兩股氣像是被磁鐵吸引了一樣飄向左眼,那種神清氣爽的感覺再次襲來。

袁大頭,嚴謹點的該叫它“袁世凱像背嘉禾銀幣”。鑄造時間從1915年到1929年左右。但實際民國一直就有流通鑄造,甚至新中國1951年左右都還在鑄造。

而要說流通時間那就更久了,在華夏的雲貴川,新疆西藏一帶,直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都還有地方將袁大頭當成流通貨幣。因此世麵上的袁大頭數量龐大。

加上舊中國軍閥割據,各地都有各自的鑄幣權,導致了袁大頭的造型極其的多樣。按圖案分有正麵像,側身像,七分像。按邊圈分,有齒邊,t字邊,圓邊。

齊鳴手上這塊民國三年袁大頭按造型年份來細分,應該算是:民國三年袁大頭銀元壹圓七分麵像。

為啥他會這麼清楚?因為當初王胖子進了一批各類袁大頭,這商品介紹就是他寫的,為此他沒少查資料。手上這枚估計就是那一批裡的其中一個。

隻是齊鳴理論知識紮實,但眼光實在不咋地,任他翻來覆去的看了個遍,甚至都上嘴咬了幾口,都沒分出手上的袁大頭和其他幾個有什麼區彆。

齊鳴心裡,隱隱有個猜想,但要驗證,就要先知道這袁大頭的真假。

要是換個地方,找個懂行的難度不小,但這兒可是潘家園啊!想找個專家還真不難。

心裡有了決定,齊鳴扒拉了兩口飯就趕去了博古齋。

博古齋,在這潘家園那可是傳奇一般的存在。

這店是潘家園最早的古玩店之一,而且和王胖子那打著古董店幌子的工藝品店不同,這兒號稱隻賣真古董,在業內是有口皆碑。

其次這家店的主人也是傳奇,店長名叫楊朝明,曾經是故宮的研究員。80年代跟風下海後創辦博古齋,一步步把店做大做強不說,他也成為當今華夏知名收藏家,鑒定家。

這兩年收藏熱興起,各類鑒寶節目層出不窮,楊朝明就成了各大衛視的香餑餑經常被請去幫忙鑒寶,在民間都有很高的知名度。

“先生,您好,請問有什麼能幫到您。”

剛進博古齋的門,漂亮的營業員小姐就迎了上來。

“我想賣東西。”

齊鳴邊說邊掃視裡麵,其實他進來之後心裡的猜測已經被印證。店裡一個個玻璃展櫃裡,赫然是一片青紫色的煙氣氤氳。

那些氣息似乎也感受到齊鳴的到來,向著齊鳴飄去,但卻被玻璃阻隔住了。

博古齋號稱隻賣正品,那不就證明了,隻要是有青紫氣息的就是正品,是真正的古董!齊鳴立刻意識到自己可不隻是複明那麼簡單,更多了個“望氣”的外掛。

“先生這邊請坐,請問您是想賣瓷器,書畫還是玉器珠寶?我讓店裡的相關鑒定師過來。”

服務員的詢問將激動幸福到要暈倒的齊鳴拉回現實。

他咳嗽兩聲嘗試讓自己鎮定下來,隨後跟著營業員坐到了一張實木方桌邊,剛一坐下就有人端來了茶水。

“哦,就是個袁大頭,算古錢幣?”

齊鳴有點不自信,雖然已經側麵印證了袁大頭是真品,但他大致掃了眼店裡的古董,動不動10多萬起,總覺得就算是正品,也入不了人家眼。

“那您稍等。”

齊鳴一口茶都還沒喝完,鑒定師就來了。

讓他意外的是,來人居然是個西裝筆挺的英俊青年,這有點打破齊鳴的固有認知了,他總覺得鑒定師沒點胡子加白頭發肯定不靠譜。

來人似乎也看出了齊鳴眼底的詫異,甚至有點習以為常的意思。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