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滿大人瓷器(1 / 2)





這間堂屋應該就是這家人的客廳了,屋子的東北角貼牆放了一張香案。

香案靠裡的位置擺著幾個老人的遺像,遺像前香爐供品一樣都不少。

而堂屋正中擺了一張八仙桌,老人招呼著齊鳴和小龍在桌邊坐下休息後,便拿出鑰匙打開了左側的房門,走了進去,沒一會兒一陣兮兮簌簌的翻動聲就從裡麵傳了出來。

斑駁的牆壁,陳舊的擺設,整間屋子唯一的電器就是頭頂的白熾燈和香案上那兩盞插電的蠟燭。

齊鳴也是農村出來的,但十多年前起,村裡的壯勞力都會出門打工,沒過幾年家家都蓋起了二層的小樓。

他很難想象,京城的郊區居然還會有這樣破落的農家小院。

也就三五分鐘的功夫,老人抱著兩團厚厚的報紙走了出來,放到了桌上,而後她才扶著桌沿坐下,期待的道

“就剩這兩件了,一件我看著最漂亮,一件看著年代最老,而且也沒有磕著碰著的痕跡,就給藏了起來。你給看看吧,看能值多少錢。

齊鳴拿起其中一個較大的東西,笑著道:

“你這包東西的報紙都黃成這樣,裡頭的東西一定是有年頭的了,這東西肯定差不了。”

揭開裡三層外三層的報紙,裡頭的是件茶壺。

“這東西好漂亮。

坐在一旁的小龍難得的插了個嘴,讚歎了一聲。

聽到有人稱讚她的東西,老人也是高興的笑出了聲。

“嗬嗬,我家老頭子在世的時候,也去市場上擺攤倒騰過一陣,這件是裡頭畫的最好看的,我就給藏了起來。“

齊鳴雖然也是笑恭維了兩句,但卻在心底失望的歎了口氣。

老人家顯然不懂什麼是古玩,這好看有時候真不能當飯吃。

這種瓷器是中國特有的外銷瓷,俗稱滿大人瓷。

滿大人,現在的華人都把這稱呼當成是對華裔甚至是特指華夏人的,一種歧視。前兩年因為一部漫威電影,這個稱呼在國內被吵的沸沸揚揚。

但其實,這詞語最早在出現在西方的時候,是帶著讚美和憧憬的,完全沒有一點歧視的意思。

康熙年間,清朝開放部分港口用作對外貿易,當時來華的西方人,登陸後就必須拜見當地的官員。

當他們見到清朝的官員們互相稱呼對方為大人後,便把穿戴官服打扮的人都稱作滿大人。

後來,為了滿足西方人對神秘東方國度的好奇和向往,歐洲的商人定製了一批繪畫了清朝人物裝束的瓷器,這種瓷器,就被稱作滿大人瓷。

滿大人瓷為了迎合歐美人,有著構圖緊密、色彩濃豔、金碧輝煌的特點。西方有喝下午茶的習慣,18世紀時期,用滿大人瓷器喝咖啡或下午茶,一度成為歐洲貴族間的一種潮流。

這股風潮一直持續到鴉片戰爭之後。因為清朝是戰敗方,自然也就失去了西方人的推崇。

齊鳴手上這把茶壺,整體滿繪人物風景圖紋,壺身主體繪畫庭院人物休憩圖,人物身穿滿服,麵容神色卻酷似洋人;壺把和壺口被做成樹枝的樣式,完美契合廣彩“式多奇巧”的特點。

無需望氣術驗證,齊鳴都能斷定,這就是一件標準的嘉慶年間的出口外銷瓷。

這種瓷器,國內並不流行,而且作為外銷瓷,數量也很大。

這幾年倒是有不少滿大人瓷,被回流,但因為不符合國人的審美,市場表現很差,哪怕是上拍,成交價也就幾千上萬的樣子,跟六七十年代的創彙期瓷器差不多價。

“大娘,我再看看這個。”

放下廣彩茶壺,齊鳴拆開了另一件。

一層層的打開後裡麵是個玉琮。

所謂玉琮,就是一種外方內圓,寓意天圓地方的筒狀形玉器。是華夏最早的一種禮器,在禮製成熟的周朝,就有玉璧祭天,玉琮祭地的說法。

這件黃玉小琮,齊鳴一入手就有陣陣的涼意傳入身體,這確實是個老物件,看形製和表麵的包漿,應該是到漢了。

隻可惜,玉琮的價值主要看三樣,一是大小,二看紋飾,三看玉質。

手上這件,三樣裡一樣沒占,放到潘家園的地攤上,頂多在5千左右。

鑒定完畢,玉琮被齊鳴輕輕放下,落在桌上時,發出了噔的一聲輕響。

老人的手緊捏著衣角,既緊張又期待的問道“怎麼樣?小夥子,這兩件能值多少?”

要是按照鑒定的來定價,加起來也就1萬出頭的樣子,但齊鳴打定了主意幫幫這對祖孫,自然是要往高裡說的。

考慮了會兒後,齊鳴先是指向了茶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