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齊鳴也著了道(1 / 2)





水仙盆,這種叫法沒什麼特彆意義,單純是因為當年做出來就是專門種植水仙的。

水仙花據考證是唐朝時期,從羅馬傳入的華夏。

由於它水中生長,冬天的開花的特性,水仙花在華夏自古就有著純潔祥瑞的寓意。它和蘭花、菊花、菖蒲並列為花中“四雅”,又與梅花、茶花、迎春花並列為雪中“四友”。

水仙還是古人歲朝清供,專用的清供花。

古人以正月初一為歲之朝,那一天要在案頭擺上花果,便是“歲朝清供”了。

清供又稱清玩,是由佛前供花發展而來。最早是以鮮花蔬果替代用做祭品的牛羊,後來貢品不再僅限於花果,包括金石、書畫、古器、盆景在內,一切可供案頭賞玩的文雅物品都可以算是清供。

水仙盆,就是那時的產物。

在華夏,最喜歡水仙的就是宋,那時期出現了不少水仙詩詞,而且現今台灣故宮珍藏的21件汝窯瓷器裡,有4件是水仙盆,最出名的一件就是乾隆禦題的北宋汝窯青瓷水仙盆。

但可笑的是,乾隆收到這寶貝的時候,卻認為這是件貓食盆。為此他還寫了首詩,還把詩找人刻在了盆底。

其中有一句:便是訛傳猧食器,蹴秤卻識豢恩償。意思是,人家謠傳這是狗食盆,但他考證這是貓食盆。

但這其實是水仙盆,光從這件東西就能看出,乾隆自詡十全老人,就是個笑話,真實的鑒賞水平也就那樣。

水仙盆的年代鑒定,很簡單,看形狀就行。不管是什麼窯口,宋朝出土的水仙盆全是橢圓形,帶底足。

而到了明清則就變成了四四方方的形狀。

齊鳴眼前這隻,就是隻標準的明清時期的青花水仙盆。

這盆是長方形,開口處微微向上撇,直腹,平底,底四角各有一隻小底足。口沿上畫了一周的變形回紋,沿邊則是卷草紋,盆的腹部四麵各又畫了一組水仙花。

這會兒盆裡沒栽水仙,而是種了一棵迎客鬆,齊鳴也不方便上手看不到下麵的胎底,所以也不清楚有沒有底款。

他會注意到這水仙盆,主要還是因為包漿,這包漿自然,一看就是有年頭的了。

“小夥子?喜歡這個嗎?”

老板是個60多的老人,穿著唐裝,梳著背頭,看著很像電視劇裡民國時期的教書先生,文質彬彬的。

“嗯,這盆景挺好看的。”齊鳴笑答了一句。

趁著這功夫,他直接用望氣術瞅了眼。從歲氣推斷,這水仙盆有150年左右的曆史,而貴氣也不算差,從濃鬱程度估算,30萬左右肯定能出手。

150年前,差不多就是同治朝,那個時候的清朝已經是慈禧垂簾聽政統治時期,國力日衰,燒出來的瓷器彆說跟清三代比,就是跟鹹豐,道光都沒得比。

所以,能有這等貴氣,那這件十之八九是件宮廷瓷。

“嗬嗬,像你這麼年輕卻有這種雅興的,可不多了啊。”老人笑著感慨了句。

齊鳴心裡盤算了下,既然看到了那就是跟自己有緣,沒道理錯過,於是開口問道。

“老板,這東西我越看越喜歡,你多少能賣啊。”

老人笑著伸出3根手指“3萬。”

“3萬?”齊鳴聲音不自覺大了幾分,自己看著就那麼像肥羊嘛。

“老板,這就是棵羅漢鬆吧,彆家也就幾十塊,造型好的也就兩三百,你這開價虛高了啊。”

老人一點都不慌,指了指一旁造型差不多,還大了一圈的羅漢鬆道“你說的兩三百的,那邊的你隨便挑,我這還能給你再便宜點。”

“小夥子,你不是玩這行的,你不懂。這羅漢鬆也是分三六九等,我這棵叫米葉羅漢鬆。是羅漢鬆裡頭最珍惜的品種之一。你瞧著這葉子造型是不是像花?”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