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乾隆古董座鐘(1 / 2)





楊朝明讚賞的看了看齊鳴,這辦法不錯。

博古齋的客戶群體,楊朝明的人脈圈子,可不是鄒老板那個小店能比的。

真要是能找到合適的買主,那就讓朱總答應退貨退款,再通過博古齋賣出去。

這樣,博古齋幫客人淘到了寶,賺一手拉纖的錢。鄒老板找回了麵子,朱總還能再賺一筆,算是一炮三響,那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大團圓結局。

果然老話說的好,旁觀者清,他們仨都在糾結退不退,怎麼退,壓根沒往這方麵想辦法。

鄒老板聽著也很是意動,手腳麻利的將那隻碩大的銀色鋁皮箱抬到了會議桌上。

打開箱子後,終於露出了那西洋鐘的全貌。

整個鐘有40多厘米高,30多厘米寬,在座鐘中,個頭並不算大。

鐘身的主體是米色的大理石,鐘底部的支腳和周身則是用銅鎏金的工藝裝飾。由於歲月的洗禮,在這些裝飾的突起位置已經有了明顯的磨損,露出裡麵黃銅的本色。

座鐘頂部,則是兩個小孩嬉戲的青銅雕塑。孩子的體態豐腴,神情動作自然,雕工不俗。

如果是一般人看到了眼前的座鐘,第一感覺就是假,清朝閉關鎖國,這種西洋風格的東西,怎麼會被乾隆收藏?假的不能再假。

但是事實情況是,清朝雖然閉關鎖國,但從康熙平定台灣後,就解除了海禁,還在廣東的澳門、福建的漳州、浙江的寧波、江南的六台山開設外貿港口,並且設置了專門的衙門進行管理。

而且其實從順治皇帝起,就有西方傳教士進入宮廷。康熙,乾隆,雍正,三朝加起來就有80多位外國傳教士被宮廷供養。

比較出名的就有意大利傳教士,郎世寧,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德國教士戴進賢等。

在古代,從秦漢起就有一個部門叫欽天監,他們負責掌觀察天象,推算節氣,製定曆法。在農業社會,這個部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由於這些外國傳教士,在曆法,數學上的先進,他們中很多人都會直接在欽天監當官,如果不看史書,你甚至不敢相信,在清朝,有一段時期,欽天監的一把手或二把手都是由西洋傳教士擔任,甚至已經形成傳統。

所以閉關鎖國,從來都是相對的,清王室並不像想象中的那樣,對外界一無所知。

這些外國傳教士帶來的影響,不單單體現在曆法,數學,武器,藝術上,在生活習慣上也極大的影響了清王室。

這鐘表就是其中之一。

華夏的第一塊鐘表是明末的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帶入的。到了清朝,曆任皇帝都對這種計時工具表現了極大的興趣。

尤其是乾隆尤為喜歡這類奇技淫巧之物,他甚至公開要求,負責對外貿易的官員采購鐘表送進宮裡。

為了討好皇帝,這些官員除了購買,還會公然向外國商人索賄鐘表,以至於後期來華的外國商人都會帶上鐘表。

看到清朝政府如此喜歡鐘表,這些外國商人甚至直接在華夏開設了鐘表作坊,所以到清中期時,皇室和高級官員,基本都以鐘表作為計時工具,壓根就是不是電視劇裡那種抬頭看太陽,來判斷時間。

楊朝明站起身,將那盒子拉近些後,湊近了仔細查看起來。齊鳴也跟在一側,隻不過他偷了個懶,為了印證剛剛兩人的話,他直接開啟了望氣加透視。

從歲氣看,年代沒錯,能到乾隆中期,至於為什麼落的是乾隆80歲時才刻的印,也不難理解。

這畢竟是外國貨,看風格造型也不是乾隆定做的。所以送到乾隆手上前,這座鐘的就已經存在也沒什麼奇怪的。

而且通過透視,齊鳴也看到了內部的機芯,跟鄒老板說的一樣,機芯上泛著鋼材那種銀色的光澤。

這種鋼材,清朝要有,也不至於被那群洋鬼子給輪流欺負,所以機芯是近代的無疑。

年代沒問題,但這座鐘的貴氣的問題就大了。

因為,如果按紫氣的濃度來排序,最最濃鬱的居然不是打上了乾隆印章的鎏金鐘身,而是那尊隻有20多厘米寬10多厘米高的青銅雕像!

如果把雕像的貴氣,和他見過的東西做對比,其珍貴程度比之他從日本鬼子手上換的那件銅胎琺琅器都要濃鬱數倍。

這tm的什麼鬼,要知道那件琺琅器,小鬼子張嘴就是3千萬,那這尊雕像,豈不是要上天,一個億都打不住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