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大明康熙年製(下)(1 / 2)





在江蘇的南京博物館,有一件鎮館之寶,全華夏乃至全世界隻此一件,正是一個底款是:大明康熙年製的青花壓手杯。

這件壓手杯被取名:青花貫套紋酒盅。

整個酒杯,最最珍貴的就是這底款。

在常人眼裡,這個底款是反常識的,但如果仔細研究那段曆史,就會發現,出現這種現象並不是不能解釋。

康熙被一些學者稱為千古一帝,他8歲登基,14歲親政,應該是個英明神武的人間帝皇。但根據清史稿的記載。

康熙皇帝確實很英明,但他也很迷信。

在康熙登基的時候,朝堂內有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和鼇拜四大輔政大臣爭權奪利,哪怕是他親政都無法掌控朝局。

朝堂外,南方大片領土都被三藩把控,沿海還有鄭成功和張煌言組織的抗清義軍,這支軍隊曾經借著水師的便利,乘船帶領17萬人,走水道衝進長江一路打到南京城下。

北方邊境有沙俄,西北方有準噶爾,整個清王朝真正掌控的其實隻有北方的區域,境況真算是危如累卵。

正是這種環境下,康熙登基之初就下了一道命令,不允許在瓷器底部落年款。因為瓷器易碎,如果帶上了年號一起碎了,寓意不詳。

對這條命令,史書上也有過明確的記載。

康熙16年,正是清軍和吳三桂間的戰事膠著的時候,清朝丟失了大片土地,形勢危急。

在這年,康熙親下聖旨,給到當時的景德鎮官窯的管轄者,江西浮梁縣令張齊仲,要求他:“禁鎮戶於瓷器上書寫年號及聖賢字跡,以免破殘。”

現在常說,政治和生活息息相關,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實例。

而到康熙中後期,局勢穩定,百姓富足,為了彰顯自己功績,康熙才徹底放開了落款的規定,並且康熙也確實是個很聰明的皇帝。

他不像他的兒子孫子,大搞文字獄。在康熙朝你喊反清複明會被殺頭,但在瓷器上落個大明的款,卻不會受到懲處,這就好像是給即將決堤的堤壩開了道泄洪的口子。

借此宣泄漢人,尤其是漢人中高級知識分子的對立情緒。此舉也確實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國內的滿漢矛盾。

這種“大明康熙年製”的瓷器,大概率就是在那個落款自由的時期,某個漢人以此懷念前朝,而特意燒製的作品。

但這種作品畢竟是犯了忌諱,而且康熙之後的雍正乾隆都曾經大興文字獄,一旦被查到持有這杯子,那必定是個人頭滾滾。

所以它能完好的流傳至今,其珍貴程度可想而知。

全國上下,也就南京博物館有一隻,而現在齊鳴手上出現了第二隻,如果拿出去,估計又能招來一堆蒼蠅前來叩門。

這東西是說什麼都不可能捐了。而且,為了藏好它,齊鳴甚至連師傅和唐師傅他倆,暫時都不打算告知。

在凝重的思考了片刻後,他最後還是將杯子再次塞進了那堆假杯子裡,重新裝回了紙盒。

在心裡,他已經打定了主意,回頭香港那邊的事情安排妥當了,這杯子也必將在最優先送去的那一批裡。

一想到香港的事兒,手機屏幕正巧亮起,上頭發來的是孫虎的視頻邀請。

按下接聽後,齊鳴招呼道

“虎哥,這麼早。”

視頻裡,孫虎一副神清氣爽,精神奕奕的樣子,一點沒有宿醉的跡象。

而他看到齊鳴已經穿戴整齊時,也是訝異的咦了一聲,接著便誇道。

“你小子可以啊!我剛剛給軒子打電話,他可是眼睛都睜不開,接了視頻後,話都沒說兩句呢,我就看著他對著鏡頭就睡過去了。你這氣色,嘖嘖,有潛力!要不晚上再約一場,咱這次玩點葷的,昨天太素了些,不夠儘興!”

“彆,求放過。”

齊鳴杆菌擺手拒絕。還來!再來,他真要進醫院了。就算不是酒精中毒進醫院,也會被爸媽打進醫院。

“嘿嘿,行吧。找你也沒彆的事兒,就你說移民香港的那事兒。今天你就可以去市公安局的出入境管理處,那邊都打過招呼了,直接找他們的王科長,那是我姐的手下,回頭我把電話發給你。”

“這麼快!”

“快點不好嗎?軒子不是說你要去香港參加珠寶展嘛。我不就想著,你先把大陸這邊的手續都辦了,回頭參展的時候就能拿著資料直接去香港的入境處交材料了嘛。省得你後頭再一次次跑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