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碧璽金螃蟹(1 / 2)





在這位趙姓老板的帶領下,齊鳴和童欣晴被帶進了一間貴賓室。

房間不大,但是裝飾的卻是古色古香,一進去,四麵牆壁,有兩麵掛著書畫,一麵則是個博古架,架子上瓷器,陶器,銅像,玉器,品類豐富。

而且,每一件東西邊都有一塊小銘牌,上頭既有物件的年代出處,還有具體價格,這表明了這裡的東西也是可以對外出售的。與其說這是間貴賓室,不如說這就是個店中店。

“來,兩位先這邊坐。”

趙老板熱情的把兩人迎到了正中的小桌邊坐下。

齊鳴很是紳士的替童欣晴拉開了桌邊的靠椅,等她坐下後,才拉開椅子坐到一邊。隻是當他把手支在桌子上的瞬間,一股子涼意就從接觸處傳進了身體。

齊鳴咦了一聲,低頭細看了下桌麵的顏色紋理,這才發現,這居然也是個老物件。

“嗬,小夥子,怎麼?家具都懂?”

趙老板拿起桌上的茶壺,一邊給兩人倒上茶水,一邊笑著問道。

“略懂一點,您這應該是大紅酸枝的吧。”

“嗯~”

趙老板欣賞的點點頭,卻沒在桌子上多說,倒好了水後,示意兩人自便。他自己則站起身,走到一側的博古架上,將一個豔紅色的花瓶給拿到了桌上放下。

“請~”

東西放好後,趙老板手一伸,示意齊鳴隨意。

齊鳴也沒客氣,伸手將瓶子拉近了些許。而後掏出了隨身攜帶的放大鏡就開始觀賞起來。

眼前這件花瓶30多公分高,直口,長頸,圓腹,圈足,輕巧美觀。釉色豔美,玉質感強,在放大鏡下呈現出一種晶瑩剔透的觀感。

但是細看之下,他卻是在紅色釉麵中看到一些,細小的綠色斑塊。

這些綠斑呈絮狀,與紅色交融。紅釉的著色劑是銅,銅極不穩定,出現綠斑並不奇怪,反而是年代久遠的一種證明。從這釉色看,齊鳴感覺應該是康熙早期的產物。

因為紅釉瓷就是從康熙開始再次嘗試燒造,到雍正基本已經發展成熟,也隻有在早期,哪怕是東西有些許瑕疵,皇帝也能接受。

而且瓷器的釉麵上,那些明顯的開片,也是康熙郎紅的一種特征。

看過了釉麵後,齊鳴一手抓瓶頸,一手托瓶底,將它穩穩的拿起,小心的翻轉看向了瓶底。有點遺憾的是,底部居然無款。

之前就說過,康熙因為迷信,加上朝堂內外統治不穩,所以並沒有在瓷器底部落款。這種不落款的情況一直持續到了康熙19年。

康熙19年,算是康熙朝的一個特殊年份。當時三番之亂中最大一股勢力的吳三桂已死,他的主力基本已經肅清,剩下的殘兵敗將已經不足為懼。

同時也是在這一年,福建水師提督萬正色打敗了鄭成功的長子鄭經,正式收複了福建沿海。可以說在這一年,康熙徹底平定了內陸所有的反清勢力,統一了除台灣外的華夏全境。

因而也是從這一年開始,康熙的瓷器開始落款。隻不過這種落款卻並不絕對。按照當初唐師傅告訴齊鳴的,哪怕是在康熙生涯末期才開始燒製的紅釉瓷。

凡是郎紅瓷,一概不落款。但霽紅瓷則署有官款。而且郎紅釉的器型以瓶與尊為主,祭紅釉習見壺、碗、盤、洗、缽為主,這差異及其明顯。

至於會有這種差異的原因,史書則沒有記載。但這兩條卻是,鑒定康熙郎紅和霽紅的一項重要依據。

結合器型,釉色,開片,以及無底款的事實,齊鳴判斷這應該是最早一批的康熙郎紅器,甚至大膽點,他能說燒製的年代在康熙四十五年前後。

得出結論後,他開啟望氣驗證,果然和他的猜測的相差無幾。

“小夥子,這件可還能入你的眼?”

看到齊鳴放下花瓶後,趙老板也有點得意的問道。

他知道,像是齊鳴這種專業玩古玩的,肯定鄙夷外頭的那些高仿假貨,把他叫進來,確實是佩服齊鳴的學識。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