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帝範(4)(1 / 2)





齊鳴放下手上的朝珠,看到男人大大咧咧把手上東西往茶幾上一放,他心裡就肉疼的直抽抽。

等他用望氣術看了看,畫布上的貴氣並沒有減少後,才鬆了口氣。

男人這次拿來的是一件青花將軍罐,一個畫軸。

齊鳴現在最擅長的就是瓷器,所以一把抓起了那件:鳳穿牡丹青花將軍罐。

入手處就有冰涼感傳來,確實是個老物件。難得的是,這將軍罐還有蓋子,是一件全品。

罐身一前一後各畫了一隻展翅的鳳凰,罐蓋上則是兩朵鮮亮的牡丹,畫風乾練且精美。

從胎釉上看,底胎圓潤,胎質細膩,青花的釉色淡藍清新,應該是傳統的浙江料。

拿下了蓋子,齊鳴一手抓住了灌口,一手托底,倒轉了過來。在罐子底部,是康熙禦製的四字雙框楷書款。

齊鳴看著這落款就感覺不對,因為入手的那一刹那,感受到的涼意不夠。望氣一開,果然,歲氣離康熙有點遠,隻到光緒。

那就沒什麼問題了。

光緒時期的瓷器,大量仿造乾隆和康熙。尤其是仿康熙,現在的玩瓷器收藏的,甚至直接把康熙瓷器稱作“老康”,把光緒仿康熙的,稱作小康。

會出現如此大規模的仿製,也是有曆史原因的。

光緒朝曆時34年,這30多年裡,清政府始終堅持原有的專製統治,采取對內高壓,對外投降妥協的治國方針。西方列強,通過那些不平等條約,不斷從沿海向清朝內陸滲透。

洋人憑借各種優勢,大量的不擇手地掠奪中國優質的古瓷器。為了迎合洋人的喜好,景德鎮就開始了大量燒造仿古瓷器。從某方麵來說,這也算是用假貨來創造外彙了。

同時,儘管自己的江山已經風雨飄搖了,清政府的高層也沒停下醉生夢死的享樂,為了滿足他們自己的私欲。亦或者借仿康熙,仿乾隆,來獲得心理上的優越感。

光緒朝廷對仿古瓷也是投入了大量金錢。根據《清宮檔案》的記載,光緒十年,慈禧50大壽,燒了一批瓷器,花費1萬5千兩白銀。光緒二十年,慈禧60大壽,這筆費用直接漲到了12萬8千兩~

這還隻是慈禧生日時的花費,並不算日常使用。投入這麼大,效果自然也是有的。現在的收藏界有一個共識就是,光緒時期優質的仿品已經可以說是接近或者達到了康熙,乾隆官窯瓷的水平。

甚至因為西方先進的化學材料的引進,光緒的民窯從藝術造詣和製作技藝上,都要比康熙乾隆兩朝的民窯瓷更加優秀。

齊鳴覺得手上這將軍罐,應該就是光緒仿古瓷裡頭的精品。他看向了男人,開口問道:

“你這件打算賣個什麼價?”

男人伸出了一個巴掌,鄭重道“老板,康熙禦製的青花瓷,500萬,不二價!”

齊鳴沒接話,隻是笑著搖了搖頭,把罐子放到了一邊。果然,跟他猜的一樣,對方這是拿小康當老康賣。

男人見狀,眉頭皺起,解釋道:

“老板,我這價格可沒亂開。18年的時候,你們大陸迎春拍賣公司,拍出過一個康熙中期的,青花纏枝蓮紋將軍罐,當時的落槌價可是594萬,要是算上傭金和手續費,得6百多萬了。”

齊鳴擺擺手拿起了畫軸,回答道:“不是價錢的事,先看畫再說。”

說著,他解開了畫軸上的活扣,那男人有心再說兩句,但還是把都到嘴邊的話給咽了回去,隨後走上前,幫著打開了卷軸。

一打開,倒是讓他有點意外,這居然是幅3米多長的手卷,茶幾上根本放不下,最後那對兄妹乾脆一左一右,直接抓著卷軸兩端,才勉強鋪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