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李白真跡(上)(1 / 2)





“小夥子,你這看了也有好一會兒了,這爐怎麼樣?還能入你眼嗎?”

那位老人應該是站久了,腿腳不舒服,看齊鳴一直在那發呆,這才忍不住開口問了句。

齊鳴的思緒被他拉回了正軌,他朝老人歉意的笑了笑,同時手指向櫃台道:

“不好意思,這是我今天看到的第二件,正德銅香爐,所以想的有點多。您這麼站著也不方便,要不過去坐下說。”

“嗬嗬,好。”

老人應了一聲,轉身又吃力的鎖上了櫃門,步履蹣跚的走向了櫃台。這間店鋪也不大,齊鳴有心想扶一把,這過道實在不適合兩人並行,也就隻能亦步亦趨的跟著。

等那老人坐定後,齊鳴才在櫃台前的一張圓凳上落座。

老人也沒玩雲山霧罩的那一套,指著香爐內壁的“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朱壽製”的刻字,道:“小夥子,真正吸引你的,應該是這個吧。”

“對,這刻字有點意思。而且,我看這爐,確實也到代了。要不您給開個價,我看看能不能接的住。”

瞧對方的年紀,還有這店的門臉,這位老人不說是跟他師傅楊朝明一樣是個鑒寶高手,但自家店裡的東西肯定是吃透了的。

齊鳴覺得在這種人麵前,再去掰扯什麼真假,那實在是班門弄斧,臉麵無光,所以第一時間就定了年代,直接問起了價。

老人笑嗬嗬的再次打量了下他:“你這年紀看著不大,眼光倒是還挺毒。不知道你是怎麼斷的代,能說說不?也讓我長長眼~”

這會兒,他這店主倒是完全不著急談價錢,而是交流起了古玩來。

齊鳴心裡有底也不怵,把懂的都說了,從器型到紋飾,以及裡頭的刻字,一樣都沒落下。

老人一邊聽,一邊點頭,時不時還插上兩句,一老一少倒是有那麼點誌趣相投的味道。隻是也不知道是哪句,戳中了老人的痛處,他忍不住歎了口氣:“我那孫子要是也有你這眼力,我也就不愁咯~”

“嗬嗬,按您的年紀算,你孫子應該比我還小點,後頭有的是時間。不著急,慢慢來。”

跟這位聊的也算開心,齊鳴便寬慰了一句。之前,他還好奇,就這麼個腿腳不便的耄耋老人,怎麼看住這家店,原來還有個孫子,這會兒也不知道去哪兒了。

“唉,不好意思。人老就囉嗦,拉著你說了這麼多話,耽誤了你的功夫。剛剛你是問價對吧?這爐240萬,你要覺得可以,就拿走吧。一直放我這吃灰,也挺對不住它的。”

齊鳴眼角忍不住跳了跳,聊天的時候還覺得挺投機,合著一到開價環節,那是真的不客氣。

京城的保利拍賣,之前倒是拍出過一件阿拉伯文衝耳爐,當時的成交價是276萬。但那件東西,齊鳴見過圖冊,也大致清楚它的數據。

個頭要比眼前這件大不少,而且是清宮舊藏,傳承有序,所以才有這價。普通的正德回文爐,市場行情大概在15萬到120萬之間,畢竟正德皇帝也不是靠藝術造詣出名。

皇帝要是不上心,或者不懂行,那下頭的人也是能糊弄就糊弄。

所以他那一時期的東西,稀奇是稀奇,但工藝嘛,比起成化,比起清代的康熙乾隆,那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齊鳴思索片刻,指了指爐內的小字,問道:“老伯,你開這價,有多少是開在這行小字上的?”

古董的價值,現今也沒有一個足夠嚴謹又絕對公平的量化標準。市場上一般是參考古董的年代,出處,曆史價值,和藝術價值這四項,綜合考量。

這種定價,算是公允的,但目前很多玩古董搞收藏的,都在走兩種極端。

一種人乾脆覺得,古董就是炒作,是洗錢的工具,把古董當成一種投資理財的工具。另一種極端,那就是隻要這東西足夠稀奇,足夠有噱頭,那就貴。

眼前這件,就是這種情況。這老人定價可以說至少3分之一都是衝著那“朱壽製”幾個字去的。齊鳴倒是不差這幾十萬,但他現在是有錢,卻又不是傻,肯定不能上這套。

老人也知道齊鳴的意思,於是便自砍了一刀,220萬。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