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這難道是敲打?(中)(1 / 2)





盯著那鏡心看了許久,童思源才依依不舍的將這幅曾國藩的信給放到茶幾上,隨後摘下眼鏡,閉目,右手食指和拇指輕輕按壓著雙眼之間的山根位置,舒緩著眼睛的疲勞。

與此同時,老爺子還很用心的點評著,這兩位晚清重臣的書法:

“見字如見人,李鴻章的這手楷書,工整有餘,卻沒了棱角。左宗棠說他圓滑世故,老於世故,真一點沒錯。再看曾國藩字跡鈍拙,毫無花哨,就跟他這人一樣,不太聰明,但大巧若工,看到最後,反而是這種“醜”字,反而是更耐看。”

“您老高見。”

老爺子這話點評的很是中肯,齊鳴也是認同點頭。當然,自己看上了人家孫女,彆說人家說的不錯,就算有錯,他捏著鼻子也得鼓掌叫好。

“爺爺,曾國藩位極人臣,你怎麼還說人家不聰明?”

童欣晴聽著這點評,心下好奇,於是開口問道。

“嗬嗬,曾國藩笨,那在清末那會兒可是出了名的。可不是你爺爺我,在這兒瞎說,曾國藩自己都說:“餘性魯鈍,他人目下二三行,餘或疾讀不能終一行。

那意思是說,看同一本書,彆人都看完兩三行了,他連一行都還沒看完。彆人都背完了,他可能還沒讀熟。關於這個,還有個故事,小齊你知道嗎?”

童思源這會兒忽然有種回到20年前,教2童欣晴小學數學的感覺,所以語氣也輕快不少。

齊鳴點點頭頭,笑道:“您說的這故事,挺有名的。據說,曾國藩念書那會兒,雖然笨,但很刻苦。為了趕上彆人,他給自己定了個規矩,每天都必須背一篇文章,要是背不下來,那就不睡覺。

有一天,他要背《嶽陽樓記》,這天也是趕巧了,有個小偷偷偷摸摸進了他家,躲到了房梁上。小偷想的挺好,準備趁著這家人都睡著了,再下來偷東西。結果沒想到的是,這篇《嶽陽樓記》曾國藩怎麼都背不下來。

房梁上的小偷,等著等著就睡著了,結果他睡了兩覺,聽來聽去,就連他這小偷都會背了,但曾國藩還在那磕磕巴巴的背。到後來,小偷忍無可忍,從房梁上跳下來,指著曾國藩鼻子,破口大罵<就你這笨樣,還讀什麼書!你聽我給你背一遍。>

說著,小偷還真就從頭背道尾,都不帶停的。背完書,這小偷一甩門,揚長而去,留下曾國藩在屋裡頭目瞪口呆。”

“啪!”

童思源一拍巴掌,笑道:“對,就這個故事。”

這麼個小故事,逗的童欣晴和童奶奶也是莞爾,但童欣晴卻還是笑眯眯的反駁:“你這就是個故事,哪個小偷這麼囂張。”

齊鳴回應:“這確實是個坊間流傳的小故事,做不得數。但曾國藩不擅長讀書,那也確實是真的,而且有可能還是遺傳的。就拿考秀才這事兒來說。

秀才相當於今天的本科生。同是晚清名臣,左宗棠14歲就考上了秀才,妥妥的天才。李鴻章是17歲考上的,曾國藩則是23歲的時候,整整考了7次,才考上的秀才。放到今天,23歲考上本科,那也絕對不算聰明。

而之所以說遺傳,那是因為曾國藩老爸曾麟書,這人考了16次,年過四十的時候還在跟一群半大小子一起參加鄉試,考秀才。這事兒,在當地都成了笑柄。

等到曾國藩14歲,就變成了父子倆一起參加鄉試,而當曾國藩連續5次都沒考上後,父子倆乾脆一起成了笑柄。據說在當地當時他們父子出門都要躲著人走的地步。”

“7次和16次!”

童欣晴瞪大了眼睛,驚歎出聲,也不知道該佩服這對父子的堅韌不拔,還是調侃他們的笨了。不過從最後結果來說,還是佩服居多,這對父子的經曆,不正應了那句“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嘛!

要是沒有前7次的失敗,估計也就沒有後來的國士無雙。

“啪啪~小齊不愧是學曆史的,這博聞強識,佩服。”

童思源看向齊鳴,輕輕鼓掌,顯得很是滿意,隨後他扶著沙發扶手,支撐站起,道:“你今天給我看了這麼好的東西,正好,我這也有個好東西,你給我看看。東西在我書房,你跟我來。”

“好。”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