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定窯大碗(下)(1 / 2)





齊鳴聽她說的這麼篤定,便又追問道:

“張姐,你說到宋了。這是你的東西,那我也問問,您覺得它是能到南宋,還是北宋?”

張姐蹙起兩道細細的柳眉,唇角微微撅起,想了想,卻是搖起了頭:“具體是到南宋還是北宋,我還真拿不準。

但看包漿,肯定到宋。還有它表麵沒有紋飾,所以可能是南宋時期的。”

隻要是賣家自然是把東西往好了說,這是人之常情,不過這位張姐說話還真挺嚴謹,她說這碗能到宋,卻沒一口咬到北宋,反而往南宋上頭靠。

光是這一點,齊鳴倒還真要高看她一眼。

宋代五大名窯,也分南宋和北宋。北宋五大窯的東西,市場價值和藝術價值上都要高於南宋。

原因無他,五大窯的窯址大多分布在河南河北,宋徽宗時期金軍南下,一舉攻克北宋都城汴梁,抓捕徽欽二帝。當時北方大部分土地都落入金國手上。

五大窯也基本被金國控製。金人的審美自然是不能跟宋徽宗這種藝術家皇帝比的,所以即便是後來金國恢複了生產,但成品質量也不可同日而語。

同樣,南宋朝將都城設在杭州後,也複刻了五大窯,隻是南宋麵積和國力都不如北宋,大部分熟練的窯工也都在陷落區,這燒出來的東西自然也就比不上北宋。

齊鳴將定窯大碗托在手上,望氣術開啟,想斷南宋還是北宋,自然還是這招最便利。結果一看,尷尬了,既不是南宋,也不是北宋,而是清朝的。

還是清朝早期,康熙年間的東西。康熙時期仿古風潮興起,還真有可能達到這水平。

這結果出乎意料,他再次看向黃銅鑲口,手托碗底緩緩轉動,同時透視開啟。鑲口之下,是坑坑窪窪的毛邊,還有幾處是鋸齒狀掉釉。

這下清楚了,這碗既不是宋代定窯,還是個剃頭貨。在古玩行裡,把一些頂部有缺損的又修複的東西,稱作剃頭。

碗主人特意用黃銅包邊,打的就是遮掩缺陷的主意。

林軒看齊鳴明顯凝重起來的臉色,心裡忍不住咯噔一下,他輕輕咳嗽兩下,朝齊鳴使了個眼色。

齊鳴朝他輕輕點頭,隨後就將這大碗給放回了錦盒。他朝張姐笑了笑:“張姐,東西我看明白了。剛剛我也忘了問了,這件您打算多少出?”

“20萬。”

張姐報了個價,隨後她也拿起大碗,一臉惋惜的摸了摸碗口的黃銅鑲口:“這碗我收來的時候,價也不低。

而且,要不是上頭的鑲口是黃銅的,我其實都敢叫40萬的。就是因為不能保證鑲口的時間,還有鑲口下是不是有破損缺釉的情況,我才沒敢開高價。”

齊鳴能聽出她語氣真誠,這人做生意倒是挺實在。看來她是真不清楚大碗的情況,收來就這樣了。

隻可惜,實在人運氣卻不好,年代沒對不說,這缺口和脫釉還都集齊了。

既然他摸透了大碗的底細,那這20萬是肯定不能應了,他打了個哈哈:“張姐,您給的價挺實誠,我倆去一邊商量下。”

說著,也沒等對方應聲,齊鳴就拉著林軒走到了一邊。

稍稍離遠些,林軒便直白的問道:“說吧,這碗有什麼問題?”

“問題大了,不到代。”

圈口的問題,齊鳴沒說,畢竟隔著黃銅,誰也不知道裡頭是什麼情況。他是靠透視才發現的,沒法對外說。

“不到代?真的?我剛剛拿指頭敲過,聲音清脆,瓷胎應該沒問題啊。”

“胎沒問題,釉麵有問題。”齊鳴知道了結果,反推原因,就簡單的多,不過他知道,後頭還得解釋一遍,所以也沒詳細解釋,直接道:“你就說,信不信我的吧。”

“瓷器上,我肯定信你。”

“信我那就對了,不過這東西雖然不到代,但也應該是康熙官仿的,也能收,但最多8萬8。再多,就要虧錢了。”

“商量一下,但我覺得這價希望不大。”林軒搖頭苦笑。

彆說他了,齊鳴自己都覺得這價成交的希望不大。這定窯大碗,做的是真不錯,就這麼放著,絕對有希望當真品賣出去。

所以就算人家知道是假的,也沒必要放著這裡頭的利潤,實價處理給他們。

也就兩分鐘的功夫,兩人又回到了攤位前。

張姐溫柔一笑:“你們這是商量出結果了?”

“對。”

林軒上前一步,應聲回答,東西是他看中,所以由他談價最合適。他乾咳兩聲,清了清嗓子在才道:“張姐,這碗我最多能出到8萬8。”

他這價一出口,現場的另外兩人都皺起了眉頭。

張姐自然是因為價錢差距太大,20萬一口給乾到了8萬8,這都不是腰斬,是砍到大腿了。

而齊鳴則是暗暗揣測,這小子不會是真的想當曹賊,就喜歡大姐姐這種類型吧。

不然哪有上來就把底價給撂了的。彆說,還真有這可能,要不然林軒也算長得帥,家世好,又有錢,本事好的有為青年,咋到現在還是處男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