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青銅簋(1 / 2)





一塊玉片,居然就有著堪比<國寶金匱直萬>的貴氣。

齊鳴在心裡暗讚了一聲:果然不愧是河南土皇帝的後人留下的藏品,好東西就是多啊!與此同時,他也是起身,走到這黃銅箱子邊,透視全開,想看清玉片全貌。

隻是,透視之下,黃銅箱子內部的各種零件,阻擋了他的視野,他也隻能依稀看到玉片上有著些許縱橫交錯的線條,但想要看清楚,還是得取出。

齊鳴抓著銅箱邊沿提起,托在手上,入手瞬間就往下一沉,不大的箱體,少說得有30斤重。這麼重的分量,他也隻能改托為捧,雙手抓著銅箱兩側,將九宮圖案對準了他。

他一邊觀察箱子上的九宮圖案,一邊問道。“趙奶奶,這也是您老伴兒的藏品嗎?”

“嗯,這是我老伴兒30多年前,去內蒙古旅遊時,在一戶牧民家裡偶然遇到的。他說這是個清代的九宮機關盒。”

趙老太太說到這兒,似乎陷入了回憶之色,片刻後她說了句<你們稍等>後,便開門走進了裡間。

因為她進去的時候沒說讓他們跟著,所以幾人都隻能待在客廳。

齊鳴用透視觀察了會兒,也沒琢磨出打開機關箱的辦法,也隻能放下了這黃銅機關盒,目光看向其他的藏品。

除了已經拿出來的饌盒和黃銅機關盒,裡頭還有些藏書,和一件體型頗大的青銅器。

小龍將這青銅器拿出來後,齊鳴才認出這是件商代的青銅簋(gui)。

青銅簋,是流行於商朝到東周時期,非常重要的青銅禮器和食器。跟常見的各類青銅酒器不同,簋是盛放煮熟飯食的器皿。

這件青銅簋侈口束頸,圓鼓淺腹,雙環耳對稱,圜底下端是外撇的高圈足。

頸部一周裝飾了兩道凸起的弦紋,腹部和底部則裝飾內卷角型獸麵紋,兩側配簡化的龍紋。雙耳浮雕羊首,耳身則是龍體。圈足處裝飾一周龍紋,與腹部交接處開方孔,這是商代早期及中期的特征,整器完整不說,紋飾厚重古拙。

更加難得的是,從包漿還有銅鏽看,這件東西出土至少千年以上,是件傳世品。目前國家是全麵禁止青銅器交易。

想豐富這類藏品可謂是千難萬難,齊鳴手頭拿的出手的,也就一件從美國弗裡爾美術館換來的青銅子母象尊。

所以看到這東西,頓時讓他有種心癢難耐的感覺,但聽老太太意思,她是想完成她丈夫生前遺願將這些東西捐給博物館的。

所以,他想得到這件青銅簋的可能性可不高。

就在他患得患失的時候,趙老太太手上拿著個木盒從房裡走了出來。她將盒子遞給齊鳴,道:“當時跟這黃銅機關盒一起帶回來的還有這個。”

齊鳴伸手接過,打開盒子,裡頭是足足9個乒乓球大小的圓球。

趙老太太解釋道:“我先生研究過,想要打開這個盒子,需要把這9個小球按照一定順序,放進那九宮格子裡。

最開始的時候,他也很想知道機關盒子裡頭是什麼,所以研究了很多年,但都沒個頭緒。有幾次,他甚至想隨意嘗試,碰運氣隨便放,但又擔心盒子裡會有類似放置錯誤,就自毀的機關,損壞了盒子裡的藏品,所以也不敢輕易嘗試。

最後他也隻能放棄,就這麼放在那兒放了好幾年。”

齊鳴拿出個金色的小球,這圓球表麵顏色暗沉,入手微沉,從材質判斷,居然是純金做的。再比對了下黃銅機關盒子上的九宮格正中的圓形大小,也是正好能放下。

剩下的幾個小球,看著顏色不同,材質也不同,齊鳴拿起一一分辨後,確認了分彆是木球,瓷球,水晶球,瑪瑙球,玉球,珊瑚球,朱砂球,綠鬆石球。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