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嶽父的疑慮(1 / 2)





正統皇帝如此安排,絕非一時心血來潮,這一路逃亡,他一直默默的觀察陳煦三人。馮澈也就罷了,楊雲統兵,穩紮穩打,不激進亦不保守,做“三軍總司令”再合適不過;論及帶兵經驗,陳煦或許不如楊雲睿,然而他戰略眼光非同凡響,更難得的是他善於創造機會並抓住機會,敢冒險卻不蠻乾,由他統調大軍最合適不過。

所謂有誌不在年高,陳煦能將數百名眼高於頂的禁軍收拾的服服帖帖,正統皇帝相信自己不會看錯人。

大燕體製,兵部尚書不可直接指揮軍隊。在此特殊時期,皇帝不得不為陳煦大開方便之門。

“陳煦,朕授你提督各營軍馬的重任,在京各營將領皆受你節製。”正統皇帝此言一出,舉朝為之震動,在京各營受陳煦節製,如此放權,亙古未有;何況楊雲睿統領大軍,若兩人合謀行那大逆不道之事,朝廷姓什麼還真不好說了。

作為朱家的臣子,他們豈有不反對之禮?

“陛下,萬萬不可。”

“陛下……”

大燕的朝堂,尤其站在金鑾殿裡的這些人,外交軟弱恨不得卑躬屈膝,窩裡鬥個個是好漢。反對陳煦提督各營軍馬,他們引經據典,罵人都不吐臟字。

陳煦讀書不算少,四書五經也被母親逼著學過,雖未學全,他卻能分辨這是誇他還是罵他。

皇帝領導滿朝文武,無外乎“製衡”二字,群臣若鐵板一塊。皇帝反而不會放心。陳煦不在乎同僚如何誹謗,他們罵他罵得越厲害,皇帝對他也就越信任。

然而有一件事絕不能容忍,那就是一致對外的決心,領土問題沒有談判的可能。這是原則問題。主戰派與敵人浴血廝殺,主和派暗中通敵,後果將不堪設想,陳煦決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陳煦,全軍將士但凡有違抗軍令者,你可先斬後奏。”皇帝力排眾議,陳煦的權力天平上又加砝碼。權力越大,責任也就越大,正統皇帝深深的看了陳煦一眼,“一旦開戰。許勝不許敗,否則朕拿你試問。”

“陛下,陳將軍少不經事,掌天下兵權恐有疏漏,臣以為……”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卿家不必多言。”正統皇帝打斷禮部史大人的話,他看著陳煦、楊雲睿道,“朕把身家性命交到二位卿家手中,朕就在這紫禁城裡敬候佳音。”

“陛下,臣以性命擔保,我大燕必勝。”

楊雲睿目中精光一閃,刹那間豪情萬丈。

陳煦連升n級,他沒感覺喜悅,有的隻是沉甸甸責任。大燕國力不弱,可這是以前;而如今二十萬精英喪儘。即便抽調地方部隊入京緊急訓練,戰鬥力也不容樂觀,這絕對是一個苦差事。

楊雲睿這番話無異於立下了軍令者,陳煦如何能拆兄弟的台,何況他也知道“覆巢之下無完卵”的說法,與其將重擔交付彆人,他感覺擔在自己肩上更令人放心。

“陛下,臣定不辱使命。”

說這話的時候,陳煦看了看反對最為激烈的史大人,他決定以他作為突破口,務必將“主和派”的念頭扼殺於搖籃之中。

“陳煦,退朝之後去趟思柔公主居所。”

退朝之前,正統皇帝特意“提醒”陳煦,至於思柔公主找他乾什麼,皇帝沒提。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