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一)(1 / 2)





歡迎大家來到-<

>-:

陳煦無心插柳,柳成蔭

一曲《精忠報國》在京城引起了巨大的反響短短一個下午,京城到處都在傳唱此曲

皇宮,禦書房裡,正統皇帝正謄寫著歌詞,“狼煙起,江山北望……龍起卷,馬長嘶,劍氣如霜……”,歌詞通俗易懂,從藝術的角度品評,算不算得上下裡巴人未有定論,但絕對不是陽春白雪,然而傳唱起來卻給人熱血沸騰的感覺

正統皇帝知道此曲乃陳煦原創,他卻沒聽過他的原唱,想來有激情尤其那句“堂堂中華要讓四方來賀”,正統皇帝為之神往作為守成之君,正統皇帝不僅沒將祖宗的基業發揚光大,“投資”失敗險些把家產敗光,他這個皇帝乾的的確窩囊,然而越是如此,他越迫切希望乾出點成績讓祖宗們看看,他這隻大鳥,不飛則已,一飛衝天,度過眼下危機而後勵精圖治

陳煦那一個又一個的奇思妙想讓他看到了希望,當皇帝不是要親力親為,選賢用能,督促彆人把工作乾好,順便賞罰分明這就夠了如果能做到這點,意淫絕對不僅僅是意淫

陳煦,你可不要辜負朕對你的期望正統皇帝如此想到

同一件事,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場就有不同的看法

建寧侯治好了太後的“怪病”,兩人合計了事情的經過,太後怒罵皇帝兒子不孝,罵到解氣時她甚至有效仿前朝女帝廢立皇帝的衝動當然她隻是說說而已,就算有這個野心,她也沒這個能力;建寧侯畢竟不敢指責皇帝的不是,他就痛罵陳煦說他與正統皇帝狼狽為奸……

罵出這話話,建寧侯驚出了一身冷汗,這豈不相當於指著皇帝的鼻子罵他是狼或者狽類的一員?太後應該不至於放在心上——畢竟她罵的比這難聽多了——然而宮裡耳目眾多,一旦傳進皇帝耳中,弄不好又是幾十萬兩銀子清賬

想到銀子,建寧侯陣陣肉疼,皇帝外甥富有整個天下,窮鬼的銀子好刮不去刮偏偏惦記他這舅舅辛辛苦苦貪汙的這點銀子,他就不嫌丟份麼?定時陳煦這該挨千刀的攛掇的

皇帝偏聽則暗,他難道就不怕祖宗的基業敗在那乳臭未乾的小子手中?做外甥的不仁,他當舅舅的不能不義他必須要糾正外甥的過錯,得讓他深刻意識到錯誤

該怎麼辦呢?武死戰,文死諫,雖說不在金鑾殿的白玉石階上磕出腦漿子就不能叫忠臣,建寧侯自詡忠臣卻不喜歡這種野蠻暴力的方式那可是自己的腦漿子,身體發膚受之於父母,豈能隨意割舍?

聽說宗室那些王宮貴人對皇帝任命既無功績又無威望的陳煦獨攬大權頗多微詞——雖說宗室王爺不得乾政,但他們害怕少年人嘴上無毛辦事不牢,江山社稷是老祖宗打下來基業真被寶座上那無能而天真、大膽的皇帝葬送,百年之後沒辦法向祖宗交代是小事兒關鍵百年之前的榮華富貴享受不到了——到可以跟他們商量商量,在聯合朝廷上不服陳煦掌權的大臣,彈劾他不是沒有可能陳煦一旦失勢,這還不想讓他方就方,想讓他扁就扁?

建寧侯與太後分享心得,兩人本就穿一條褲子,此刻簡直一拍即合至於瓦剌大舉進犯,現在還隻是一種假使,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想那麼複雜乾嘛?再說,戰爭是要死人的,能不打就不打,金陵挺好的,至少冬天不似京城這般嚴寒……

兩人合計到這兒,宮人來報說建寧侯府的人有急事求見侯爺建寧侯看了看太後,他吩咐帶人進來來人是侯府的幕僚望三,得建寧侯許可,他當著太後的麵說起京城百姓傳唱《精忠報國》的事兒

“啟稟太後,小的還聽說這《精忠報國》就是陳煦陳尚書率先唱出來的”有一句話叫上梁不正下梁歪,建寧侯誣陷忠良是把好手,他手下的幕僚是此中翹楚,讀的書、吃的飯,進了肚子就變成壞水,咕嘟咕嘟往外冒損人利己的事兒喜歡乾,損人不利己的事兒也乾的不亦樂乎說話間,他將提前寫好的歌詞分彆呈給太後、侯爺

“你覺得陳尚書的詞作如何?”

建寧侯看看手上《精忠報國》的歌詞,他嘴角淺淺的笑意一閃而逝,讚許的看著了望三一眼——主人家養的狗隻有能懂主人意圖而提前把主子想乾而沒能乾的事兒乾好,這才最能討主子歡心——這個叫望三的家夥挺伶俐的,以後得提升他做高級幕僚,知人而善用,才是成大事者必須的素質

望三果真沒讓主子失望,他先敬畏的看了太後一眼繼而跪倒在地,“啟稟侯爺,小的……小的不敢說”

太後哼了一聲,她越俎代庖的替建寧侯說道,“這裡沒有外人,你但說無妨,本宮恕你無罪”

建寧侯則順水推舟的說道,“你照實說來,太後麵前休要遮遮掩掩的”

望三先謝恩,話說華夏民族是懂得感恩的民族,其中尤以樸實百性為甚,受儘權貴欺壓,偶爾嘗到當權者施舍的丁點甜頭就會感恩戴德,給點陽光就燦爛,給個雞窩趴在裡邊就要下蛋著實不能說是貶義……

閒言少敘,書歸正傳

望三斷章取義的說道,“回稟太後,陳尚書提及‘多少手足兄弟埋骨他鄉’,這豈不是譏諷陛下土木堡失利……”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