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水泥試驗(1 / 2)





正說話間,門房來報說蒯大人到訪。

自陳煦跟正統皇帝說了水泥的事兒,蒯祥就成了府裡的常客。

蒯祥原本隻打算關注下水泥煆燒的進度,至於鍛造工藝,他壓根沒有偷師的想法;陳煦卻沒有敝帚自珍的意思,從選材到燒製,任何一道工序,他都沒有對蒯祥隱瞞。

“國公,老朽雖有官身,卻是匠人出身,雖然沒有見過成品的水泥,但也能猜到它的價值,若換了彆人,煆燒工藝定然嚴格保密,大人何以反其道而行之?”

蒯祥自然知道專利司的職權,不過在他看來,專利所能帶來的收益遠遠比不上自己煆燒,那絕對是一筆龐大的財富,就像肥皂一樣,陳、馮、楊三家壟斷,說日進鬥金都不為過。

如今肥皂配方公布以來,短短時間裡,在專利司登記造冊意欲量產肥皂的商家已不下十家,專利費雖也是一筆不菲的收入,但比起之前恐怕遠遠不如吧?

“蒯大人,”陳煦笑道,“子曰,一個行業的繁榮不是一人一家所能實現的,尤其水泥這類建築材料。”

蒯祥有些驚訝,子真的說過這樣的話?當然,這話也的確是事實,他沒有打斷陳煦,繼續洗耳恭聽他的高論。

“我敢打包票,水泥一旦麵世,他的需求量絕對是一個天文數字,”陳煦考慮到蒯祥不理解天文數字的含義,他又重複道,“需求量很大很大。大到我們無法想象的地步,就比如說我們要修的路,所需水泥何止千萬?如果我敝帚自珍,原料必然供不應求,工期自然也會延誤,這絕不是我希望看到的。”

陳煦已經跟蒯祥說了修路的計劃,蒯大人可謂業內前輩,不僅技藝精湛而且人脈關係龐大。有他加盟必然事半功倍。套用現在一句行內話,他要聘他做高級工程師。

蒯祥聽了陳煦的計劃,他歎為觀止。

用水泥鋪就京城直通金陵的官道,逢山開路遇水搭橋,路麵平坦保護車軸都是小事兒,最關鍵是節省時間,初步估計要比現在節省近一半的時間。道路的暢通帶來商品流通的便利。國家繁榮就順理成章了。

蒯大人幾乎可以預見,此工程將帶給世人的震撼,如果能作為參與者,也必將名垂青史。

當然,如此浩大的工程,所需人力、物力也絕不會是小數目,蒯祥作為工部左侍郎。他自然了解朝廷的財政狀況,陳煦也間接證實了這一點。

計將安出?

陳煦說的很輕鬆,流民一抓一大把,人力絕不是問題,他雇傭流民並支付報酬,流民就不再是流民,可謂一舉兩得。

銀錢從哪裡來?蒯祥知道這才是最關鍵的問題,陳煦卻道,這個問題他來想辦法……

閒言少敘,書歸正傳。蒯祥聞言讚同的點了點頭,陳煦說的在理,如此浩大的工程一旦啟動,工期絕不能延誤。

“所以,我公開水泥的製作工藝,如此既能讓百姓得利,又能保證水泥的供應,如此雙贏的局麵。何樂而不為?”

陳煦當然不會告訴蒯祥,水泥製作工藝的保密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與其勞心勞力的保密而後被人偷師,還不如最開始就放高姿態。短期內收益或許不太可觀,但知識產權卻可以讓家族長期受益。

“百姓得利?”

蒯祥疑惑道,能成立作坊批量燒製水泥的,要麼是勳貴之後,要麼就是家財萬貫的人家,在這個世道,除非讀書人一朝高中,鯉魚躍龍門,其他則是貧者欲貧,富者越富,水泥產業化之後,也隻能肥了那些有錢人。

“蒯大人,作為一門產業,投資者想要量產,他不可能親自動手,勢必要雇傭百姓,既然是雇傭關係,就不得不支付一定的薪水,你能說百姓不會因此得利?水泥生產出來當然要運輸到其他需要水泥的地方,這必然刺激運輸業的繁榮等等等等,國家就是這樣漸漸變得富強起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