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入京爭位,各地災荒,北平無恙,朱棣狂喜!(1 / 2)





:[]

賑災,楊朱棣的美名。

那麼賑災必然是用燕王府的人。

現在燕王府也沒彆的人了。

於是賑災的任務,燕王妃便安排給了李逍的頭上。

再者說,任務安排給李逍,也不會有中飽私囊的情況。

李逍穿盔帶甲,領著燕軍一衛從糧倉取了糧食,浩浩蕩蕩的護送糧食來到了宛平縣城。

“我的天,

竟然有這麼多災民麼.”

李逍站在宛平縣城牆之上,放眼望去,城牆之下已經聚集了數千災民,遠方還有密密麻麻的人群往這邊湧來。

這是李逍第一次,親眼見證逃荒的場麵,很是震撼。不是迫不得已,誰願意背井離鄉,離開紮根的家園,

踏上逃荒的道路。

他回想自己的來到這個世界的經曆,

優渥的生活差點讓他忘記自己還身處古代。

那些逃荒的百姓們,原本還推著大車小車,拉著全部家當,

想要到達目的地換口糧食。

可到了這裡,那些東西早就扔了,

隻剩下孑然一身,穿著破衣徒步前進。

拉車的牲口也早就餓死在路上,分而食之。

他們已經走了數城,卻沒有一城願意打開城門放這些災民進去,

因此他們便朝著北平逃來,聽說北平前段時間各地都有糧食運來。

隊伍中,一名年邁的老者跌跌撞撞地前行,

他頂著白發,手扶著拐杖,背著一個沉重的包裹,步履闌珊。

這份包裹裡裝著一家人僅剩的糧食和財物,

老人緊緊地抱著它,

生怕在途中將它丟失。

年輕的母親緊緊地抱著瘦弱的孩子,臉上早已失去了血色。

孩子一邊哭泣,一邊用她的小手抹去母親臉上的淚水。母親則用微弱的聲音哄著孩子

這一幕幕,看著令人揪心不已。

李逍能看出來,這些人已經差不多極限了,若是北平若是放著不管,大部分都會餓死。

“逍郎,開倉放糧吧。”

朱凝雲看著眼前無數災民,心情十分沉重,她眼眶微微泛紅,看向李逍輕聲說道。

“嗯。”

李逍點點頭,揮手:“開倉,放糧!”

南京城,皇宮。

今天是大明太子朱標入棺的日子。

太子朱標的陵墓正加快建設當中,不日便可入陵。

朱元璋將陵墓定在明孝陵的東麵,一座“帝陵”,為明東陵。

同時,朱元璋還將祭祀標準定到了最高。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在封建時代,祭祀是與軍事並列的頭等大事。

對於這個最愛的兒子,

朱元璋也給朱標定下了最高級的祭祀規格。

定下每年“九大祭,一素祭”這個規格。

高過朱元璋自己的“三大祭、五素祭”,高過後來明朝所有的皇帝,可以見得朱元璋對朱標的喜愛。

此時,朱元璋坐在殿前,這些日子他已經將眼淚給流乾了,眼窩顯得格外深陷。

各地的藩王都回了京,待眾人見朱標最後一麵後就將入棺。

此時,朱標的幾個兒子先是不停地哭泣。

特彆是朱允炆,趴在地上嚎啕大哭。

“爹啊,您走的這麼早,沒了你,兒子怎麼活啊”

朱允炆哭的眼淚鼻涕一大把,最後直接哭昏了過去。

這一招可是十分奏效,朱元璋關心的過去將他扶了起來,隨後安排人將他抬下去休息。

一旁的朱允熥暗道不妙。

他本來也想使出這招,沒想到慢人一步。

待一眾親兒子哭完後。

朱允熥隻好抽著鼻子,朝著殿外走去。

與此同時,殿外的朱棣目光則是一直用餘光打量著朱允熥。

作為朱標的嫡子,他將是自己爭皇位的最重要的對手。

“允熥!”

這時,站在殿外的藍玉招了招手。

藍玉作為外戚,是排在作為親兄弟的朱棣後麵。

但他卻大步就走到朱棣前麵,將朱允熥擁入懷中。

隨後,常遇春之子鄧國公常升也走了過來,安撫了一下朱允熥的情緒。

“舅姥爺、二舅.”

朱允熥眼睛鼻涕一大把,哇的一聲哭了出來:“母親去得早,如今父親也去了,以後沒人關心我了.”

“傻孩子!”

藍玉摸了摸朱允熥的腦袋道:“你還有我這個舅姥爺,還有這麼多舅舅,娘親舅大,我們這些個舅舅都會疼你。”

說著,他左右看了一眼,目光特意還在朱棣身上掃過,“要是哪個不長眼的敢給伱臉色看,我們收拾他!”

“嗯。”朱允熥點了點頭。

“聽你舅姥爺的,有我們在,不敢有人欺負你。”

常升說道:“先讓允熥先回去休息吧,彆傷心過度,哭壞了身體。”

“你過來。”藍玉招呼了宮女。

讓其將朱允熥先帶走,隨後才退回了隊伍後麵。

周圍的一眾藩王都不言語,腦子清楚的人都知道,朱棣此番來,不停在朝中運作,不隻是來吊唁,也是來爭儲君之位的。

兄終弟及,秦王、晉王、燕王幾人都有機會。

但秦王在封地作惡多端,被朱元璋斥責為“不曉人事,蠢如禽獸“,早就得到了朱元璋的厭惡,當藩王被招回京,他是第一個。

要不是太子朱標曾經給秦王求情,現在秦王可能就被朱元璋一直軟禁在皇宮,不允許就藩。

秦王朱樉本人也是自知是沒有機會的。

然後就是晉王朱棡。

朱棡儀表堂堂而且文武雙全,朱元璋是比較喜歡的。

同為攘夷九大塞王之一,晉王和燕王的實力相當,而且常常針鋒相對。

朱元璋認識到這個情況後,將藩地設立在燕地附近的太原,形成掎角之勢。

兩人都有實力,對外可聯手抗敵,對內,如果有異動,另外一人可立刻節製,此外,形成掎角之勢的還有寧王朱權。

不過,晉王雖然和燕王實力相當,且絲毫不懼燕王,但他卻沒有想當皇帝的心思,原因同秦王有類似。

晉王的原本的性子也是極為暴躁,在封地多次縱人行凶。

終於有一次,朱元璋忍不住了讓人把晉王廢為庶人,押到南京城來審問,原因是有人舉報他私藏兵馬意圖造反。

後來經過一番調查,沒有查出造反的跡象,再加上太子朱標求情,朱元璋很快就將其放走了,並恢複爵位。

經過此事之後,朱棡算是嚇到了,嚇得魂不守舍。

回封地後,性子立刻就變了,變成了一個溫文爾雅的王爺。

而且從此以後,他對朱元璋有種天然的懼怕感。

有了這個經曆,他知道自己是不可能有機會的。

所以眼下唯有一人的機會最大,那就是朱棣。

朱棣就藩以後,對外戰功赫赫,對內封地的百姓也是愛戴有加,聲名遠揚。

這就是娶一個好媳婦的結果,朱棣其實自己也是個暴脾氣,那些名聲,大多是徐妙雲默默耕耘出來的。

但在現在這一時刻,這些名聲就顯得格外重要。

能治理一番之地使其風調雨順,安居樂業,自然也是有能治理一國的能力的。

其他皇子都沒什麼動靜,安分守己,紛紛保持中立。

其實大部分皇子認為,朱棣當上皇帝反而對他們有利。

畢竟是都是一個大學堂出來的,兄弟之間還是有感情,至少比侄子感情深。

但他們可不能隨便站隊,不站隊,就沒事情。

無論是誰當上了皇帝,他們王爺還是照做。

因此晉王朱棡現在看到朱棣也是客客氣氣,萬一這個弟弟以後當上了皇帝,還是要仰仗。

朱棣自然是對朱棡既往不咎,和和氣氣。

眼下朝中運作的,與大臣們聯絡的也隻有兩撥人了。

一波是燕王朱棣。

另外一波人是支持朱允熥的藍家、常家。

藍家和常家支持朱允熥,他們是朱允熥的娘家人。

隻要朱允熥繼位登基,那麼對於藍家和常家來說,無疑是最好的結局,兩家將會經久不衰,權勢滔天。

另外有一波臣子則是支持朱棣,認為朱棣本就是聖上嫡子,本身就有這個資格的。

而且朱棣在封地多有作為,聲名遠揚,本事不一般。

而若是讓皇孫當儲君,主幼國疑,不利於江山社稷。

當然,這種站隊,也是為了自己以後的利益,扶持一人當上儲君、皇帝的功勞,那可是升官發財的大好機會。

現在,朝廷的兩派官員紛紛都在醞釀大招,等待太子喪事處理完之後,就要以“國不可一日無儲君”為由,開始搞事情了。

然而,兩邊鬥得火熱。

卻沒有人關注到一個人叫朱允炆的庶長子

“眾皇子前來吊唁”

這時,一名太監在殿外傳呼。

緊接著,所有皇子紛紛上前,朝著殿堂進去,開始了演技表演。

朱棣走得最前麵,其他皇子見狀也沒有爭搶,慢了半步。

朱棣剛進門,眼淚就滾落出來了,隨後一個箭步就跪在了地上,開始嚎啕大哭。

“大哥!你怎麼說走就走了啊。”

“我真沒想到,失去親人,失去哥哥是這麼一件痛苦的事情啊.我晚上做夢都在想你啊大哥”

“我從小就是你帶大的,跟著你學習,你鼓勵我、支持我、激勵我,教導我的每一個畫麵,還在弟弟的腦海。”

“走過人生的每一步,都跟你有關.你跟我最親啊大哥大哥你走了,弟弟怎麼辦啊”

朱棣跪地嚎啕大哭,悲傷至極,捶胸頓足。

其他皇子們也不甘示弱,紛紛跪在地上大哭,鼻涕眼淚一大把,不過顯然比朱棣差了一大截。

朱棣這絕對是提前演練過的,哭的死去活來,哭的捶腿頓足,而且看起來,沒有一絲作態,完全是真情實意。

因為本來就是真情流露嘛。

朱棣說的那些也都是實話!

朱棣就是朱標給帶大的,教導大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