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朱元璋朱棣大驚!李逍再建新機構!朱高煦請戰失敗!(1 / 2)





:[]

李景隆,字九江。

二十有七,南直隸盱眙(今江蘇盱眙)人。

曹國公李文忠世子,洪武十九年繼承國公爵位。

不多時,曹國公李景隆便來到了養心殿。

“臣,李景隆見過皇孫。”

“李卿免禮。”

朱允炆熱情接待,絲毫沒有架子。

“皇孫召見臣,是否因為邊疆之禍?”

李景隆拱手道,心中卻美滋滋的,他年少便繼承了國公之位,掌管左軍都督府,太子太傅。

隻可惜身居高位,卻從未有所建樹,也希望有機會能立戰功證明自己。

朱允炆激動道:“李卿聰慧啊,我喊你來便是要與你商議此事,李卿可否願意。”

李景隆此時正年少,年少輕狂,意氣風發,當即便單膝跪地,右拳橫在胸前,道:“臣願效犬馬之勞,必將那叫囂的韃子殺的落花流水,不敢再犯我大明!”

朱允炆道:“好,我便封你為大將軍,賜虎符,前去北平接手北平軍務,橫掃出關,殺殺那群北元殘部的銳氣!”

說著,便看向齊泰,道:“齊泰,擬旨。”

“皇孫且慢。”

李景隆拱手:“臣還有一不情之請。”

朱允炆道:“李卿請說。”

李景隆分析道:“北平乃是燕王長期掌管之地,臣怕無法掌控當地的武官,與戰事不利,還請給臣幾可用之人。”

朱允炆道:“我剛剛擔任監國,掌管政務,軍中事務我不太清楚,李卿可有適合人選?”

李景隆點頭,道:“臣有幾人選,都是驍勇悍將,盛庸、崔能、郭英,有三人為參將,出師必捷!”

一見李景隆如此自信,又如此專業,朱允炆更加確認自己想的沒錯,這李景隆果真是將才,恐怕給以時日,實力不下藍玉、朱棣之下。

“準了,擬旨!”

翌日,奉天殿外。

朱允炆攜百官給李景隆賜下虎符,送其出征!

李景隆穿盔帶甲,接受聖旨和虎符,第一次這麼風光,心中便是躊躇滿誌,更加意氣風發起來。

與此同時。

安徽黃山。

朱元璋此刻已經在黃山安頓,四周駐紮軍隊,山上有錦衣衛嚴加巡防,密不透風。

此刻,在黃山的一處殿外,朱元璋和朱棣兩人正坐在石桌和石凳之上,父子之間的喝茶閒聊。

而他們麵前,正有一群算學先生拿著紙張劃來劃去,在計算些什麼。

“父皇,剛才開始這些個人就忙個不停,是在算啥?”

談話間,朱棣忍不住眼神飄去,心中略顯好奇。

朱元璋一笑道:“前些日子,有個年輕人,說咱剛愎自用,不聽勸,其一就是對各藩王太好了,說會吃垮大明。”

一聽這話,朱棣微微一愣。

這個年輕人,該不會就是李逍吧

仔細一想,絕對是李逍,沒彆人了。

李逍啊李逍,你膽子可真大啊,居然說聖上剛愎自用,你嶽丈我都不敢說

不過不知者不怪,估計你也不知道你麵對的是當今聖上。

念及至此,朱棣幫忙解釋道:“父皇,你都說是年輕人了,嘴上無毛辦事不牢,這話信不得。”

“是真是假,這算一算就知道了。”

說著朱元璋指向那些算官的身上,道:“那年輕人說要咱給他一些糧食,一格一粒稻子,第二格兩粒,第三格四粒,以此類推,直到六十四格。”

“這有何難?”

朱棣還是不解,道:“這跟藩王吃垮大明,兩者之間有何關聯?”

“咱也不清楚啊,這不是正在算嗎。”

朱元璋笑了笑道。

兩人又繼續喝茶,等待盤算結果。

朱棣腦海中也在瘋狂運轉,心道這李逍怎麼就跟父皇說起這事了呢,不過是一些藩王而已,能吃垮大明麼?

是否有些危言聳聽。

同時,朱棣也發現,父皇似乎對這個年輕人說他剛愎自用,並沒有很生氣的樣子,反之倒是很坦然.

難道,李逍跟父皇相處,已經好到了這個程度,成了忘年之交?

就在朱棣思緒萬千之際,被打斷思緒。

朱元璋有些不滿了,突然開口道:“怎算了這麼久,這都一個時辰過去了!”

一名算官滿頭大汗的走來,跪拜道:“陛下,求陛下恕罪啊,這這.推算到三十格,已經天文數字了,算盤的位數已經不夠用,我們紙張都寫滿了,都無法下下去了”

這算官說的沒錯,因為明朝還沒有阿拉巴數字的誕生,都是用大寫的數字書寫,算到三十格,已經高達十億,算盤都不夠用了。

“什麼?”

朱元璋和朱棣同時站了起來,不可思議的看過去。

地下的算紙已經寫滿了,一張不夠寫,將幾張連在一起,密密麻麻,跟螞蟻一樣,看的讓人眼花繚亂。

誰能想到,看似很簡單的問題,居然如此複雜。

朱元璋皺眉問道:“有這麼難算?”

算官道:“前麵不難,越到後麵越難,數字上漲速度快的驚人,臣也沒想到,到了三十格,算盤都不夠用了,想要算出來,必須要鑄造一把更長的算盤才行。”

朱元璋心中一驚,道:“那第三十格的結果是多少?”

算官拿出紙張,呈現給朱元璋,道:“陛下,您看,三十格的時候,光是這一格的數字就已經有十萬萬顆稻粒,加上前麵格子的稻粒,差不多有十五萬萬顆稻粒。

一斤稻米應該有九千顆稻粒,那麼到三十格,所需要的稻粒是十六萬斤。

若是接著算下去,三十一格便是三十二萬斤,三十二格便是六十四萬斤,三十三格便是一百二十八萬斤三十七格便是兩千零四十八萬斤

不需要六十四格,隻需再往後幾格便滾動極快,全國的糧食加上一起,也供應不上。”

話音落下。

朱元璋和朱棣都是驚呆了。

看似簡單,算到後麵便越滾越大。

“好小子,恐怕他提出的時候,就想到咱拿不出來吧.”

朱元璋有些瞠目結舌,本來他還打算將這些糧食賞給李逍,這樣看來還是算了吧.

“父皇,似乎有深意啊”

朱棣已經察覺到關聯了,但父皇在,他不好爭風頭。

若真是這樣算的話,藩王的確能吃垮大明。

同理,藩王、郡王的數量也是不斷的增加,而且藩王還能世襲,也就是說藩王隻會越來越多.

更何況,算這糧食第一步,隻不過是一粒稻子而已,算到後麵全國的糧食加起來都不夠用。

而親王眼下的食祿可不止一粒稻子啊

親王歲支米五萬石,郡王六千石,郡王的兒子封鎮國將軍.

這樣基數為起點滾下去,用不了十幾步,就已經成為天文數字了!!!

“的確有深意!!”

朱元璋眼睛一亮,“咱知道了,那個年輕人,竟然是要告訴咱這個道理.”

朱元璋心中默默推演,就明白了,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大明不是現在被吃垮,惡果在後,用不了七八代,一兩百年後,供給藩王的食祿,將會累積成為一個天文數字,大明真的可能會被吃垮掉!!”

“這個年輕人,當真厲害啊,他居然能想到這點!”

朱棣自然是知道這個年輕人就是自己的女婿,不過還是裝作不知道,狠狠的誇了一波:“之前那幫文臣們阻止,說不出個所以然來,這年輕人,用這種方式告訴父皇,真是讓人一目了然!”

“沒錯,的確一目了然。”

朱元璋後怕道:“幸虧咱知道了,否則將釀成大禍,這藩王的供養,也該改改了”

說完,他又看向朱棣,笑道:“老四,你不會心中有何想法吧?”

因為朱棣也是藩王,削減藩王的食祿,也會影響到他。

“絕無。”

朱棣拱手,神色篤定:“兒臣一心隻為大明,豈能讓個人的私利,影響大明的發展。”

這也是朱棣的真心話。

如果國家有這樣的隱患隱藏其中,還是早早拔除為好。

再者說自己馬上有機會登大寶之位,那就更需要拔除了

“好!為國家計,當如此。”

朱元璋滿意的點點頭,“老四,這幾日,咱們父子二人,就研究這藩王供給的食祿問題。”

朱棣拱手,“兒臣領命!”

同時,他心中對李逍佩服萬分,女婿你可真是厲害,簡簡單單的就能讓父王改變主意,滿朝文武做不到的事情,你卻做到了,不愧是本王的好女婿,鴻運如山!

這時,一名侍衛來報。

“報——大同城外,北元殘部率十五萬大軍襲擾。”

話音落下。

朱棣眼睛一瞪,看來是自己離開太久,那些北元殘部開始蠢蠢欲動起來。

他急忙起身,拱手道:“父皇,兒臣請戰,回北平迎敵。”

朱元璋不以為然的擺了擺手:“你急什麼,難道北平沒你在,就運轉不開了?”

說完,他看向侍衛道:“朱允炆如何決斷的?”

他讓朱允炆監國,自然是要看看如何監國。

侍衛道:“皇孫已經派遣曹國公李景隆為大將軍,郭英為副將,盛庸、崔能、等人為參將,前往北平。”

朱元璋微微頷首:“知道了,下去吧。”

侍衛離開後。

朱棣道:“父王,兒臣熟悉北平軍務,還是讓兒臣回去的好。”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