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李逍簡直無法無天,可惡,咱親自去看看!倭國插上大明旗!(1 / 2)





:[]

“父皇,消消氣,消消氣啊,龍體為重。”

朱棣急忙將朱元璋扶到了椅子上。

端來茶水奉上,又拿著蒲扇扇風。

“哎,也怪咱對他太過縱容了。”

“這小子越來越無法無天了”

朱元璋緩緩坐在了龍椅上,搖頭歎氣道。

回憶往昔,當年李逍回到北平還沒三個月,朝堂上彈劾李逍的奏疏就跟雪花一般飄來。

朱元璋自然是知道什麼情況,是李逍在變法。

但這也是他走之前跟李逍的交代。

因此即便奏疏上將李逍寫的如何不堪,朱元璋都不為所動。

當然,朱元璋還是有一點不悅的,因為李逍改的太大,簡直是有些胡來的感覺。

不過朱元璋最終還是忍住了,允許李逍胡來。

畢竟是他給李逍親口承諾過的。

最後,朱元璋勃然大怒,在朝堂上發了一頓火。

然後封鎖了北平府所有的消息,不準任何人談論北平府的消息,他自己也將北平府的錦衣衛全部撤了出來,眼不見心不煩。

包括北平的稅收,朱元璋考慮到科舉改革需要花錢,北平的稅收這些年是分文不拿,全麵支持李逍。

北平在朱元璋的大力支持下,幾乎成為了國中國,從朝堂上消失,再也聽不到任何消息。

直到今天,李逍跑路的消息傳來。

真沒想到,來的居然是這個消息

“你說這是不是真的?”

朱元璋皺著眉頭,問道。

“絕對不會是真的。”

還沒等朱棣開口,朱高熾就大聲說道,“皇祖父,您回想這五年來大明的翻天變化,那可都是李逍帶來的啊。李逍怎麼可能跑路”

朱元璋一愣,微微頷首。

是啊!

這五年來,的確是有了翻天變化!!!

朱元璋他自己本人,曾經多次想去北平看看。

但礙於事情太多,最終還是沒去成。

這五年來,朱元璋雖然沒有怎麼管政務,但也沒閒著。

他一邊按照李逍給的法子養生,一邊在做造福大明的事情。

首先就是紅薯,朱元璋這五年來,不停地推廣紅薯的種植。

起初百姓還不太相信這玩意,朱元璋隻好自己先種了一批,隨後拿去讓各地官員大肆宣傳。

紅薯的確是李逍留下來的一件鎮國重寶。

畝產六千斤的紅薯,在朱元璋的大力推廣下,開始在全國遍地開花,養活了無數百姓。

可以直接了當的說。

現在大明已經沒有百姓吃不上飯的情況。

即便是再窮,也是能吃得起紅薯的。

當然了,朱元璋還是進行了權衡,不允許百姓全部種紅薯。

每戶隻允許種一畝的紅薯便可,朱元璋的眼光還是長遠的,他覺得一種作物全麵泛濫也不是什麼太好的事情。

第二件事情,就是朱元璋在許多大城,開設了盲人按摩,讓天下再也沒有了乞丐,為朝廷增加稅收。

第三件事情,那就是推廣雪花白鹽,現在全國各地,所有的粗鹽都已經不存在了。

所有百姓都吃上了雪花白鹽,價錢還是跟以前一樣的。

官方製鹽,收取鹽稅。

加上因為有紅薯這種作物,各地不缺糧食。

開中法幾乎已經廢除了,除掉這種“寅吃卯糧”的超前消費習慣,導致朝廷國庫稅收越來越高。

到了洪武三十年。

國庫稅收已經從兩千萬兩增長到四千萬兩,足足翻了一倍。

朱元璋、朱棣、朱高熾三人研究了很久,也沒研究出來,為什麼出現了紅薯和白鹽後,稅收會漲的這麼快。

這讓朱棣嘴巴樂開了花。

國庫現在富得流油,但他喊了五年要打仗,五年都沒打成,現在如此富有,該能打仗了吧??

朱棣之所以這五年來也沒打仗,也是因為他一直在忙碌大事。

首先就是科舉改革,之前了解到了許多弊端後。

朱棣花費了兩年時間,總算取消了八股取士,找了許多文臣,重新研究,弄了一套科舉的方式。

其實跟隋唐時期的科舉差不多,等於是開曆史倒車了,就是科舉的策問變得更務實了一些,沒有那種虛的東西。

其次,之前李逍說過,大部分官員貪汙受賄,主要原因是:錢沒給到位,心委屈了。

朱棣研究了很久,最終略微提升了官員的待遇,增加了一些休沐的時間,早朝也推遲了一些,不用這麼早上朝。

這個改動,得到了大部分的官員支持,朝堂之上歡呼一片!

加上國庫充裕了,朱棣便全麵取消了之前的‘大明寶鈔’,給官員發的俸祿也就是雪花白銀。

雙管齊下之後,朱元璋和朱棣驚奇的發現,貪墨的案例真的如李逍所說,大幅度減少。

許多小官員提高了待遇,又多了一些休息時間。

這當官兒就舒服了啊。

他們想貪汙的時候也就多權衡一下。

這麼好的工作,其實安分守己也能過一輩子,要不.就不貪了何必冒這個風險?

就如此,貪墨的情況雖然還有,但相比以前來說,的確減少了很多,這讓朱元璋很是高興。

增加俸祿,更改科舉,這兩項又雙管齊下,朱元璋再次發現,現在新一批入仕的官員,似乎真的比以前更能乾事情了。

許多事情吩咐下去,辦的利利索索的。

不少小官安於現狀,覺得爬不上去,那就不爬了,不送禮,不討好人,乾好眼前的一份工作,收入尚可。

所以.結黨營私的情況,也緩和了許多。

值得一提的是,朱高熾在朱元璋的允許下,花了三年時間,研究組織架構,挑選人才,將軍機處給建立了起來。

除此之外,朱棣和朱元璋還研究了“藩王吃垮大明”的問題,對藩王製度再次整改。

削弱了藩王的一些權利,一些待遇。

起初還有不少人不滿。

不過朱元璋根本不管那麼多,還是照辦。

當然了,那些藩王都是朱元璋的兒子,他也沒有削的太狠,還是保證了榮華富貴的生活。

總之,因為這些事情,朱元璋和朱棣,五年來都在忙碌著。

朱元璋去北平看李逍的事情一拖再拖。

而朱棣去打仗的事情也一拖再拖。

隨著朱高熾的勸說。

朱元璋冷靜了下來,緩緩道:“是啊,這五年來,大明出現的翻天變化,國庫稅收翻了一番,現在官員們也都比以前務實能乾,百姓們再也沒有餓死的情況出現,這些都是李逍帶來的變化啊.”

朱棣笑道:“爹啊,您就放心吧,李逍能有什麼壞心思?說他逃跑,更是無稽之談,恐怕是下麵的言官亂嚼舌根子。”

朱元璋笑著點頭道:“雖說如此,咱還是要親自去看看。”

說著,朱元璋緩緩起身,“五年了,咱多次想去北平看看,不是這事,就是那事耽擱了,我這身子骨也不知道能活幾年,還是去看看吧。”

“爹,您龍體為重啊,兒臣打算舉兵北伐,您要不還是”

朱棣心想,這父皇這一走.

自己北伐的事情豈不是又黃了?

“天天北伐北伐,少說兩句,聽得耳朵都起繭子了。”

朱元璋撓了撓耳朵道:“等咱去北平回來,此事再談。”

朱棣一縮腦袋,換了個說法:“爹,您年歲已高,長途奔波,龍體為重啊!”

“咱想去看看咱的小兄弟,有問題嗎?”

朱元璋臉色垮了下來,氣場淩然,“咱這身子骨還動得了,等咱動彈不得,真去不了,咱不甘心。”

其實這些年,朱元璋用李逍的方子調養,五年過去,身子骨倒還好,並沒有太壞。

加上沒有政務壓身,睡覺睡到自然醒,精神也還不錯。

朱元璋說出這話,意思就是他要用黃八的身份,去看他的結拜兄弟李逍了。

結拜兄弟身份都搬出來了.

這尼瑪.朱棣哪敢再阻攔啊?

他隻好笑道:“爹,那您去吧,有兒臣在朝中,您放心。”

朱元璋哼了一聲,看向朱高熾道:“是有這個孫兒在,咱放心啊。”

朱棣:“.”

朱高熾揉了揉肚子,露出了胖墩墩的表情:“(#^.^#)”

“髙熾啊”

朱元璋看了過去。

朱高熾拱手,“孫兒在。”

朱元璋揶揄道:“自從建立了軍機處,你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圓滾了,是要生娃啦?”

自從有了軍機處,朱高熾總算是輕鬆了許多。

這肉啊,又開始反彈,比之前還胖乎了不少。

朱高熾嘿嘿一笑:“是呀爺爺,您咋知道?”

朱元璋:“????”

朱棣:“????”

朱高熾急忙解釋,一臉幸福的摸樣:“不是孫兒生娃,是孫兒的媳婦張氏,可算懷上啦,孫兒馬上就要當爹啦。”

聞言,朱元璋和朱棣都是臉上一喜。

朱高熾嘿嘿一笑,拱手道:“還請爺爺給未出生的孩子,取個名字。”

朱元璋琢磨了一番道:“這幾年大明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咱希望他以後如你一般貴重沉穩,為天下的之基,基又帶土在五行之中,不如就叫朱瞻基,如何?”

“朱瞻基”

朱高熾一喜,拱手:“謝爺爺賜名,那就叫朱瞻基。”

朱元璋微微頷首,負手,走向殿外,看向北方的天空。

“這次咱去北平後回來,就能看到咱到曾孫兒出生,哈哈.四世同堂,真乃人生一大幸事!”

這一年,朱瞻基在腹中等待出世。

同樣是這一年。

朱元璋獨自離開京城,出發北平.

大明的江山,交給朱棣和朱高熾的手中,朱元璋已經完全放心了。

最後的寥寥幾年,這個即將走到生命儘頭的年邁老者,覺得自己也該為自己而活了.

就如此。

朱元璋坐著馬車,上了從南京去往北平的道路。

他走走歇歇,一邊化作‘黃八’,四處查探民情。

一邊當做旅行,觀賞四處的風景。

因此,足足走了兩個月,才緩緩走到北平。

隨著即將到達北平,朱元璋此時坐在馬車上,也開始心中有些忐忑起來。

他手上是彈劾李逍的奏疏,上麵列舉了很多罪狀,不上稅收、貪墨、開青樓、取消科舉、強征土地、開海、跑了.

最重要的是李逍跑了,帶著孫女朱凝雲和漢王朱高煦一起跑的。

朱元璋心中已經在暗示自己,不要生氣。

無論李逍犯了什麼錯,自己曾經都下定決心,饒他一命。

可最後一條,如果是真的,朱元璋有些接受不了。

你跑什麼啊????

咱又沒說殺你,你跑個屁啊!!!

正當朱元璋思緒萬千之際,發現這馬車突然就不顛簸了,感覺坐的十分舒服。

“黃老爺,我的天啊.您出來看看這地麵”

二虎走著走著,突然就發現變了,整個人呆滯住了。

在北平府與府的交界處,突然就發生了潑天變化。

一邊是泥巴路,一邊是黑色平整的道路,涇渭分明!!!

還真是有種楚河漢界的感覺!

道路上人來熙往,絡繹不絕,好不熱鬨。

按照道理百姓是不能隨便離開居住地的,需要帶著當地衙門的條子,才能通過關卡,而這兩府交接之處,卻根本沒有任何盤查關卡

“地麵怎麼了?”

朱元璋從馬車中探出腦袋,朝著地麵看去,隨後整個人也愣住了。

這路黑漆漆一片,十分整潔,兩邊的樹木整齊排列,還有人正在種樹。

“好平整的道路啊”

朱元璋直接跳下了馬車,蹲在地上斜著眼睛朝著前方看,地麵簡直是太平整了,難怪馬車絲毫不顛婆。

“這是進入北平了??進入李逍那小子的管轄?”

朱元璋驚訝出聲問道,已經蹲了下來,用手掌撫摸地麵。

太好了啊這路怎麼修出來的

而路上,還有不少行人朝著朱元璋望去,那眼神就感覺在看一個沒見過世麵的人。

“應該是到了吧,我去問問”

二虎應了一聲。

隨後隨便找了個路人問道:“請問一下老人家,此地可是北平?”

那老人家笑道:“是啊,你看著地麵的路,有這樣的路就算到北平了,全天下也就隻有北平有這樣的路。”

朱元璋在一旁聽著,心中一動。

這李逍可以啊,居然花這麼大的價錢在北平修出這樣的路來,這是造福百姓啊,還有官員彈劾他,真是不識好歹。

朱元璋踩了踩地麵,這路可真結實。

怕是風吹日曬,也不容易損害,真是稀奇。

不知道用什麼材質修的,上麵還有石子,應該是石子修的,但上麵黑漆漆的東西就不知道是什麼了。

朱元璋笑著走了過去,親自問道:“老人家,你知道這路叫什麼路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