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我等已經饑渴難耐,快放我們出去建功立業!(1 / 2)





:[]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一個月過去。

眼下已經來到了,永樂七年四月份。

春暖花開,春天來了,萬物複蘇的季節。

這段時間,李逍每日都閒著,有時候在軍營中呆著,看看軍營之中的榮耀賽,除此之外就是遊山玩水,好不快活。

而一個月過去,榮耀賽以15:15的比分,完美收官。

自一月前,於謙偷雞成功之後,對麵的人也學精了。

他們開始派出哨探去巡邏,防止被偷家,所以這種偷家的事情,就發生了一次,後麵無法再得逞了。

於是,秀才們這一方,又開始連敗了幾局。

但緊接著作為統帥的於謙,就開始布局。

各種奇招紛紛出現。

比如於謙用了一奇招,直接放棄進攻,開局派出六十個盾牌兵,組成了盾陣守在塔下。

第二波兵又是盾牌兵,組成了盾陣將自己包裹成了一隻烏龜,雙方僵持不下,不分勝負的情況下。

第三波以及接下來所有的士兵,則都是弓箭兵,然後兵越來越多,後麵全部成了弓箭兵,萬箭齊發,然後利用這種套路贏了一局。

贏一局後,慈溪衛士兵也學精了,隻需要在第一波兵的時候,放棄上下兩路,讓上下兩路支援中路進行繞後包抄,集中三路兵從中路強推,讓盾牌兵潰散,後麵就無法組成陣法,隻剩下弓箭手,就能贏下比賽。

還有一局,慈溪衛也準備了一次偷家行動,差點成功了,不過在於謙的指揮下,各種牽製,相互換家,反贏對方。

就這樣,你來我往的,打的好不熱鬨,看的李逍拍案叫絕。

到了最後,大家都成了翻牆高手,擅長偷家。

隨後開始不講武德,繞過防禦塔直接進攻對方高地塔。

雙方陰謀詭計層出不窮,越打越激烈。

到了最後,防禦塔都直接被眾人給拆了,直接都搬上了大本營,大本營中聚集了九座防禦塔,包裹的跟鐵桶一樣。

隨後對方也不甘示弱,直接將自家的防禦塔拆了,搬到了對方的大本營中,進行混戰。

十八個防禦塔互相射擊,那場麵

還有瘋狂屯兵的玩法,大家開局就直接不出門了,直接在大本營等著,用盾牌堵住大本營的路口,弓箭手隻射箭攻擊,不出門,在大本營瘋狂屯兵,打到後麵整個大本營全部是人,根本攻不進去,玩成了城池攻防戰。

總之,花樣百出,秀才們是靠計謀,士兵們是靠實力,雙方最後的比分是14:15,士兵們隻要再贏一局,就徹底贏了。

不過,最後李逍和李景隆作為收尾,也分彆參加了一次王者榮耀賽。

李逍直接化身絕世猛將趙子龍,一杆長槍在人群中七進七出,直接一人打到了對方大本營。

一擊之下,水晶破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贏下了比賽。

大家這才反應過來

國師原來這麼猛!

不.他本來就這麼猛!

最後的比分打平之後,大家皆大歡喜。

李逍也沒有耍賴,給每個人賞賜了五十兩銀子,並且當眾誇讚了一些表現優異的人,比如於謙。

經過長達兩個月的訓練,這些秀才們已經脫胎換骨。

有了膽量,有氣魄,身體氣血足,上場打過仗,學會了一點兵法,學會了團隊配合,不懼鬼神,不畏權貴。

如今就算讓他們領十幾個兵去打土匪,應該也是沒有什麼大的問題。

雖然是以比賽的形式訓練的,但是等於是上過戰場,練過兵,達到了李逍心中的目的,他們已經可以成事了。

最後.還差一點點火候。

一切搞得差不多後,李逍組織了一次大春遊,帶著大家進行了一次行軍,順帶遊玩。

每個秀才都扮演一個士兵,用軍隊的方式,感受從一地跋山涉水到另外一地的過程。

從南京城出發,跋山涉水,來到杭州府遊玩。

兩地相距兩百公裡,不算遠,也不算近。

但卻也沒有想象中的容易,相當於是又一次磨煉。

其實這兩個月,整個就是一個加強版的軍訓,提升這些秀才的意誌力和戰鬥力。

兩百裡行軍,看起來容易,其實不易。

畢竟在古代,沒有微信、手機這樣的通訊工具,帶著幾千人出去走一趟,是很容易走丟人的。

哪怕是現代,讓一個人帶著幾千個人出去溜達一圈,可能回來的時候,都會少幾個人,總會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情況發生。

古代行軍,就連吃喝拉撒都有規矩,有門道。

幾千個人在野外吃飯,要是沒點規矩,那飯桶都會給搶散架。

行軍的時候,上廁所也是要注意的。

一個人隨地大小便是沒什麼問題。

若是幾千個人一起隨地大小便,好家夥,那臭氣熏天的。

因此需要組隊前去,還要帶鏟子過去挖坑填埋,否則容易造成瘟疫,水汙染等。

而且還不能隨地拉,得在下風口,遠離水源和軍灶。

另外,夜晚睡覺,還要學會安營紮寨,這也是一門技術活,秀才們也是不恥下問跟著慈溪衛的士兵悉心學習。

就如此,花費了半個月的時間,李逍帶著這些人一路步行,一路欣賞風景,總算來到了杭州。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

算是又讓秀才們學會了如何行軍,讓他們既能文又能武。

杭州府,西湖。

故地重遊,彆有一番風味。

西湖的美景,如詩如畫。

宛如一首流傳千年的古典詩篇,溫婉且細膩。

初升的朝陽灑在湖麵上,照亮了湖麵上的每一處。

波光粼粼,金光閃爍,柳樹沿著湖邊搖曳,仿佛在向過往的遊人揮手歡迎。

“好山,好水,好風光!”

李逍讓眾人在西湖湖畔隨意遊玩,自己則是在湖畔遊走。

李景隆陪著李逍在湖邊散步,感慨道:“國師,這段時間這些秀才們的實力是突飛猛進,以前他們隻能文,而現在,能文能武,跟著國師學了兩月,即便是當個知縣,也沒什麼大問題,除了山匪盜賊,也能親自帶人剿滅。”

李逍笑道:“正是如此,也算是為大明培養了一批人才,否則何必花費我這麼久的時間呢。”

李景隆道:“今日我才明白了國師的良苦用心,這些人現在放下鄉,才能與那些地主鄉紳們鬥上一鬥了。”

李逍微微點頭,兩人又閒聊了一番,突然發現前麵有些吵鬨,似乎是秀才們與當地的人發生了一些衝突。

“走,過去瞧瞧。”

兩人便朝著吵鬨的地方走去。

在西湖邊上,一處寬敞,視野開闊的草地上。

兩撥人形成了對峙。

原來是於謙帶著自己隊的隊員,二十來人正在西湖邊行走,興致大發,還吟詩作對起來。

“楊柳陰濃水鳥啼,豆花初放麥苗齊。”

“相逢儘道今年好,四月南京米價低。”

隨著於謙的詩興大發,當即作了一首好詩句。

此詩句絕妙,就連不遠處的李茹心聽到了,也是不由為之傾心。

一個月過去,李茹心對於謙的好感,倒是越來越濃厚了,兩人偶爾會見麵,談論兵法、詩詞。

“好!好詩句啊,這樣的詩句當流芳於世!”

“於謙大才,應情應景,正是我大明盛世之景象。”

“一句楊柳陰濃水鳥啼,豆花初放麥苗齊,道儘江南好春光。”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