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我還有哪些錯?你直接說吧(1 / 2)





:[]

看著這個樣子的朱由檢,朱元璋也不忍心繼續多說什麼了。

他保持了沉默,就這樣靜靜地看著朱由檢,希望朱由檢自己能夠想通。

另一邊的朱由檢突然轉過頭來,看向了李逍。

“李逍,不知道除了這些之外,後世之人還是怎麼樣評價我的呢。”

“你之前不是說我犯下了很多致命的錯誤麼。”

“除了不在合適的時機殺掉了魏忠賢之外,還有什麼致命的錯誤。”

“你不妨直接說出來。”

“我洗耳恭聽便是。”

朱由檢看向了李逍,眼神難得的有些堅定。

顯然,這次的朱由檢是真的想要聽一聽自己犯下的那些過錯了。

一直以來,大明王朝在他的手上被滅亡,一直都是他的心病。

雖然他並不願意承認自己是亡國之君,但是他也知道他肯定有錯。

但是卻不知道自己錯在了哪裡。

現在有人願意告訴他,他錯在了哪裡,朱由檢自然想聽聽。

李逍連他不如魏忠賢這樣的話都說出來了,那還有什麼話能比這更加難聽的呢。

索性已經被人給釘在了恥辱柱上了,那就好好的反思一下自己的所作所為。

即便自己真的是一定要背負上這個亡國之君的罵名,那他也想背的明明白白。

看看自己為什麼會被後世之人罵是亡國之君。

雖然知道了這些原因,也不能夠改變一些什麼。

但是朱由檢自己的心裡將會好受一點。

至少他知道自己錯在了哪裡,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

對自己、對大明、對曆史有了一個更加清晰的認知。

即便是已經不處於當初那個時空,那他也是一個明明白白的人。

而不是活得稀裡糊塗的,一直陷在大明王朝被滅的痛苦中無法自拔。

見朱由檢都這樣說了,那李逍就更加不會在意什麼了。

“好,那我就繼續說下去。”

“你聽好了。”李逍看向了朱由檢,沉聲說道。

朱由檢迎著李逍的目光,狠狠的點了點頭。

“你第一個致命錯誤是沒有在合適的時機殺掉魏忠賢,導致了後麵東林亂黨的崛起。”

“這是因為你自己自身政治經驗和能力不足。”

“你第二個致命錯誤就是在麵對大明內部的民變上,錯失了好幾次良機。”

“導致了後麵民變越來越利害,完全控製不住。”

“才有了李自成和張獻忠等人的出現。”

李逍沉聲說道。

崇禎四五年的時候,因為小冰河時期的到來,全國各地就已經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天災。

這些天災導致了農民顆粒無收,吃飯都是問題。

再加上這個時候東林黨的上台,將富庶的江南地區的賦稅給均攤到了那些貧困的地方。

那些地方本來就連自己吃飽飯都成問題,在天災之下已經是食不果腹,還需要麵對朝廷突然加重的賦稅。

很快,這些沒有飯吃的百姓們便完全受不了了。

可是大明朝廷國庫空虛,沒有錢糧賑災不說,還不停的對他們進行收刮。

很快就激起了民變,而且這種民變不是一兩個地方,而是大規模、大批量的蔓延。

首當其中的就是西北地區。

當時的西北地區,幾乎到處都是站起來反抗大明朝廷的義軍。

而且那個時候農民軍的實力已經相當可觀,根據史料記載農民軍的總兵力達到了二十萬左右。

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要知道在崇禎年間,整個大明所有的正規軍隊也才一百萬。

而光是西北地區的農民軍就有二十萬之多,足足占了大明朝軍隊的五分之一。

五分之一這個數字可能不大,但是不要忘了,大明朝的軍隊那是要鎮守在全國各地的。

一大半的軍隊幾乎全部都是鎮守在邊疆這樣的區域。

至少有七成的軍隊全部都是駐守在邊疆,而在大明腹地駐紮的軍隊就隻有三成左右了,也才三十萬多人。

而腹地的這三十萬人,又有至少一半是駐守在北京城和南京城這兩個重要的地方的。

其他的地方隻有不過不到二十萬的駐守。

而一個西北的農民軍就有二十萬之眾,這讓西北的地方官員根本無法處理。

如果從邊疆調兵回來平亂那也是不現實的,因為彼時大明的邊疆也不安穩。

後金一直都在遼東虎視眈眈。

所以,麵對這二十萬的起義農民軍,大明朝廷很是頭疼。

不過好在,這個時候的農民軍人數雖眾多,卻都是各自為戰。

完全就是流寇一樣的存在,都是小打小鬨。

在沒有統一的組織和部屬,形成規模的情況下,充其量就是一個鬆散的對抗朝廷的聯盟。

這種聯盟對付上大明朝廷的正規軍,幾乎是沒有什麼戰鬥力的。

當時的百姓們跳起來造反也不過是為了一口飯吃罷了,一旦真的是要拚命的話,這些農民軍就是一盤散沙了。

所以彼時的農民軍雖然讓大明朝廷頭疼,但是大明朝廷卻沒有將這些人給放在心上。

當時大明朝廷乃是東林黨掌權。

這些高高在上的東林黨,根本就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在他們眼裡,農民軍不過是不堪一擊的。

所以在農民軍起義之初,大明朝廷並沒有用雷霆之力迅速鎮壓。

隻是不斷地給地方官員施壓而已,並沒有做出其他實質性的決策。

在這些農民軍裡麵,以李自成和張獻忠兩人所領導的農民軍軍紀最好。

並且戰鬥力也是最強的。

因為李自成和張獻忠兩人在一開始就不是為了一口飯而揭竿起義,他們早就看上了遙遠北京城裡的龍椅。

所以,自從這兩人造反之初,對待跟隨他們的人就是用軍紀軍法來要求的。

雖然李自成和張獻忠兩人一開始並不是最大的兩股起義軍,但是在他們兩人的領導之下。

雖然幾經波折,但是卻日益壯大。

最終,兩人所帶領的農民起義軍成為了全國所有起義軍裡麵最大的兩股。

也是所有反抗大明朝廷的農民軍裡麵,實力最為雄厚的兩支軍隊。

這個時候的李自成和張獻忠所帶領的農民,完全就可以用軍隊來形容了,而不是農民起義軍。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