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力排眾議,加封雲逍子(1 / 2)





“這三樣作物,早就在福建、廣東等地耕種

“並且就在京郊昌平趙家峪,有人在全村推廣三樣作物,因此在大災之年,依然家家戶戶一日三餐都能吃飽

“這是朕親眼所見,親耳所聞!”

“你們不曾問過,更不曾查過,怎麼就斷定徐卿是在危言聳聽,還要彈劾他?”

崇禎麵帶怒意,聲音冰冷。

他不僅震怒,同時也失望極了。

‘叔父’說的一點都沒錯。

這些大臣,心裡裝的,全都是自己的利益。

哪裡會去管百姓的死活?

以前還真是瞎了眼,竟然指望靠他們來中興大明?

在崇禎目光的注視下,大臣們剛剛有些暖和的身子,又是一陣寒意。

徐光啟大吃一驚,問道:“臣鬥膽,敢問陛下,這人是誰,竟然也知道玉米、紅薯、土豆?”

崇禎答道:“此人是一名道士,道號雲逍子

韓爌想到前幾天的事情,頓時心中一凜:這道士,莫非就是那蠱惑陛下的妖道?

崇禎又道:“雲逍子不僅為朕獻上玉米、紅薯、土豆三中高產作物,煤爐也是他所創

大臣們心中,頓時雪亮。

陛下今天讓眾人挨餓受凍。

原來是為了體現這個道士的功勞。

然後以此為借口,封賞這道士。

禮部尚書溫體仁當即會意,站出來大聲說道:“雲逍子功在社稷,應當重賞!”

溫體仁並非是東林黨人,算是一個孤臣,因此在朝中,備受排擠。

現在雖然位居禮部尚書,卻屢遭彈劾,地位岌岌可危。

而溫體仁又是一個野心勃勃的人,一心想要乾出一番功業,躋身內閣,甚至名留青史。

今天崇禎這反常的舉動,讓溫體仁意識到自己的機會來了,於是無所顧忌地挺身而出。

大臣們也揣摩到了崇禎的心思,這次,沒人敢再反駁溫體仁的話。

一個道士而已,還能把他給封上天去?

崇禎滿意地點點頭,朗聲說道:“擬旨,敕雲逍子為純陽真人,加封……昌平伯!”

大臣們全都懵了。

真人,可不是胡亂叫的。

大明一朝的道教,以正一教為主體,並納入國家的政治體係。

道教的其他分支,比如全真教,除極少數出任道錄司的高道外,大多數都不能歸屬於官道係列。

太祖賜第42代正一天師為“大真人",並下詔讓正一天師世代掌管全國道教。

以後的每一代天師,都被封為大真人。

真人,論在道教中的地位,僅次於大真人。

崇禎此時,竟然敕封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道士為“真人”。

相當於把一個最低級的縣令,直接提拔為六部尚書。

這就離譜了。

更讓眾人震驚的是,竟然還加爵為昌平伯。

在大明朝,道士出身的人當官,倒也不稀奇。

永樂年間的道士蔣守約、憲宗時的李希安,都做到了禮部尚書的高位。

然而,道士封爵,卻是從未有過的先例。

大明爵位的含金量,可是非常高的。

當年的王陽明,有平定寧王叛亂的潑天大功,也才被加封為了新建伯。

一個道士,何德何能,竟然被加封為伯爵?

“臣聽聞,番薯、土豆有毒,不宜食用,更不可全國推廣

“陛下卻以此為功勞,大肆加封一名道士,臣以為萬萬不可!”

首輔韓爌,率先站出來反對。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