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騎兵新時代的到來(1 / 2)





驚訝的不光隻有海蘭珠。

雙方騎兵相互衝擊之後,蒙古騎兵驚喜地發現,自己竟然要同時麵對兩三把馬刀的局麵。

道理再也簡單不過。

蒙古兵的戰法,是最為傳統的豪勇衝鋒,散陣騎兵打法。

這跟影視劇中的騎兵集體衝鋒有些類似。

騎兵的陣形散亂,準確地說,是沒有陣形。

兩軍相遇後,蒙古騎兵隻能各自為戰,混亂廝殺。

蒙古騎兵人數雖然很多,然而直接麵對明軍陣形的卻隻有衝在前麵的那些人。

而明軍卻依靠嚴明的軍紀,在奔跑衝鋒中保持密集隊列,這是一種整體戰術。

蒙古騎兵的個人騎術、武力再強,戰馬再怎麼雄壯,以個人硬拚集體的力量,結果自然是毫無懸念。

並且與明軍的裝備相比,蒙古騎兵就如同叫花子。

皇家驃騎兵使用的馬刀,不僅設計比蒙古人的彎刀更為合理,更適用於騎兵衝鋒,並且是兵仗局用最好的精鋼打造。

他們身上的鎖子甲,同樣也代表著大明最高的甲胄水平。

不僅防禦極佳,連同棉甲胄在一起,重量也不到三十斤。

隻要不是用狼牙棒、大錘這樣的重型武器,蒙古騎兵的彎刀、箭矢,很難傷到他們。

反觀蒙古兵……曆史上建奴數次入關劫掠,連百姓家裡的鐵鍋都搶,可見缺鐵缺到什麼地步。

建奴都是如此,更彆說是蒙古兵了。

甲胄之類的就彆想了。

明軍的馬刀從他們的身體劃過,比切豆腐還要輕鬆。

另外明軍兩列橫隊的陣形,被蒙古騎兵一穿就透,想要調轉馬頭回擊,又是不可能。

因此可以將戰損降低到最低。

近三萬蒙古部族聯軍,根本就無法發揮出人數的優勢。

最後的結果,沒有任何懸念。

跟後來在歐洲戰場上,發生的無數戰例一樣。

在鐵牆式隊列衝鋒麵前,散陣的蒙古騎兵即使有更高強的個人武力,也在瞬間被衝的人仰馬翻。

紀律,比騎術更重要,這是騎兵作戰的鐵律……無論是歐洲軍隊之間的戰爭,還是世界其他各地,世界上發生過的所有騎兵戰,都逃不過這一定律。

第一輪衝擊過後。

蒙古騎兵變得更為混亂了。

這些騎兵並非是職業軍士,而是牧民,臨戰時才被征召,哪有什麼紀律性可言?

再加上又是來自近十個部族,人數又是眾多,根本難以統一調度指揮。

而明軍在經過第一輪衝擊後,軍官和督戰隊約束軍士,迅速調轉馬頭集結,重新組織起線列隊形。

然後向蒙古騎兵發起了第二輪衝擊。

而此時蒙古人,依然是亂糟糟的一團。

吳三桂再次下達命令。

慢步、快步、跑步、襲步衝鋒!

絕大多數蒙古騎兵都有些躑躅不前。

隻有少數悍勇之輩,毫無畏懼地迎向明軍。

還有很多蒙古人彎弓射箭,試圖阻擋明軍騎軍鐵牆的推移。

雖然弓箭給明軍造成了一定殺傷,對於大局卻沒卵用。

騎兵近身搏殺,彆說是弓箭,後世的手槍、卡賓槍都沒多大作用,反倒因此失去了騎兵最擅長的速度。

等明軍發起襲步衝鋒的時候,弓箭徹底失去了作用,很多蒙古騎兵開始猶豫、遲疑,信心開始動搖。

在線列鐵牆的快速推進下,蒙古騎兵如同被篦子過了一遍。

第二輪衝擊過後,蒙古騎兵徹底潰散,各部落的台吉、頭領,已經很難約束自己的族人。

吳克善這時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大錯。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