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1章 激戰,火器時代的來臨(1 / 2)





蒙古騎兵重新集結,稍作休整之後,再次卷土重來。

這次林丹汗采納了‘鳳雛’的計謀,驅逐牛羊群作為前鋒。

牛羊就是蒙古騎兵隨身攜帶的糧草,因此在短時間內找到大批牛羊,並非什麼難事。

不愧是‘鳳雛’,這招果然奏效。

由於鐵絲網是明軍倉猝之間布設的,在大量的牛羊踐踏、衝擊下,很快就被推倒、踏平,或是被牛羊的屍體鋪墊覆蓋。

“雲逍子,本汗看你還有什麼花招!”

遠處的林丹汗見狀大喜,再次下令部眾分三路出擊。

明軍也在不到兩分鐘的時間內,迅速變換陣形。

新製定的新軍作戰手冊中明確規定,如果觀察到敵方騎兵正在向己方衝鋒,那麼,步兵必須在100秒內形成反騎兵方陣。

……科學、精細的戰術,正是新軍與其他軍隊最明顯的區彆。

這也是雲大真人的科學戰術思想,在兵政改革中的具體體現。

九千明軍,迅速分成了三部分。

主力列成一個縱深為六列的龐大閉合空心方陣。

原先的後衛和前衛部隊,則在大方陣左右兩邊100多米處,分彆列成一個小空心方陣。

在這個時代,步兵對抗騎兵的標準做法是密集方陣。

方陣一般采用前麵多排長兵器,來阻擋遲滯騎兵衝鋒。

如果有條件,還應該準備鹿柴和壕溝,沒有就要排列出更厚實的陣列。

後排的弓手和弩手來對衝鋒騎兵殺傷,利用步弓比騎弓更遠射程來保證殺傷有效性。

而明軍此時擺出的陣形,卻與傳統的陣形大相徑庭,看上去頗為古怪。

雲逍的神色變得鄭重起來,坐直了身子。

真正考驗新軍戰鬥力的時候,到了。

明軍此時排列的空心方陣,正是專門克製騎兵所創。

後來在西方,又被稱作是‘反騎兵方陣’。

站在雲逍身旁的乙邦才欲言又止。

跟在雲逍身邊這麼久,乙邦才也算是見多識廣,自然見過軍隊的操練,多少懂一些軍陣。

此時明軍排列的空心方陣,實在是有些奇怪,讓他不免有些好奇。

“時代在變,戰術也在改變

“京營新軍步卒,全部換裝為火槍,取消了重甲步卒和弓箭手,因此所采用的戰術,也必須予以改變

雲逍看出乙邦才心中的疑惑,耐心地為他答疑。

這也是有意栽培乙邦才。

這是一員猛將,不可能一直把他留在自己的身邊。

等過些日子,就會將他放到軍中去,那裡才是他施展才華的地方。

“通常來說,無論是騎兵,還是步卒,線性戰術最佳

“尤其是手持火槍的步卒,排槍射擊也好,刺刀衝鋒也好,橫隊都可以發揮出最大的戰鬥力

“然而步卒在麵對機動性極強的騎兵時,橫隊機動性弱的缺點,就會暴露無遺

火器時代,為了保證最大的正麵火力,通常列成橫隊。

然而橫隊有一個相當致命的弱點,它有著漫長薄弱的後方,和空虛的側翼。

而騎兵作戰,通常是不會跟手持火槍的步兵正麵硬剛的,而是采取迂回包抄,從側翼發起攻擊。

橫隊步兵一旦被騎兵繞道側翼或是後方,那就相當致命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