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又是一年秋收時(1 / 2)





翌日清晨。

昨日會議後,楊辰經過一夜深思熟慮,前往倉庫吸收了石糧草和新羅國2萬金。

打開係統開始購買。

【“叮咚,恭喜宿主花費石糧草,獲得高級醫匠*10,一般醫匠*40。”】

【“叮咚,宿主剩餘金,糧草0石。”】

三韓經曆一年戰亂,各處房屋毀壞嚴重,民眾流離失所,橫屍遍野,最容易爆發瘟疫,所以醫生必不可少。

而且三韓地處邊境,這邊大都半耕半牧,醫匠也可對牲畜進行簡單救治,減少大量損失。

封建社會一般崇尚士農工商階級體係,醫匠在古代社會地位並不是很高,但經過後世熏陶的楊辰深知醫療對民生的重要性。

楊辰把50名醫匠帶回郡守府,並從真番郡請來華佗,讓華佗與這些醫者之間進行醫學交流,互相學習,看能否可以碰撞出些許靈感。

隨後便讓華佗帶領這些醫匠一起前往新羅國所轄43城開設醫館,並深入鄉裡流動問診,安撫民心。

安排好醫療事務,楊辰找來了宋應星開始研究起水轉大紡車。

俗話說小紡車一轉,人民生活水平大改善。

目前漢代的紡車錠子數量就幾個,以紡麻為例,每天最多紡紗3斤。

水轉大紡車則不同,這種設備已經具備了現代化工業生產設備的雛形。

水轉大紡車是宋代發明,在元代大量流傳,比西方紡織技術領先近四個世紀。

其體型較大,全長約9米,高2.7米左右,由32枚轉錠、加拈、水輪和傳動裝置等四個部分組成,用兩條皮帶傳動使錠子運轉。

水轉大紡車主要用於加工麻紗和蠶絲,由水力驅動,工效較高,每車每天可加工麻紗100斤。

水轉大紡車工效之快與體積之大,勢必會將紡織業從家庭作坊,轉變為工廠大規模作業。

工廠原材料的運輸與成品的發貨,還有糧草等物資調動,皆勢必擺脫不了運輸這個難題,經濟想要快速發展,修路是必須要做之事。

古代車輛都是木質車輪,最多一次運輸30石貨物,而且大多都由人力推動,非常消耗人力。

特彆古代道路崎嶇難行,坑窪不平,更加劇人力成本,所以修路勢在必行。

正好趁著以工代賑之時,利用水泥修建方便車馬通行的馳道。

這樣軍隊調動就會變得快速,同時讓新羅國各個城池之間溝通變得容易。

三韓領土南北千裡,東西700裡,目前無太大規模的戰爭,作戰都在千裡之內,楊辰目前暫時隻打算把各個城池間用水泥道路連接起來。

這些事務全部安排妥當以後,楊辰便清閒下來,每天清晨練武,偶爾向蔡邕請教些經學知識,閒暇時刻陪伴眾女出城巡遊。

與此同時金昔善在劉基、穆桂英、上官婉兒的協助下快速掌控了新羅局勢,並定都戶路國。

很快近十一個月時光流逝而過,時間來到光和元年十月(公元178年)。

又是一年秋收時!

新羅國王宮,深夜書房。

書房外月光如水般灑在白玉石階上,雕欄畫棟,在月光的映襯下更顯的優雅和神秘。

金昔善身著紅金色王袍,右臂托香腮,神色慵懶的坐在書房主位上,誘人的紅唇輕翹,漆黑的瞳孔中倒映著楊辰書房內來來回回焦急踱步的身影。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