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蓮花王 第六章 宿世因緣示密行(1 / 2)





第一篇蓮花王 第六章宿世因緣示密行

美麗的秘密

回向過去現在未來

沒有間斷的呼喚著本覺的佛性

宿世的十方三世

當下的十方三世

宛若空鏡

互擁著明光

隨著時間的飛逝,蓮花王太子來到這個世間,救度眾生的大事因緣也逐漸成熟了。因此,不斷有吉祥的勝瑞示現。而蓮花王太子也在這些如幻的境界當中,時常隱隱約約地見到佛陀影現在他的眼前。佛陀召喚攝受的因緣時節已經到來。蓮花王太子更在四大力士的導引之下,參訪了佛陀本生因緣的殊勝勝地,來堅固無上的菩提心。

蓮花王太子參訪了瞢揭厘城東邊四五裡處的大塔,這座大塔具有極多的靈瑞的妙相,是佛陀往昔為忍辱仙人之時,在此被歌利王節節割截肢體的地方。

蓮花王太子在如幻的現觀之中,仿佛見到佛陀在過去生為忍辱仙人之時的影像:

性情暴惡驕慢的歌利王,正帶領著許多的嬪妃和臣民上山出遊,國王於途中因為疲倦而睡著了,於是皇後與其他嬪妃便進入山林中賞花,來到了忍辱仙人修習禪定的處所,並聽聞其說法。

當歌利王醒來後,發覺皇後與宮女們都不見了,就四處尋找,這時才看到皇後和宮女們正圍繞著忍辱仙人聽聞說法。國王忌恨之餘,就下令割截忍辱仙人的耳朵,而仙人卻顏容如常麵不改色。國王更加忿怒,於是又割截他的鼻子、手腳四肢等等,將他節節肢解,而忍辱仙人心仍然不為所動。

此時大地發出六種震動,歌利王驚畏地對忍辱仙人說:“聽說你在修持忍辱波羅蜜,現在你用什麼方法來證明你所修持的是真正的忍辱呢?”

仙人回答說:“我是真實地在修持著忍辱波羅蜜,假若我所宣說的話是真實不虛的,那麼我的血液和雙耳、鼻子、四肢等,將會回複原狀。”說完之後,仙人的身體立即回複成原狀。

歌利王見到之後,心中大為惶恐,立即向忍辱仙人懺悔,並皈依了佛教。

蓮花王太子在一念之中,如幻現觀了佛陀往昔不可思議的忍辱境界,心中充滿了感動,而淚流滿麵,並且生起了法爾不二的決斷,願如同佛陀一般成就一切廣大的勝行;並在刹那間豁然了悟與忍辱仙人無二無彆的境界,也同時感受到節節肢解的苦痛,更如同忍辱仙人一般,具足大慈,安住不動。

蓮花王太子曆經了如此不可思議的體悟之後,身心柔軟的向大塔再三頂禮,而虛空間,仿佛聽聞佛陀讚歎道,“善哉!善哉!”的微妙幻音。蓮花王太子於是告彆了忍辱仙人的聖地,繼續參訪佛陀本生的聖跡。

蓮花王太子繼續參訪佛陀的聖跡,有一日來到了瞢揭厘城南四百餘裡的地方,到達醯羅山,這是佛陀昔日為雪山童子,為了聽聞半偈的教法,而舍身性命的地方。

佛陀往昔入雪山修習菩薩行時,安住於雪山之上,係心坐禪,勤修難行的苦行妙法。當時,帝釋天王為探測他求法的決心,於是便化身成為一位形象可怖的吃人羅刹,從天上降落到雪山之上,並在這一位苦行者的不遠處站立著,此時他口中宣說著過去佛所說過的半句偈:“諸行無常,是生滅法。”

當這位苦行者聽聞到這半偈時,不禁心生法喜。此時他環顧四周,隻看見一位形貌恐怖的羅刹。於是他走到羅刹的跟前,向他問道:“請問剛剛那一句偈頌,是不是您吟誦的?”羅刹回答說:“是的。”

“那麼您是否能夠再告訴我下半句偈頌呢?”但是羅刹卻回答說:“我已經多日未食,正受著饑餓之苦。”而不願回答。

於是苦行者就說:“我願意將我的肉身施舍給你食用,以換取那下半偈。”

但是羅刹仍有餘慮地說:“不行!因為我告訴你偈頌之後,你就跑掉了;我太餓了,追不到你。”

求法心切的雪山童子說:“那沒有關係,我可以爬到樹上,而你張大嘴巴,當你誦偈的時候,我同時躍下,讓你吃食,你就不會吃虧了。”並立即爬上了樹。

因此,羅刹便告訴他下半句偈頌:“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而雪山童子在聽聞此半偈的同時,心願已滿,也從高樹上縱身跳下,以喂食羅刹。但在他的身體未著地之前,羅刹已回複為帝釋天王的身形,並且將他接住,安置平地。這時帝釋天王釋提桓因,還有諸天人,都頂禮於菩薩的足下,並向雪山童子說道:“偉大的菩薩大士,您畢竟能成就無上的佛果啊!”

在似夢似醒的如幻境界當中,蓮花王太子宛若見到昔日佛陀舍身求法的身影,他心中的歡喜簡直無以複加,更堅定了無上菩提的信心。

蓮花王太子心中決定:“我也要像往昔的佛陀勝行一般,為了求法而舍身性命啊!”當他立下了這個誓願之後,仿佛從虛空中不斷地回應著:“您畢竟能成就無上的佛果啊!”的聲音。

蓮花王太子繼續前往王城南方二百餘裡的大山旁的摩訶伐那伽藍(大林寺)參訪。從這座寺院下山三四十裡處,另外有一座摩愉伽藍(光明寺),這裡有一座大塔,高達一百餘尺,塔側的下方有一塊大石,石上有佛陀示現神通所踏下的足跡。過去佛陀曾踏此石,在此處為天人大眾說法,講述他的本生故事。

蓮花王太子,他似乎看到佛陀身上放出百萬億的光明,照耀摩訶伐那伽藍,身旁有無數的大眾,安靜而景仰地聽聞佛陀的人天本生故事。此時,他仿佛眼見並耳聞佛陀指著這座大塔基石下的一顆石頭說:“這塊石頭的顏色略帶黃白色,而且常有油脂肥膩滲出。這是我往昔修習菩薩行時,為了聽聞正法,在此自剝身皮、折骨為筆,以血和墨書寫經偈的地方。”

蓮花王太子聽聞了佛陀如幻似真的耳語,全身如電擊一般,舉身毛孔踴躍張開,歡喜徹身,淚如雨下。這時他方才了悟:“原來佛陀是經由如此不可思議的苦行而成佛的,我未免太過懈怠了。”這個體悟,對他的修行有決定性的影響。

接著上山來到摩訶伐那伽藍,這裡曾是佛陀往昔修持菩薩行時的處所。佛陀當時是一位國王,號為薩婆達王,後來國家為敵國所滅,於是為了避敵而舍棄家園,潛行於此。

這時他遇到貧窮的婆羅門前來向他乞討,薩婆達王心想:“我自己已經國破家亡了,現在隻是孑然一身到處藏竄,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布施。”但是薩婆達王悲湣他辛苦地從遠方而來,但卻毫無所得,於是便要求婆羅門將自己羈縛,送往敵王之處,來換取賞金財物,以之作為對此婆羅門的布施,所以被稱為一切施——薩婆達王。

連花王太子在此了悟了布施的極致。他心中思維:原來究竟的布施是沒有任何形式的限製的。隻要是真實的發心,連生與死都可以布施,來成就彆人啊!”

蓮花王太子再從摩愉伽藍西行六七十裡,到達一座大塔。這座大塔為無憂王所建,也是如來往昔修持菩薩行的所在。這時天空忽然間飛來了一隻鴿子,而其身後有一隻大老鷹在後麵追趕,眼見鴿子將喪命鷹爪。這時蓮花王太子十分的心急,但是在慧眼現觀之下,他才了知這不過是帝釋天王與工藝之神毗首羯摩天的幻化遊戲罷了。

但是這樣的因緣,忽然讓蓮花王太子進入如幻的現觀之中。他見到往昔佛陀行菩薩道時,為國王號屍毗迦王,國王慈愛仁恕,愛民如子,並且一心精進樂求佛道。當時,帝釋天王釋提桓因及毗首二天子想要試探他的心念,於是毗首天幻化為一隻鴿子,帝釋天則化為老鷹,追逐於後,鴿子很驚慌地飛躲到國王的腋下以求避難。而老鷹則立於國王之前,要求歸還這隻鴿子。

國王就說:“我的根本誓願,就是要度一切眾生,現在鴿子前來投靠於我,我當然不能給你了。”

老鷹就說道:“大王,您現在是愛念一切眾生的菩薩行者。但是如果你斷掉我的食物,我也會命終而亡的。”

國王不忍心見到鴿子為老鷹所食,於是取利刃自割身肉,以之給予老鷹,來換取鴿子的性命。而且為了公平起見,還以天平來稱。結果國王割了四肢身體的肉,還是不夠分量,國王隻好舉身要爬到秤上,卻因力衰而失足墮地昏絕。醒來之後國王十分地自責,勉強立起坐於秤上,卻刹那之間充滿了法喜。

此時,老鷹就問說:“大王!你現在全身痛徹骨髓,心中是否有悔恨呢?”

大王說:“我心中沒有一絲一毫的悔恨啊!”

這時刹那之間,大王的身體不可思議的回複了。

帝釋天王與他的臣子毗首天也回複身形,並向屍毗迦王頂禮,並說道:“大王!您真是一位偉大的菩薩啊!我因為感應到天人五衰,即將在天界中逝去而墮入下界之中。我害怕世間的佛法已滅,大菩薩眾不再出現世間,使我無所依歸,所以才幻變這個因緣來驗證您的境界,希望您要見諒!”

蓮花王太子雙手掩泣著現觀了這個因緣,了悟到釋迦牟尼佛宿世以來,為求佛果的廣大妙行,也如實知曉了慈心眾生舍身救命的大慈布施。

由屍毗王大塔西北行二百餘裡,經過斯瓦特河,到達薩褒殺地僧伽藍(蛇藥寺),寺中有一座高八十餘尺的佛塔。蓮花王太子來到這裡,知道這是如來往昔修持菩薩行時,有一世成為帝釋天王。當時大地正遭逢饑荒,疾疫四處流行,各種醫療方法都無法救渡,很多人因而死亡。

帝釋天王生起了悲湣之心,想要予以救濟,就變化他的身形成為大蟒蛇身,僵死在川穀之中,於是眾人相率奔赴該處,割下其肉而食,不但解決了饑荒,也治愈了疾疫。

而在這座佛塔一旁的不遠處,也是佛陀的另一世為帝釋天王時,當時同樣的疾疫盛起,帝釋天王悲湣眾生疾苦,於是自變其身成為蘇摩水蛇。凡是吃了它的肉者,皆得到了康愈。

另外在斯瓦特河北岸的石崖邊,有一座佛塔,據聞生病的人來此祈求,病情立即蒙愈。這座佛塔是如來昔日為孔雀王時,與其族群同來此處,為熱渴所逼迫,求水不得。孔雀王於是以喙啄崖,於是泉水湧流而出,而成為一個水池,解濟了乾渴。

蓮花王太子曆曆如繪地現觀了佛陀的本生,心中思維:“一個菩薩行者就是身為動物、天神,也能堅住菩薩行中,生生世世大悲布施、慈心救命永不退墮,成為法界的典範。我們現生為人寧不慚愧?”

這時他仿佛見到佛陀幻化為天帝釋、大蟒蛇、蘇摩蛇與孔雀王的身影如彩虹般的顯現在虛空中,並同聲說道:“心子啊!你是否了解究竟法界的密意呢?是否能安住菩提永不退轉呢?”

蓮花王太子的心中,刹那發出:“我完全了解,絕不退轉於無上菩提”的心聲。

這時天上奏起了絲絲的彩樂。所有的幻化同歸佛身,佛陀予以摩頂說:“心子啊!你終將證得如我一般圓滿的金剛持位。”一瞬間,蓮花王太子宛若從清醒的夢中覺醒,頂上清涼猶存,如同甘露灌頂一般。

王城向西五十餘裡,渡過大河,可到盧醯呾迦佛塔 (赤佛塔)。此塔高五十餘尺,為無憂王所建。蓮花王太子來到塔前頂禮三拜,繞塔七匝。

這是往昔佛陀修習菩薩行時,轉世為慈力國王時的因緣。當時他慈悲為懷,以十善法來教誨國民,所以國泰民安,受到四方所欽慕。

但是因為其國境內有五個夜叉,時常吸吮人血為食;而國內的人民,因為都奉行十善,所以清淨的身行,使夜叉無法靠近他們吸吮其血。於是夜叉就向國王哀訴。國王悲憫,以劍刺傷己身五處,傷口的鮮血直流,而命五夜叉吸吮,以免饑渴。

這時蓮花王太子身上有五處奇癢,似乎與如來佛身相應的五處也微有紅光照出。他心中思維:“我的色身是佛陀的金剛妙身所示現的,我應當如同佛陀一般,無畏的舍身度眾。”如此的體悟之後,身上具足著諸佛五身的標幟,滿足的離去。

王城東北三十餘裡,可至遏部多,這裡有一座石塔(奇特塔)高四十餘尺。這座大塔是如來往昔為人天大眾說法開示的地方,這座石塔在如來離去後,自然從地踴出,大眾無不禮拜圍繞敬崇。

蓮花王太子見到這座法爾自生的石塔,心中充滿了喜悅,再三頂禮膜拜。心中決定,將如同佛陀一般具足廣大自在的神變。

有一天,太子從王城東南方向發出,在山中行走了八日,來到了佛陀過去世刻苦修行,投身飼養餓虎之處。

佛陀過去世修菩薩行時,有一國王名為大寶王,他有三個王子,長子名為摩訶波羅,次子名為摩訶提婆,小王子名為摩訶薩捶。有一日國王與群臣共同出外遊覽山穀,三個王子也都隨同父王前往。他們行經一座大竹林,在那裡發現一隻母虎新產了數隻小虎,母虎因為忙著照料小虎,而無暇外出求食,已經七日不曾啖食。

大王子看到此情景之後,就說:“母虎在饑困交迫之下,必定會自食其子。”二王子則認為:“若非新屠的血肉,無法挽救母虎的生命。”這時他們二人隻有無可奈何的議論紛紛,感歎地離去。

三王子看到此番情景之後,想到:“生命是苦、空、無常的,而色身也是不淨、可厭;我何不舍棄這些,來救濟眾生呢?若能以此布施功德,來求取無上菩提,永離憂苦,那才是究竟之道啊!”於是他就身臥虎窟之前,希望母虎前來啖食。

但是,母虎由於七日未食已完全無力了,根本無法動彈來吃他。所以,薩捶王子隻好合手投身跳下山崖,並以乾竹自刺頸項,使身上出血,直噴虎口,老虎才得以有力食啖他的血肉,來延續老虎母子的生命。

當二位王子發現三王子不見時,立即返回竹林尋找,找到時,隻見到遺骨狼藉在地。

蓮花王太子坐在洞窟之前,證入法界同身三昧,他如同與薩捶太子圓同一身一般,見到了往昔的景象。曆經了臥雪、跳崖、刺頸出血的同身覺受。他似乎感受到了虎口吻身,薩捶太子身上疼痛萬分,心中卻充滿著法喜的光明微笑。

蓮花王太子自然的念出:“南無薩埵太子,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的名號。當剩下遺骨萎地之時,蓮花王太子也自然從三昧中出定。

蓮花王太子心中想到:“一切諸佛的金剛妙身,是曆經無量的時劫,慈心大悲舍身救命而來。現在我具足了法爾的清淨妙身,更應當無所吝惜的舍身度眾。”

一切諸佛菩薩示現於世,具足了世間、出世間的種種因緣,能使一切眾生了悟圓滿的修證次第。所以一切諸佛菩薩,時常示現在清淨、歡樂與一切福德具足的莊嚴當中,並進而棄置一切世間的福德,成證出世間的究竟成就。

現在這樣的因緣是否也即將到了呢?

有一天,在烏仗那國的禁宮突然現出五色的熾烈虹光,從虹光當中,放射出前所未見的光明。從光明的深處,竟然又散發出了不可思議的聲音。從虹光當中,彈指之間,現起了報身佛金剛薩埵,這時金剛薩埵安坐在虛空當中,更有無量的金剛護法隨行圍繞著。這無量的金剛護法當中,以七萬兩千個金剛護法作為上首,在虛空中的彩虹深處,自然演出妙音,隨光飄揚著。

這幻化的音聲,自然的歌頌著:

不可思議至善至妙

頂髻宮中端坐法王

具足莊嚴明妃淨女

環繞左右仆侍雲集

如因生畏心起正念

身憂世間王位無常

如實正觀摒棄世諦

棄置世縛當正是時

當這個如幻如化的歌聲,歌詠完畢之後,光明、音聲與佛身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這時蓮花王太子知道,這乃是金剛薩埵報身佛,現身來教示他的。他應當舍棄充滿世間喜樂的人間,將這些美麗的采女、莊嚴的妃子,視如死屍一般。並且將這王位,宛如敝屣般立即舍棄,應當為眾生示現出家之相,如實的修行。這時蓮花王太子心中已生起了斷然的決定。

在這同時,因陀羅部底王也做了一個十分離奇的怪夢:在夢中,他見到了太陽與月亮雙雙同時隱去,而日月竟然也會衰老、滅失。整個天地在刹那間失去了光明,王宮當中突然間傳出十分淒厲的哭聲。每一個人都是在憂愁歎息,心中十分的苦悶;而王臣們也都是淚流滿麵,十分的難過。

因陀羅部底王從離奇的怪夢當中驚醒,他心中十分的憂愁難過。而此時的太子蓮花王,正乘坐著車乘去到先前他曾經靜坐過的南方野叢林中。

他教諭著隨行的大臣們說:“傳說東方有千輻的轉輪,輪轂輪網都是十分的完整;但這並非是世間任何的巧匠,所能夠製作的,而是一些諸佛護法,他們所常用的物品。這種美妙無比的轉輪,完全是由一切眾生的心命所聚合而成的。當有人成就,成為轉輪聖王之後,就能夠具足像這種千輪的轉輪等七種寶物。而當他同時具足輪寶等七種寶物的時候,四方自然威服,十方的諸侯,也都會承侍供養,接受他的命令指揮,但這樣子對眾生的解脫又有何助益呢?”

當太子如此教諭著這些隨行大臣的時候,其實是將他心中的思維,如實地告訴這些大臣。

太子了解:掌理政事,並不能夠真實地利益一切眾生,反而在世諦的流轉當中,將一切的有情引入三惡的無底深淵。如果他要實施究竟的佛法布施,就必須舍棄這個如幻的王位。

這時蓮花王太子來到了叢林中的一棵大樹旁,鋪上了吉祥草,於其上安坐,並且開始觀察,以什麼樣的因緣,才能夠讓他遠離世俗的纏縛,而來從事修證成就無上菩提與廣度一切的眾生。

雖然他是清淨的化身,但是在化身的境界之中,還是有無為的修證次第。法界是不可思議的,無垠生命中如幻的意識大海,是不一不異的,同體而又相異的。

他如實地思維著:“有時候一個化身可以再變化成很多的幻化身,許多個幻化身又可以彙集成一個化身。而無量無邊的幻化眾生,修證成就時就證入於涅槃寂靜當中,不再接受無明後續的生命存有,也不再於人間,不再於全體生命界中再度示現。但是一個修持如幻三昧的菩薩,雖然已經能夠自在地出入涅槃的境界,不受無明生命的存有,但是由於大悲心的緣故,他仍然可以留惑潤生,不安止在寂靜涅槃之中,而廣度眾生。他可以在一切的法界因緣當中,參與救度其他生命的種種幻化。這不可思議的無量因緣,絕對不是有我執的眾生所能了悟的。

“事實上,一般有我執的眾生,認取了‘我就是我’,‘我的神識就是我的神識’,這種我執的封閉性,讓他無法看到全體法界的大幻化遊戲;就如同大海當中的一滴水,不知大海一般。大海當中的一滴水,從大海中分離是單獨的一滴,但是彙入大海之後,又與大海圓融無二,而當整個大海海水蒸發消失之後,卻又見不到海水的蹤影,眾生的輪回涅槃,也同樣如此啊!這真是不可思議的法界。”

這時蓮花王太子的身體與意識在禪觀三昧當中,就如同化成了法界大海一般的清澈了。他繼續地觀察著:

“這就是如實的因緣,如實的緣起,但是眾生就如同大海中的一滴水,總是執持著一個‘我’的生命存在才是真實的,而排斥與整體大海的融攝。殊不知整個大海,是有因有緣而生起的,所以大海的海水也是如是因、如是緣的生起。不管或增或減,在時空因緣當中,總是在種種不停止地演化著。乃至這些因緣從生至死,這滴海水已轉化成另外的形式了,但是如同一滴海水的眾生,卻還堅持著不肯接受性空如幻的事實。”

“其實一切的眾生就宛如海中的浪花一樣,一個浪花激起了另一個浪花,但是浪花的生起,浪花的消滅,都是因緣所生啊!有時候浪花在空中,受到了風的吹散,或是兩個浪花互相交集互碎。所有這一切,都是在無常之中變幻著,無有停息。但是這些浪花隻是短暫時空因緣中的一個現象而已,若是眾生執著此次浪花的生起就是‘我’,浪花的相遇就是宿命的決定,為了生死如幻的境界,而歡喜憂傷,這正是眾生的無明。”

這時,蓮花王太子現觀法界的一切眾生,宛若是大海中飄泊的浪花一般,倏起倏滅無常迅速;更像是在萬花筒中的紙片一般幻化無常。法界眾相如雲彩印在大海一般次第井然,十分明晰。

他心中十分感歎,諸佛與眾生在體性上根本無有分彆,但是眾生又為何如此迷癡呢?他接著思維,成就者如何麵對這些現象:







没有了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