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三章 稅收(1 / 2)

克斯瑪帝國 三腳架 1694 字 28天前




阿“市長先生,不得不說你們的賬務做的非常的好!”,來自州立稅務局的調查官放下了手中的賬本,他摘掉了眼鏡疲憊的閉上了眼睛。他身邊已經有堆積如山的一堆賬目,都是他已經看完的。他用了三天時間將所有的賬本粗略的看了一遍,不得不說特耐爾城的稅收賬本“編”的很完善,是老手做的。

一翻開任何一本賬本滿眼都是幾分幾十分最多幾塊錢的賬目,偶爾有一兩項資金較大的報稅,最終不是被證明為“微利”,就是被證明為“慈善”。在帝國稅收體係中,這兩種情況是不征收任何稅金的。

微利,指的是利潤微薄,在帝國規定的商業行為中,微利貿易大多數都是指有關於民生的貿易,比如說麥仁、牛肉等生活必不可少的生活物資。官方製定了統一標準的批發價和零售價,不受市場供求關係造成的波動影響,加上“糧保區”和“牧保區”的存在,帝國就免去了這些微利貿易的稅收。

至於慈善被免稅其實也很正常,要知道剛剛結束的慈善晚宴籌集了超過四萬的善款,這筆錢可以直接發給需要救助的貧困公民,但是為了避免腐敗和貪汙等問題的出現,帝國有所規定,所有用於慈善的款項,不能夠直接以現金發放到需要幫助的人手裡,而是以物資的形式來發放。

比如說用善款購買糧食、購買布料、購買各種各樣的東西分發下去,這樣能夠儘可能的避免大量的金錢引起人們的貪婪,又可以避免這些錢被被某些幫派或者團體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再從貧困的公民手裡搶走。用善款購買的物資,是用於慈善事業,所以也是不需要報稅的。

或許這就能解釋為什麼在舊黨的地盤上每個月幾乎都有一次慈善捐助,他們正是用這種方式來合理合法的隱藏稅收問題。

坐在一邊的市長笑了笑,不知道是肯定了調查官的說法,還是對他的說法不屑一顧。

調查官笑著搖了搖頭,他從口袋裡掏出了一條手絹,擦了擦鏡片,妥善的將眼鏡放回自己的口袋裡,然後望向了彼得,“市長先生,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事情可以做到萬無一失,沒有任何事情可以做到完美。”,他隨手抄起一本賬目抖了抖,“這些數字可能編排的相對合理,但是我相信在這裡麵一定還存在著一些漏洞。我是一名州立稅務官,我接觸到的賬本比特耐爾一百年加在一起的賬本還要多,隻需要找出一個錯漏,所有的賬目自然而然的就會崩塌。”

他將賬本重新放回到桌子上,端起已經涼透的咖啡抿了一口,“可能您還不知道,這次中期大選時會公布一條新的法令,稅務改革方案已經在帝國議會上通過,即將在整個帝國開始執行。您的這些小把戲最多還能堅持兩年,兩年之後新的法令和規則出台後,以新的稅金和現在的稅金做比較,無論多麼優秀的造假,都會顯得毫無意義。”

“甚至您造的假越真實,以後摔的也就會越疼。”

彼得眉梢跳了跳,他還真的不知道稅務體係改革居然已經通過了,之前他聽說過有這樣的計劃,將主動報稅變成被動報稅。現在的報稅方式是商店出售了一樣東西,然後店主將出售東西的價格、種類等一些信息記錄在本子上,月底的時候將這個本子送到稅務局進行登記。

稅務局會通過這本賬目上注明的每一條銷售記錄進行統計,最後得出一個需要繳納稅收的總額,在下個月的上旬進行催繳。

說到底,現在的稅收征收方式完全靠商人們自覺,但是商人們真的能有那麼高的覺悟嗎?

不可能!

很多商人出售三五件商品隻會登記一件商品,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節約稅金。就比如城中一家麵包店,每天都能賣出多則二三十塊,少則十多塊的麵包,但是他們賬本上每天隻銷售了兩三塊錢的麵包。加上商業稅的啟征和階段性,每天需要繳納的稅金不過五分錢,多的時候也就十分錢。

這樣算下來,一個月也就三塊錢而已!

但是稅收改革之後一切都會變得不同,簡單一點來說就是半強製性的征稅,每個貿易公司的征稅方式按照經營的性質依照雇傭員工數量的多少,進行強製性征稅。簡單的舉一個例子,還是拿那個該死麵包店來舉例,首先為這個麵包店定性為“食品加工零售”,為此製定一個征稅標準,比如說三塊錢。

麵包店每雇傭一個員工,每個月繳納的稅金就會多三塊錢,如果這個麵包店連同廚師和夥計一共雇傭了七個人,加上老板自己就是八個,每個月需要繳納的稅金就是二十四塊錢。稅務局不會管你具體能夠銷售多少麵包,賺取多少的利潤,總之就是這麼征稅的。如果你覺得經營不善,難以牟利,那完全可以不雇傭員工,老板也參與到經營中來啊。兩個廚師加老板,一個月隻要九塊錢,不一下子就降下來了嗎?

每個經營場所都必須嚴格的登記員工數量和經營性質,不允許出現任何的紕漏,這份檔案將由稅務局來保管,也是為了以後方便抽查進行的準備。。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