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九一章 大會順利召開(1 / 2)

克斯瑪帝國 三腳架 1729 字 28天前




南方商業銀行的地盤在南方,在帝都也設有一個係統內地位權力僅次於總行的分行,貝利托此時也在帝都,就在這個分行裡。

之前很多人畏懼於三保政策這種明顯要賠錢的政策忽略了保險業務能夠賺錢的實際效益,當貝利托和泰勒所代表的兩大行注意到彼此都把目光放在這裡的時候,兩大行的經濟學家,金融方麵的專家包括一些學術界非常有名的教授都開始參與到對保險業務的分析彙總,他們還建造了不少的數學和經濟模型,來驗證他們分析的結果。

結果很喜人,看上去所有參與了學費保險的學生都有很大可能會上大學,為此他們多年征收了可能不到兩百塊的保險費用,卻要在這些參保人上大學的時候支付一筆數千塊的學費,單純從數字上來看這顯然是一筆非常不劃算的生意,預示著巨額的虧本。同理,像是其他的保險業務,比如說醫療和意外險,參保者年年二三十塊錢的支出並不算多,但是他們一旦進了醫院,就是一筆巨額的賠償金。

從幾百塊到幾千塊不等,這也是當時為什麼很多人不看好三保政策和保險行業的原因,因為不可控製的風險實在是太大了,大的一不小心就能夠讓一家強大的企業在一夜之間成為過去式。

按照數學家的算法這樣的確的非常危險,可如果把這些數字帶入到經濟的大環境中,似乎就不那麼恐怖了。

二十年前一位先生擁有十塊錢的存款,足夠他在一個稍微落後一些的城市裡購買一間房子,可是他把錢存進了銀行裡存了起來,準備給兒子或者孫子長大時買房子用。

二十年後的今天,這筆錢在銀行裡吃利息已經變成了四十塊錢,翻了四倍,平均每五年就翻了一倍。但是現在四十塊錢彆說買一個房子了,也就夠一家人一個月的生活。

為什麼會這樣?

在商品流通和大經濟環境的影響下,貨幣貶值的速度會以一個非常穩定的速度不斷將貨幣麵值的實際價值削減,直至一張十塊錢麵額的紙幣在一段時間之後等同於過去的一塊錢,甚至都不如。

但有些東西是不會隨著貨幣貶值而改變的,那就是商品本身的價值。十年前買一個麵包隻需要兩分錢,十年後的今天買一個麵包需要二十分,麵包的價值沒有改變過,但是貨幣的價值改變了。在套用到經濟模式中,如果將現在的錢用於購買一些能夠“保值”的東西,放到很多年後將會得到更多“紙幣”上的收益。

如果僅僅隻是這樣並不能夠為保險業務帶來任何超過人們預期的收益,所以保險公司,或者說現在的兩大行內的經濟智庫在經過許多個日日夜夜之後,終於找到了那把關鍵的鑰匙,打開財富大門的鑰匙——協議。

從參保人繳納保險費用的第一秒開始,協議就生效了,在這份協議上保險公司會用以“現在的目光”看起來非常實惠的內容,讓參保人認為自己購買的保險是值得的,隻要買到了自己賺大了,畢竟協議上黑底白字寫著,一旦發生了保單上任何一種情況,他們會賠償從五十塊錢到五千塊錢不等的賠償金。

可是他們算了算從第一期保費開始到最後一期繳完,他們可能隻需要支付不到五十塊錢的保費,卻換來了最多一百倍的回報,簡直是暴利!

但是如果把這份保單放在十年後或者更久之後來看,即便參保人出現了保單上需要理賠的意外,或是觸發了任何一條賠償協議時,他們就會發現當年在他們看來自己賺翻了的保險居然變得雞肋起來,哪怕他們拿到了協議上標準最高的五千塊賠償,可能此時的五千塊或許連一個棺材蓋子都買不起!

那麼保險公司賺到了嗎?

他們當然賺到了,他們在拿到保費之後立刻把代表了購買力的通貨也就是貨幣直接換成了實際的商品,也就是購買力兌現。可以把這種行為看做是一種投資,這些投資除了遭遇失敗的那些除外,不僅不會貶值還會不斷的升值,並且和不斷貶值的貨幣呈現兩極化。十年後同樣的貨幣因為貶值和通貨膨脹等各種願意購買力已經削減的非常嚴重,但是他們十年前就已經把購買力兌現了,他們的盈利要高於損失,他們跑贏了嬉皮愛。

當他們需要支付那些需要理賠的保險金時,他們支付給參保人的並不是當年兌現的購買力,而是已經嚴重貶值的通貨,這些錢在過去等於一百倍的保費,但是在現在,他們可能也就值一個保費錢,甚至還不如。

還有第二年購買力的兌現,第三年買到的兌現……,所以兩大行得出的結論是,保險公司絕對會賺錢,而且還是賺大錢,比銀行賺的要多得多!

所以兩大行非常重視保險業務,貝利托這位全程主動參與甚至可以說是開拓了保險業務的銀行股東,被他們派來了帝都,繼續和泰勒一起把這座鑽石礦的大門給關上,不讓屬於他們的金錢被彆人拿走。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