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7章:商行九州、四方來投、沈郎今夕如酒(1 / 2)

南宋第一臥底 龍淵 1378 字 1個月前




“你沒看見張九泰的那個獨生女兒?”隻見龍璃兒桃腮上露出了一抹羞紅:“她看咱們家沈郎的眼睛裏,都直往外冒火!”

“咱們要是不換著花樣兒的把那個小魔星給喂飽了,回頭他要是出去偷吃,那可怎生是好?”

“那……行嗎?”

莫小洛聞言,她神情糾結的看了一眼龍璃兒,羞紅著臉低下了頭。

等到當天晚上,沈墨在仔細檢查那幾件衣服的時候,看著麵前溫柔似水的兩位娘子,心中也不由得大為感慨。

“脈脈雙含絳小桃,一團瑩軟釀瓊繆。等閒不許春風見……玉扣紅綃束自牢!”

沈墨的心裏,霎時間就浮現出了這樣的詩句。

……

轉過天來,沈墨又和另一位大商家,那位揚州鹽商楊六福先生麵談了一次。

這次沈墨還是婉轉的拒絕了他入股通州工業園的請求。不過楊先生盛情難卻,執意要投資。所以沈墨索性一股腦交給了他三項產業。

這其中第一項,就是罐頭食品。

在阿普的努力之下,南洋的橡膠開始逐漸加大產量。這個問題解決了之後,密封膠圈的生產就已經不再是什麽困難的事了。

於是沈墨的工業小組,研製出了一種白瓷罐裝的罐頭。

這種罐頭有很多品種,其中大部分都是肉食。這些食物在用高溫蒸汽殺菌之後,再用薄鐵的蓋子配合橡膠密封圈加以封蓋,就可以保存很長的時間。

為了加長存儲時間,沈墨還在罐頭裏麵加入了微量的苯甲酸鈉作為防腐劑,使得這種罐頭的保質期更長。

這種苯甲酸鈉的製取原料是鹽酸,再加上它的用量極其輕微,所以沈墨現在生產起來並不困難。

這些產業,實際上不但可以作為民用,而且還是沈墨軍隊采購的其中一項。所以楊六福在得到了全套生產工藝之後,立刻就是如獲至寶!

在這之後,沈墨還把印刷機交給了楊六福,並承諾讓臨安的張天如抽調幾個報業的精英,協助楊六福在揚州辦一份報紙,名字初步定為《秦淮晚報》。

如今的揚州一帶,臨安日報的影響力已經是日漸增大。就連楊六福本人也是臨安晚報的擁戴者。但是沒奈何由於運輸的關係,報紙上的消息總是比臨安晚了兩天。

楊六福這次一聽說沈墨要幫助他在揚州辦報,讓他成為本地的報業大王,他立刻就是驚喜萬分。

在這之後,由於楊六福本身就是鹽商,他在食鹽分銷渠道這方麵,在整個大宋甚至其他的國家,都有他雄厚的人脈關係和基礎。

所以這第三項產業,沈墨索性就把精鹽提純工藝這項專利,也一並交給了他。

除了秦淮晚報是楊六福獨資之外,罐頭廠和精鹽生產廠這兩個廠家,都是沈墨和楊六福聯合開辦的。其中楊六福占了股份的51%,而沈墨則是占了49%。

換句話說,楊六福在花了500萬兩銀子給自己開辦了工廠之後,他所獲得的利益利潤,還要有一半分給沈墨才行。

不過即便是如此,也還是把楊柳福樂得喜心翻倒!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