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6章:書香本應天下傳、防民之口、甚於防川(1 / 2)

南宋第一臥底 龍淵 1384 字 1個月前




隻見這些書上麵的文字校對無誤、印刷精美、毫無一絲墨跡汙漬。各個種類和品種更是數之不儘,讓人看得眼都花了。

就見那位大儒陳恭壽一邊看,一邊把自己喜歡的書交到兩位弟子的手中讓他們捧著。沒過多久,這兩個弟子就要抱不動了。

程恭壽手裏拿著一冊本朝大家邵雍的《伊川擊壤集》,又在邊上看到一本也是邵雍著述的《皇極經世書》。他不由得兩手一齊上陣,此起彼落的把架子上的圖書往下拿!

到底還是旁邊的小夥計,看著王正我和王安人兩位青年學子怕是堅持不了多久了。於是趕緊過來幫他們把這些挑好的圖書捧到一邊,暫且先存放著。

等到他們挑完了之後,陳恭壽一回頭,看見店鋪地麵上擺了好幾大摞自己選出來的書,老人家立刻苦笑了一下。

雖然他可以想象,買這些書的必定花費不少。不過對他來說,若是讓他從地上這些圖書裏再拿出幾本放回去,那簡直比割他的肉還要心疼!

隨後陳恭壽叫來夥計說道:“我挑出來的這些書,麻煩店夥幫我核一下帳,看看到底價值幾何?”

就見這位小夥計把這幾摞書抱到櫃台上交給了賬房。賬房先生在一一清查之後劈裏啪啦的打了一陣算盤,向著陳恭壽說道:

“回先生,您挑出來的這些書總共是720本,承惠九十七兩七錢銀子。

這麽便宜?聽到那個賬房的話之後,隻見陳恭壽隨即就驚訝的愣了一下。

“您沒算錯吧?”隻見陳老向著那個賬房問道。

“應該沒錯的,賬房先生向著陳恭壽老人家說道:”老先生可能不知道,這通州產的圖書,價格都在書本的後麵寫著呢,小人不會算錯的。”

聽到了他的話之後,這次陳恭壽才好奇的走向櫃台,從自己挑出來的那些圖書中拿出一本,翻過來看了一眼。

果然!這一冊本朝大家朱熹的著作《西銘解》,標價是一百七十五文,居然還不到兩錢銀子!

……

陳恭壽老人看到書籍的標價,覺得便宜得如同白送,這價錢少得簡直不可思議,還不到他想象中的四分之一!

其實這裏麵,涉及到一個宋代書價的問題。

要說在宋代想要買一本書的價錢,可不像現代社會。一本紙質書,你拿到手裏麵70塊錢覺得貴了,十來塊錢你就覺得很便宜。

可是在古代的話,一本書的價錢可能會相差十倍,都沒有人會覺得稀奇。

因為在宋代,一本書的成本主要取決於兩方麵。一方麵是它的造價成本,其實就是雕版的價格。

雕刻一張木製印刷用的雕版,所需要耗費的人工是很大的,而且價格還不固定。越是請的高手匠人,花的人工費就越多。

其次就是紙張,最便宜的紙一文錢就能賣十張,但是好的青檀皮紙卻要八文一張。

這也是陳恭壽覺得自己買的這些書價位不貴的原因,因為這些書的紙張和刻印,實在都是太完美了!

其次,製約這個時代書價的另一個條件,就是刻印數量。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