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3章:巧將白銀易銅錢、眾目之下、換日偷天(1 / 2)

南宋第一臥底 龍淵 1414 字 1個月前




要說這件事,也確實挺有意思。

這些東瀛人在把大量的軍械賣給大宋朝廷之後,朝廷向他們支付的,當然就是從四海錢莊那裏搶來的七百二十五萬兩白銀。

所以這些銀子在從四海錢莊出去之後繞了一圈,居然又再次回到了四海的門前!

至於說這些東瀛人拉著這麽多銀子來乾什麽?他們是來兌換銅錢的。

要說在大宋這個時代,鑄造銅錢的工藝極其發達。以至於在後世都留下了大量的宋代銅錢流傳於世。

這些宋錢鑄造精美,分量十足。在民間一直流傳到清末時期,一直到民國時候,還有一些偏遠地方繼續使用。

所以這就造成了後世的現代,在古董市場裏販賣的古錢幣裏麵,十枚裏倒是有八枚,依然還是南北兩宋時代的銅錢。

與此相比,東瀛鑄錢的技術卻是十分低劣,導致他們本國的錢幣極為稀少。

所以東瀛人日常所用來花用的銅錢,基本是都是從華夏輸入過去的。

從漢代的五銖錢開始,一直到唐朝的開元通寶,再到後來宋代的崇寧通寶、大觀通寶,東瀛人使得全都是華夏運過去的錢。

在宋代的海貿發達時期,往來臨安的東瀛商人也不少。他們把東瀛那裏盛產的金銀、還有各種東瀛特產運到這裏之後。這些東瀛商人除了販運大宋貨物回去,他們每次回國之前還有最後一道手續。

那就是購買大量的大宋銅錢,然後把船艙裏用來壓艙的石頭扔掉,用這些大宋銅錢來壓艙。

因為他們販運貨物回東瀛,或許還有一個售賣的環節。可是那些大宋銅錢卻根本無需花費他們任何精力。一下船就會有東瀛錢鋪以三成的利潤將銅錢買下來。

所以往年這些東瀛人回去的時候,大量采購銅錢都已經成了臨安的一景兒了,今天這些探子見到也就絲毫不覺得稀奇了。

……

眼前這些東瀛漢子,明顯是聽說四海錢莊是臨安城最大的一家銀樓(古代的銀樓,也兼營貨幣兌換業務)所以他們這才會慕名來到四海商社。

此時這些密探心中暗笑著想道:“這些東瀛漢子過來賣了武器之後,大概是沒打算弄些貨物回去販運,而是乾脆就盤算著把銀子全都換成銅錢。

看他們這些人都是武人的打扮,並非什麽商人。所以他們最有把握運回去就能賺錢的東西,就是銅錢了,這些東瀛人倒是也不傻!

可是,這些探子嬉笑著想道:“等他們進去之後,龍玉決看到這原本屬於自己的七百多萬兩銀子,不知他的臉上會是什麽表情?那一定是可笑的很!”

除此之外,龍玉決還得招待這幫東瀛人,把這些銀子留下之後,再付給他們海量的銅錢……一想到這裏的時候,連這些密探都開始同情起倒黴的龍玉決來。

在這之後,這些東瀛漢子就進去和四海錢莊裏的人商談價格去了。

沒過多久,大概是雙方已經談妥了,於是這一車一車的銀子隨即就被拉到了四海錢莊的倉庫裏。

在這之後,又是大批的箱子被運了出來,裝上了東瀛人的馬車。

這一次裝上車的,是貼著四海商社封條的箱子,每一個細長形的箱子上麵都貼著“足額銅錢100貫”的標簽。

這些箱子也是分外沉重,想必那裏麵也都被實實在在的銅錢給塞滿了。

這些箱子被裝在了東瀛人運銀子過來的馬車上,由一名東瀛小廝帶著車隊,去碼頭那邊裝船壓艙去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