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7章:宜將輕騎逐敵寇、少年鬼手鍛武裝(1 / 2)

南宋第一臥底 龍淵 1369 字 1個月前




第2177章:宜將輕騎逐敵寇、少年鬼手鍛武裝

要知道,安俊之前立下的奇功,完全配得上一枚一級的鬆紋鐵劍!

隻不過由於他年齡太小,而且還跟沈墨有乾爹乾兒子的關係,所以沈墨才有意的把他的功勞壓下去了一截,隻給了他一枚二級鬆紋金劍。

要是說到這件事,這位安俊在這之前還真是做下了一件堪稱驚天動地的大事……經他的手設計出了一款步兵武器,就連沈墨都感到十分驚訝!

……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當初沈墨帶著山東軍團去到東遼東夏之後,他和蒙古軍隊曾經來過一次真刀真槍的對拚。

雖然在那次戰鬥之中,山東軍並沒有使用火槍火炮。但是最優版的鋼臂弩卻裝備了山東軍團。可以說在這個時代,這種鋼臂弩已經達到遠程武器的巔峰了。

可是在這種情況下,沈墨依然發現他的軍隊中,火力配置方麵其實有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

在沈墨軍中,手榴彈投擲的範圍太近,遠遠低於敵軍的弓箭,甚至還不到弓箭射程的一半。

所以在火力不足的情況下,在手榴彈可以投擲到的五六十米範圍之外,敵人就可以用弓箭對他們造成殺傷。

也就是說,對方隻要在人數上占有絕對優勢,在廣袤的平原上,就可以在四麵八方不斷的向沈墨的軍陣發起衝擊。

而敵軍一旦頂著傷亡衝到了自己弓箭射程之內,那沈墨的士兵就隻能憑著盔甲硬扛了。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就迫切需要一種比對方弓箭射程遠、還可以大麵積殺傷敵軍的爆炸武器。

同時這種武器必須輕便小巧,所以重型的火炮和火箭是代替不了的。

……

在沈墨他們在和蒙古人作戰的過程中,首先第一要解決的永遠是機動性的問題。凡是不能馱在戰馬上前進的武器,都對那支蒙古軍意義不大。

因為在接戰時,不管什麽秘密武器隻要一經露麵,敵人吃過一次虧之後就會再無神秘可言。

而在沈墨的心中,那些能夠傾瀉出大量火力,用來克製蒙古騎兵的裝備,不管是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輸入中國,當時稱為"格林快炮"的手搖式加特林機槍,還是射程極遠的雷神式火箭,它們都沉重龐大,根本離不開馬車。就更別提沉重的火炮了。

所以在和蒙古人接戰,尤其是追擊戰的時候。這樣的重型武器隻能起到出奇製勝的效果,卻絕追不上蒙古人的機動速度。

因為蒙古人被手搖加特林掃射過一回之後,他們一定會在幾裏之外,就遠遠的躲開它。

所以這些武器即使裝備了部隊,也會像沈墨上次在西夏銀州看到的那些西夏鐵鷂子一般。由於他們的運動速度比不上騎兵,所以會被蒙古騎兵帶著四處跑,根本追不上人家的戰馬。

現在沈墨迫切需要一種射程在對方的弓箭之外,而且輕盈小巧到,可以馱在戰馬上機動的麵殺傷武器。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