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2章:利刃如霜敵境中、閃電河畔、萬鈞雷霆(1 / 2)

南宋第一臥底 龍淵 1330 字 1個月前




這一戰從襄陽包圍戰開始,到桓州最終結束。蒙古人向南征伐的成果,在一個多月之間就喪失殆儘。

最重要的是,鐵木真在數十年間為蒙軍培養出來的那股無堅不摧的銳氣。也將隨著這一大批心驚膽寒的蒙軍部隊回歸,受到沉重的打擊。

……

接下來沈墨順利的帶兵進駐了桓州城,在這裏,他的東西北三路北伐大軍終於會師了。

眼下燕山一帶已經平定,蒙古人的反撲被沉重地一擊打得狼狽不堪。最起碼在短時間內,燕山應該不會有什麽危險狀況發生了。

所以這些人在桓州會合的時候,心情的愉悅和放鬆真是可想而知。

在此戰中,三支大軍配合得極其精妙,它們就像是一個人的三根手指一樣相互間取勢借力,卻毫無一絲阻滯掛礙之處。

這也證明了沈墨的通州軍,已經磨合成了一支合格的軍隊。而且在他的隊伍中也成長出了像楊妙真這樣一批出色的將才。

沈墨自然是非常高興,隨即他也開始著手處理桓州的事務。

……

桓州這裏,長期被蒙古人當做一處軍州來使用,並沒有太多的平民百姓。但是由於太師國王孛魯常年將此地作為駐地,所以這裏也逐漸的開始有了些繁華的意思。

畢竟這裏是後世元朝的中都,自然比普通的城鎮規模要大得多。

不過這一次,沈墨對這一座城池裏麵的蒙古人卻沒有絲毫報複或者虐待的意願,他隻是將大批的蒙古牧人攆走,趕向了蒙古草原。

當然了,太師國王孛魯和他老爹兩輩子人積攢下來的海量財富,這次是全歸了沈墨了。

在這其中,其實最珍貴的數百萬匹優質的戰馬。這些蒙古馬最適合草原上的環境,在蒙古人的散養方式下保存著原始的野性和強悍的身體素質。對於沈墨向北方用兵的轉運輸送,有著無與倫比的意義。

同時,沈墨的部隊由於采用精兵政策,實際上是無需這麽多戰馬的。所以其中的絕大多數戰馬都會變成沈墨治下百姓的生產工具。

用馬匹來耕田實際上比牛耕要快得多,蒙古馬耐粗飼的特點也使得一般農戶都可以使用它。當然這種馬耕是很挑地方的,在江南的水田裏絕對不能用。

但是沈墨占據的臨洮路和陝西一帶,還有山東和中原河北一帶的北方廣袤地區,卻正好是馬耕的最好場所。而且沈墨在地方上的老兵和民兵,在平時可以用馬匹耕種,作戰時也可以立即騎上馬作戰。

更何況在東瀛境內,各個大名在總領事餘讓的挑動向下,正相互掄著王八拳打得不亦樂乎。餘讓的軍火生意也因此做得如火如荼。

這些戰馬,在通州軍中用它來衝鋒陷陣有點勉強。但是在東瀛大名軍隊的眼裏,那就可是極其雄壯的高頭大馬了!

這一下大批的戰馬使得百姓有了畜力使用,還可以出口賣錢,沈墨自然是高興得不要不要的。

與此同時在桓州城內,還有一些被鐵木真征服的其他蒙古部族的奴隸,也是草原上的民族。他們也一塊被沈墨釋放,將他們北逐而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