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8章:番外篇之春江連海:一羽分南北、霎時見驚雷(1 / 2)

南宋第一臥底 龍淵 1316 字 1個月前




然後當伍朝陽把望望遠鏡重新對準前方那三名騎手,望遠鏡放大後的景象,隨即清晰地映入他的眼簾。

這三個人在行走時,目光在不住的觀察四周,他們手裏的騎弓上麵還搭著羽箭。

當伍朝陽的目光落在那些羽箭的箭尖上,隨即就看到那並不是閃著寒光的鋒銳箭頭,而是一個個李子大小,骨頭雕琢成的球形!

三支響箭……這三個是蒙軍尖兵,是他們沒錯了!

伍朝陽的心裏,隨即便是一陣狂喜!

……

蒙古人最重騎射,所以他們的弓箭也最為精良,就以羽箭而言,通常越硬的羽毛製作箭羽,射出的箭就越精準。

所以蒙古射雕手用的羽箭都是雕翎製作,特點就是上麵的箭羽是純黑的。

次一等的蒙古神射手,用的則是麻鷹或者鷂鷹、角鷹羽毛做成的箭羽,上麵可以看到花色的條紋。

至於大宋這樣的南方軍隊,製作箭羽的羽毛最好的也就是雁翎,也就是大雁翅膀和尾巴上的粗大羽毛,除此之外就隻能用鵝翎了。

用鵝翎箭又被稱為白羽箭,說實話好看是好看了,但是羽毛太軟,射出去的箭也難以保證平直,往往古代的異族軍隊對這樣的箭都是嗤之以鼻。

至於蒙古人用的響箭箭頭,通常高級的都是用骨頭磨製的。差一點的也有用蛇紋石雕刻的,最差的就是樺木。由於材質不同,所以它們射上天空時發出的嘯叫聲也不一樣。

至於大宋軍隊所用的響箭,則多數都是用竹哨製成,往往這樣的響箭都用於軍隊中傳遞命令,或者是報告警訊。

這三個尖兵既然弓上搭的是響箭,顯然就是為了隨時給後麵的大隊傳信,讓他們一接到信號就布置防禦、或者是分散逃跑。

看他們這支隊伍,走的是蒙古人用尖兵探路的方式。後麵的隊伍裏,又全是服飾各異的老百姓。而且探路的尖兵都是千中選一的射雕手,這一支隊伍的身份立刻就得到了確認!

按照既定的作戰方略,饅頭山上的陸戰隊員都把身體在掩體後麵藏好。沒過多久,他們就聽到了那三個尖兵繞過饅頭山時,發出的馬蹄聲。

這座饅頭山雖然並不如何險峻,但是想要騎馬跑上來也是十分費力。同時要是蒙古兵下馬步行的話,他們笨重的馬靴爬起山來也更加困難……因此他們根本就沒上山。

伍朝陽和趙金錠借著鬆枝的遮蔽,看到那三個射雕手在開路時,目光不住的向著山頂上警惕的觀察。

直到他們看到山頂附近,有幾隻野狼見到他們後,消失在山頂另一邊。這些蒙古尖兵才從饅頭山頂上,撤回了目光,又向著道路前方和河道另一邊的山穀看去。

用野狼解除敵人警惕心這招,之前在通州軍對付金國軍隊的時候,曾經屢試不爽,如今終於輪到這幫蒙古人上當了!

等到這支三人尖兵小組繞過了饅頭山,眺望了遠處的山勢地形之後。見到周圍沒有危險,於是他們又派回去一名騎手在路口打著呼哨,示意後麵的大隊放心前進。

這時的趙金錠和伍朝陽,同時聽到對方鬆了口氣時發出的呼吸聲。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