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偏向虎山行(1 / 2)





眾人聽完一臉疑惑,張遼怎麼會在此刻說這些?

再說許昌此時發生了什麼?為何會對曹鑠有仇意?

由於曹鑠剛從廬江回來,許昌的情報方麵肯定不如張遼了解的多。

於是曹鑠說道:“大哥,此事稍後再說。”

張遼聽完隻好點點頭,沒有再說下去。可想他心中十分焦急,才會忍不住在這樣的場所勸曹鑠。

曹鑠繼續聽取大眾官員的彙報,又對水利等事情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等忙完已經是中午了。

曹鑠邀請張遼就在府內吃午飯,兩人也許久未見了,免不得上些酒。

張遼喝了幾杯酒後,還是忍不住的說道:“三弟,我聽說你已經命人收拾行裝,準備去許昌了?”

曹鑠點點頭,此事早有計劃,看起來沒什麼不妥。

張遼臉色通紅,滿臉擔憂,問道:“你可知你現在在許昌名聲已經狼藉到什麼地步了?“

曹鑠滿臉疑惑,此事還沒有人來向他彙報,隻好搖了搖頭,看著張遼。

張遼一臉堅毅的說道:“三弟向丞相獻計過科舉製度,可有這事?“

曹鑠點點頭,確有此事,科舉製度可以說是一項長期工作,並不是短期就能出效果的,所以曹鑠才會建議曹操試試推行出去。

而曹鑠也打算在壽春和廬江推行,隻是目前還未找到能執行此事的人,隻能先擱置,但是也不會等太久。比較壽春早已開始舉辦了縣學,每個鄉都有學堂。

為的就是籠絡一些寒門學子,讓有誌之士有地方念書學習,到時候科舉考試便是從他們之中挑選人才。

張遼說道:“正是因為此事,朝中大臣集體反對,他們認為此策有違祖製,其心可誅!“

曹鑠聽完隻能哈哈一笑!這算是動到了他們的命根了,科舉製度不就是為了防止門閥勢力壯大而設計的嗎?原理上就是要繞開這些世族大家壟斷的察舉製,舉孝廉,甚至還有世襲製。

按理說曹操應該早就能料到會有人反對,他難道就沒有應對之策,並且這也算不得什麼大事!

張遼繼續說道:“多位提出反對意見的官員被丞相批準告老還鄉,按理說事情到這該結束了,隻是他們並不肯善罷甘休,他們見說服不了丞相,便把矛頭指向你!”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