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終於到了(1 / 2)

楚楓蘇柔 善良的蜜蜂 1275 字 1個月前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

崇禎向內閣成員講述了如何在蒙古人的地盤搞衛所製度的想法。

衛所製度與滿清的盟旗製度有異曲同工之處。

盟旗劃分地盤,衛所也劃分地盤。

小的部落設立百戶所,設一百戶。

十個百戶所編為一個千戶所,設一千戶。

千戶所往上是衛,設衛指揮使。

以土默特部為例。

根據對方的人口劃分為土默特左衛,土默特中衛和土默特右衛。

三衛之上設土默特都司,並置都指揮使一名,都指揮同知兩名。

土默特首領俄木布擔任都指揮使,總攬軍政大權。

朝廷從土默特內部提拔兩人,擔任都指揮同知。

由於指揮同知是朝廷選拔的,所以很難被俄木布信任。

同樣。

兩個指揮同知也不會對俄木布有多少忠誠。

他們會彼此猜忌,陷入內鬥。

如果不內鬥怎麼辦?

簡單,換人!

解釋完衛所製度後,崇禎繼續道:“設立衛所後還有最關鍵的一步,就是給各衛所的牧民劃分地盤。”

“給牧民劃分地盤?”範景文一臉茫然。

“對,”崇禎笑容不減,“劃分地盤後各衛的軍民不允許越界放牧,否則被越界的一方可以沒收越界牧民的牲畜。”

“劃分地盤表麵目的是防止牧民爭奪牧場,實際的目的是防止牧民亂竄,隻有讓他們停下來,威脅才會減小。”

“可是”範景文皺著眉問,“蒙古遊牧的原因是牧草不夠牲畜吃,他們不得不遊牧。一旦限定了放牧區域,牧草短缺會讓他們的利益受損,反抗也會隨之而來!”

“不會!”崇禎胸有成竹,“首先給他們各部劃分的地盤非常大,足夠放牧之用。其次,要想辦法讓他們開墾種地!”

“種地收獲的糧食不但可以滿足日常所需,產生的秸稈也可以用來投喂牲口,一舉兩得!”

方嶽貢輕咳一聲道:“陛下,塞北乾旱,糧食的收成不會太高。”

方嶽貢這句話說的十分委婉,潛在的意思是在草原上種糧食很可能會顆粒無收。

崇禎想了想,“乾旱不是問題,可以種植番薯和洋芋(土豆)。”

幾個閣臣頓時麵麵相覷。

“怎麼?有問題嗎?”崇禎皺著眉問。

範景文低聲提醒:“陛下,番薯和洋芋都是抗旱耐寒之物,如果被蒙古人學會了種植,他們吃飽飯後怕是又會對大明不利。”

“閣老此言差矣!”崇禎歎了口氣,“讓他們吃飽飯總比讓他們吃不飽飯強!恩威並施的關鍵不是恩,是威!九邊的駐軍規模不變,蒙古人反一次就殺一次,朕就不信他們會吃飽了撐得造反!”

“好像是那麼回事”幾位閣臣互相看了看,不再多言。

見眾人沒有反對意見,崇禎繼續說心中的想法:“設立衛所後,朕打算從朝廷撥出一大筆錢在草原上興建寺廟,推廣藏傳佛教。凡是出家之人,朝廷每月提供一定數額的銀子用於日常開銷!”

不等戶部尚書方嶽貢反對,範景文立刻說道:“陛下此舉的目的是減丁?”

“對,”崇禎朝著範景文點頭表示稱讚,“這是陽謀!蒙古人沒法防備,也防不住!”

“臣沒有意見!”範景文立刻表態。

能對付蒙古人的辦法不多,這種溫水煮青蛙的辦法是其中之一。

方嶽貢想了想後說道:“臣不是不同意,而是覺得花錢要有計劃,否則國庫的虧空隻會越來越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