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罪證(1 / 2)





趙頤讓江朝進屋回話。

江朝從外走進來,恭敬的給二位主子行禮,方才稟報道:“二爺,二奶奶,屬下在南淩州官府查看了卷宗,又走訪調查當年報案的人,那幾個孩子的情況都與二奶奶對不上

“你們二奶奶的身世,己經有了眉目,不必再繼續往下查趙頤見他一臉勞累疲乏,體恤道:“你這一趟辛苦了,休息幾日再來當值

“二爺,屬下還有一件事要稟報江朝說:“我去南淩州的路上,順手救下一個從青州來的商賈。他怕會再次遇到流寇打劫,便與屬下一同結伴去南淩州

“他做的是倒賣糧食的行當,前幾年青州的收成好,倒是賺了一筆銀子。去年天災的時候,他恰好沒有做倒賣糧食的營生,而是見絲綢利潤大,便入手了絲綢,結果貨物砸在手裡,賺來的銀子全都賠進去了

說到這裡,江朝語氣有些微妙:“他得了茶引,如今出了新茶,特地來南淩州兌茶葉,打算運到青州去賣,攢一筆銀子給他兒子去捐官

“捐官?”沈青檀皺眉,疑惑道:“皇上不是嚴令禁止了,不能收銀子,隻能收糧食嗎?”

去年天災影響麵太廣,朝廷各個地方的糧倉都缺糧食,為了讓百姓將家裡的餘糧捐出來,緩解一下災情的壓力。

靖安帝便頒發旨意,捐糧八百石以上,便可以成為貢生,有當官的資格。

江朝回道:“他說青州的官員,隻收銀子,不收糧食

沈青檀聞言,心裡頓時明白過來,青州的官員借著賑災的政令中飽私囊呢。

一旁的趙頤卻提起另一個問題:“你說青州前幾年的收成好?”

江朝點了點頭:“是啊

這是他要上報的關鍵問題。

因為趙頤在中書省,所以知道各地的情況。

而他身為趙頤的心腹,自然也知道一些內情。

譬如青州連續幾年上報災情,要麼是蝗災,要麼是旱災,百姓顆粒無收,請朝廷撥銀賑災。

江朝沉聲說道:“屬下打聽了青州的情況,壓根就沒有災情,地方上的官員私吞了朝廷分撥下去賑災的糧食與銀子

趙頤目光森冷,青州的官員是謊報災情,騙取朝廷賑災的銀子。

簡首就是膽大包天。

情況比搜刮民脂民膏更加嚴重。

這件事一旦揭發出來,牽扯出來的官員,全都會被砍了腦袋。

尤其是才發生了關州貪腐案,靖安帝震怒之下,當著滿朝文武百官的麵放言,見一個貪官,便殺一個貪官。

青州案子一出來,靖安帝為了樹立皇威,絕對不會姑息。

隻會從重處置,殺雞儆猴,震懾住百官。

沈青檀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驚愕道:“他們為了斂財,真的是無所不用其極了,連國庫的主意都敢打

趙頤冷聲說道:“賑災用的銀子,曆來都是一級級往下運到災地,每經過一級官員,賑災的銀子便要被剝削一成。每個人屁股都不乾淨,自然會幫著青州那群人遮掩,瞞報下來

普通百姓哪裡知道青州的官員向朝廷謊報災情?

更彆說揭發青州的官員。

如果他不是在中書省供職,也不會得知青州的情況,更彆說江朝會知情了。即便江朝從商賈那兒聽說青州沒有災情的消息,也不會覺察到有問題。

正是因為如此,青州的官員才會如此猖獗。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