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節(1 / 2)





沒辦法,王書記隻好又把楚玉濤叫來,問他:“看看這個月還能回多少款!”

楚玉濤很無奈:“王書記,前不久送來的這批鴨子,剛製成成品,還沒銷售出去,目前還回不了款。”

“你怎麽辦事的?你好好一個會計,賬目一團糟,問你就說沒錢,錢上哪兒去了?以前你也這樣嗎?”王書記火大,直接炸了。

楚玉濤雖然脾氣好,可也受不了這種冤枉,他本來早就不想乾了,想專心備考,這會兒被王書記一激,直接撂擔子:“既然王書記嫌我賬做得不好,那你另請高明吧,我今天就離職。”

“你……說你兩句,你脾氣還這麽大,以為沒了你養殖場就沒法轉了是吧?”王書記火大,一個小小的會計也敢對他甩臉子,真是太不像話了,還有沒有把他當書記。

楚玉濤不卑不亢:“我可沒這麽說,我今天就走,王書記你另請高明吧。”

說完真的走了。

其他幾個書記聽說了這事,更怕賬要不回來了,堵在紅雲公社不肯走。

王書記沒轍,聽說第二百貨公司的賬回來了,給這兩個養殖場先結了一筆錢,才終於將他們給打發走了。

可這樣一來,工人的工資又沒錢發了。王書記忙得焦頭爛額,第二天任命了新的會計,對外公布,要先查一遍賬,然後再發工資,繼續將這個事先拖著。

楚玉濤聽還在廠子裏乾的工人說了這個事,氣得肺都炸了,王書記什麽意思,這不是暗示他的賬出了問題嗎?他氣得第二天就跑去找餘思雅。

第53章

聽完事情的經過,餘思雅很無語,她以為王書記多少能撐個兩三個月,拖到她高考結束,不曾想才過了一二十天就出亂子了。

“楚同誌,你受委屈了。清者自清,他要查便查,你的賬目我都看過,每一筆款子都有跡可循,咱們兩家裏也一貧如洗,他查不出什麽花樣,由他去吧,過陣子便會還你清白。你不是一直想辭職專心備考嗎?別為了這種事生氣,耽誤時間,好好複習吧。”餘思雅安撫楚玉濤。

楚玉濤自己沒拿錢,自然也不怕查,捉賊捉臟,王書記想往他身上潑臟水,那也得拿出實際的證據。養殖場才成立兩年,每年有跟哪些單位合作過他都有數,對方那邊也有賬目,他不怕王書記查,就是心裏不痛快。

“我心裏就是不舒服,咱們為了養殖場付出了多少心血,結果他一上任就亂來,還不聽勸,出了問題全推我們身上。現在竟然還拖欠工人工資,這麽下去,工廠裏肯定要亂。”楚玉濤苦惱地說。

哪怕他不懂管理也清楚,拖欠工資,工人的怨言會有多大。

餘思雅也明白這一點,但從王書記的一係列操作來看,他最輕忽最沒放在眼裏的就是工人。其實工人的工資不算多,兩百多個員工,加起來也就三四千塊錢的工資,比之其他支出算低的了。可他什麽不砍,偏偏先來砍工人的工資,還一再食言。說到底,還是他官本位的思想在作祟,沒太把社員當回事。

可這話不能對楚玉濤講。

餘思雅笑著安撫他:“王書記不管怎麽說都是做領導的人,他會想辦法的。你我既然已經離開了養殖場,就別想東想西了。今天你來得正好,我有個事想跟你商量。”

楚玉濤也清楚,餘思雅現在已經離開了養殖場,做不了什麽。他歎了口氣,有些懨懨的:“什麽事?”

“你去統計一下,咱們附近幾個大隊,有多少知青和高中生有意參加高考。我想將大家組織在一塊兒,一起複習,共享資料,相互學習,共同進步。”餘思雅說出自己的想法。

這會兒要弄到一本好的複習資料非常難,第一屆考生,不少是裸考的,上去直接交白卷的都有。因為放下書本太多年了,沒有課本,沒有複習資料,即便知道恢複高考又怎麽樣?

餘思雅因為提前準備,算是比較充分的。她提出這件事,一是同情這些蹉跎了大好年華的年輕人,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走進大學校門,同時也是想賣他們一個好,攢點人脈,雪中送炭才能暖人心。

楚玉濤沒想那麽多,他隻覺得餘思雅真的太替人著想,太無私了。可這麽好的人卻被排擠出了養殖場,他心裏越發的不痛快,也深深低替餘思雅不值。

“餘廠長,你真是太無私了,跟你一比,我實在是羞愧,我拿到書都沒想這些。”

餘思雅被他真摯感激的眼神看得有些不自在,趕緊擺手:“楚同誌你過譽了,我也是想著咱們大家一起進步嘛。咱們又不是隻跟彼此競爭,而是跟全國幾百萬考生競爭,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咱們紅雲公社要是能多考上幾個大學生,那才是給咱們紅雲公社增光呢。楚同誌,你跟知青們比較熟,這個事就麻煩你去牽線了。你先摸底大概有哪些人願意參加學習互助小組,等高考的通知出來了,咱們再正式成立學習小組。還有,你以後也別叫我餘廠長了,我已經卸職了,這麽叫不合適,就叫我餘同誌吧。”

楚玉濤一想也是:“好,那我以後就叫你餘同誌。那餘同誌,我先去摸底了。”

餘思雅含笑送他出門。

等關上門,回到家,餘思雅臉上的笑容消了下去,無聲地歎了口氣。她可真是高估王書記了,才二十來天就整出這麽多事。不過搞不好這些也是王書記故意的,整出點事給養殖場換血,能把他自己的人換進去。

餘思雅想了一會兒,決定還是暫時裝作不知道這個事,專心複習。離高考的時間越來越近了,高考才是第一位的,至於廠子裏的事,先擱一邊吧,隻要王書記臉皮夠厚,膽子夠大,目前這個問題輕而易舉就能解決,端看他放不放得下麵子了。

接下來幾天,餘思雅照舊閉門不出,窩在家裏看書做題。

到了21號那天,廣播裏突然傳來了大家期盼已久的消息,官方媒體宣布,恢複高考,並且在一個月後舉行。

這個消息像風一樣刮遍了大江南北,城市鄉村。在地裏乾活掙工分的知青們聽到這個消息,紛紛喜極而泣,十年了,他們終於看到了希望。

楚玉濤也得到了消息,他和幾個知青,第一時間跑到了餘思雅家。

“餘同誌,餘同誌,你聽說了嗎?恢複高考了,剛才廣播裏宣布恢複高考了!”

餘思雅含笑看著他們:“真的,那真是太好了,你們進來說。”

來的知青有好幾個,除了葉梅和施立平餘思雅比較熟,其他幾個她都不認識。

等坐下後,大家相互做了介紹。其餘幾個知青都是各大隊最早下放的一批知青,為人熱情,是知青中的領頭羊,老大姐,老大哥。他們在鄉下呆的時間最長,這麽多年來,已經快絕望了,這次終於看到了回城的曙光,無不跟打了雞血一樣。

不過他們跟餘思雅不熟,幾人不好開口,便由施立平出麵。

“餘……同誌,是這樣的,我聽楚玉濤同誌說,你打算把咱們知青組織起來,一起學習,我覺得這個提議很好,大家有不懂的可以相互學習,一起進步。餘同誌,你可以跟咱們說說你的具體想法嗎?”

餘思雅笑看著他們,將自己的學習資料搬到桌子上:“我的想法是資源共享,一起進步,這是我準備的課本和參考書。如果大家有意向,儘快統計一下願意參加互助學習小組所持有的課本和參考書籍,這麽多人,咱們不可能在一個地方學習,我建議,根據參考資料,分成幾個小組,平時小組學習,周日這天,大家聚在一起,小組內都解決不了的問題,放到周日這天來,大家一起尋找辦法。正所謂人多力量大嘛,一群人的智慧總比一個人強。”

其他人都鼓掌:“我讚成餘同誌的提議,這個辦法很好,能幫助大家一起進步,共享學習資料。”

這倒是,但是,施立平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可是有的同誌一本學習資料都沒有,有學習資料的人未必樂意。”可不是人人都像餘思雅同誌這麽無私,願意跟人分享的。

確實是這個理,人一多,每個人的想法就不一樣。學習資料多的同誌未必願意跟沒有學習資料的同誌搭夥,人都是自私的,這很正常。

餘思雅琢磨了幾秒,提議道:“這樣吧,一本學習資料都拿不出來的同誌就負責後勤,幫忙搞衛生,燒熱水,多做一點事情。有學習資料的出學習資料,沒有的就出力。”

“這個辦法好,餘同誌,你腦子就是靈活,咱們就按你說的辦,等下工後,咱們知青同誌們就組織起來。”施立平意氣風發地說。他雖然進了養殖場,但還是更希望自己能上大學,回城。

餘思雅想,事情都做到這一步了,不如再努力多做一點,賣知青們一個大人情。

“光下工的時間恐怕不夠,晚上大家在一起學習,女同誌們回去也不安全。這樣吧,你們將要參與的知青名單相關大隊給我,我去找大隊乾部們商量商量,看能不能多挪點時間給大家複習。”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