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節(1 / 2)





“馮主席你這個提議好,確實應該去考察考察,同時看看他們的選址,養殖場最好建在道路相對便捷的地方,不然車子不好送貨收鴨子,後續很麻煩,浪費時間還耽誤事。”這是個大事,光馮主席一個人去考察,餘思雅還不大放心,思考了兩分鍾,餘思雅說,“馮主席,我跟你一起去吧。”

馮主席以前主要是搞政治的,清河鴨養殖場雖然是他看著成長起來的,但他頂多也就幫忙穿針引線,並沒有參與到養殖場的具體經營上麵。說實話,真讓他來搞經濟,他心裏還挺沒底的,如果餘思雅願意跟他一起,這自然是好事。

“隻是臨近年關了,養殖場挺忙吧,你能抽得出時間來嗎?”

餘思雅含笑說:“沒事,養殖場今年不愁銷售,廠子裏又有李主任坐鎮,一切按往年的經驗走就是,不用擔心。不過我過幾天要去省城一趟,咱們去考察各公社的進程得加快,這樣吧,我向王書記借一下公社的拖拉機,養殖場出油錢,送咱們去。”

門市部那邊她也隻是開業去過一趟,現在都一個多月了,還沒去看看,臨近年關,怎麽說也要去看看,還有羽絨服的事,也得去省城想想辦法,爭取在年前能夠弄出點章程,哪怕今年趕不上冬天的羽絨服旺季了,明年也有努力的方向。不然等過完年,她去了省城,哪有空天天來考察他們的進程。

見餘思雅有安排,馮主席沒有異議:“成,那你看咱們什麽時候動身?”

餘思雅站起身,迅速地將本子和筆、水壺塞進包裏:“現在就走,我跟李主任說一聲,你稍微等我幾分鍾。”

說著,她利落地出了門,左拐去了小李的辦公室。

馮主席看到這一幕,不由笑了,大半年的時間不見,這小餘同誌做事更麻利了,還是跟以前一樣充滿了乾勁兒。

跟廠子裏交代了一番工作安排,餘思雅便騎上自行車跟馮主席去了公社。

到了公社,他們發現公社院子裏站了好些人,都是稍微上了點年紀的,以四五十歲居多,最年輕的都有三十來歲。這些人穿得不大好,神情帶著一絲恐慌。

“他們這是乾嘛呢?”馮主席眯起眼打量了一番,“那不是你們娘家村子裏的餘大明嗎?”

他說的這個人,餘思雅不認識,原主記憶裏也沒印象。一個村就是一個大隊,上千號人,認不全也是正常。

馮主席看餘思雅的表情就知道她沒認出對方,遂解釋道:“以前公社裏唱大戲的,那嗓子可好了,聽說舊社會的時候去戲班子做過學徒,每年冬天小孩子可喜歡了,隻是後來……”

剩下的他沒說,餘思雅也知道是怎麽回事。破四舊的時候,唱戲的也受到了波及,難怪這些人個個瘦的皮包骨,眼神帶著恐懼。

“這樣啊,那我知道王書記把他們叫來是乾什麽了。”餘思雅跟馮主席簡單地介紹了一下公社要安排人唱戲這個事。

聽說這個安排,馮主席驚歎地看著餘思雅:“你可真大膽的,連王書記也跟著你胡鬨。”

雖然現在形勢比以前好了許多,但很多事情到底是沒蓋棺定論,許多人基於自保的考量,還是不會去碰觸相對敏感的地方。可紅雲公社這兩個年輕人,一個敢說,一個敢做,以前還擔心他們倆不和,現在看來是他想多了,小餘同誌跟誰都能搞好關係。

餘思雅笑著說:“這怎麽叫胡鬨呢,王書記有他的判斷,隻要咱們的戲內容上沒問題就行了。這點我相信王書記。”

“餘廠長對我這麽有信心,那我可得好好做。”爽朗的聲音從背後傳來,王書記大步過來,笑著跟馮書記打招呼,“馮主席,咱們又見麵了。車子已經準備好了,讓小張送你們。”

小張是公社的司機兼打雜,因為公社這輛拖拉機平時用得不多,他就做其他的,用車的時候領導再叫他。

餘思雅笑著說:“好,那謝謝王書記了,我們趕時間,先走了,回聊。”

打完招呼,兩人就去了公社的院子裏,坐上了拖拉機。

拖拉機慢慢駛出公社,小張問:“馮書記,餘廠長,咱們第一站去哪裏?”

馮主席糾正他:“小張啊,我現在不是書記了,你叫我老馮,馮主席都行。我們第一站去永興公社。”

馮主席拿出本子看了一下路線圖,又跟餘思雅商量:“咱們就沿著永興公社,武陵公社……這條路走,如果順利的話,今天爭取能考察四個公社。”

餘思雅看了下他的路線安排,比較合理,點了點頭。

拖拉機的噪音比較大,這鄉下的小路又不好走,車子碾過到處都是灰塵,嗆得餘思雅不住地打噴嚏,說了兩句,兩人沒辦法隻能閉上嘴,抬起袖子捂住鼻子。

這糟心的泥土路,一到冬天,幾個月不怎麽下雨,路麵乾燥,塵土飛揚,車子開過,那簡直是個災難。

修路,必須得鼓動他們修路,不然以後車子多了,這路上的人得吃多少灰塵啊。

永興公社作為考察的第一站,離紅雲公社自然不遠,穿過了永勝公社就到了。因為沒提前打招呼,為了找到乾部,車子直接去了公社。

這會兒有輛車子,甭管什麽車子都是稀罕物。聽到拖拉機的聲音,有人張望,看到馮書記和餘思雅下車,馬上回去喊公社的人。

沒兩分鍾,永興公社的書記就帶著幾個乾部出來了:“馮主席,餘廠長,你們來了,怎麽不提前說一聲,咱們好去接你們。”

馮主席跟餘思雅都不是那種講排場的人,趕緊擺手:“不用了,肖書記,你們公社開會了嗎?商量好建養殖場的地方了嗎?是你們公社單獨建,還是跟其他公社合夥?”

一上來,餘思雅就拋出一係列問題。

搞得肖書記都懵了,他們實在有點不習慣餘思雅如此乾脆利落的作風。

“那個,餘廠長,馮主席,走,去公社,嚐嚐咱們今年的秋茶,再好好商量。”

聽到這話,餘思雅就皺眉,看來肖書記腦子裏恐怕一點規劃都沒有。

馮主席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擰著眉:“肖書記,咱們一會兒還要去武陵公社,就不進去坐了,你帶咱們去實地看看吧。”

“這……”肖書記有點為難,昨天回來通知公社的乾部後,今天上午,大家就對養殖場建在哪兒產生了爭議。他們公社離紅雲公社並不遠,紅雲公社這兩三年的變化大家都看在眼裏,而這一切都是因為養殖場,所以各大隊都希望將養殖場建在自己的大隊,爭論不休,現在還沒定論。

地方都沒定下來,他怎麽帶馮主席和餘廠長去看。

從他的神色中看出了端倪,餘思雅不管他們公社內部是怎麽討論的,她隻講幾個重點:“肖書記,我不了解你們公社的布局,就不多說了。不過咱們建養殖場也走了一些彎路,可以給你們提供一些借鑒的經驗,養殖場飼養的是鴨子,對水的需求比較大,最好建在河邊、水庫邊,離水比較近的地方。此外,以後運輸飼料,鴨苗,大鴨,都需要車子進進出出,養殖場最好建在交通便利的位置。不然以後就得你們自己安排人上下卸貨了,長年累月下來,這可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肖書記聽了後若有所思:“餘廠長講得很有道理,大家進去看看地圖,我給你們指兩個地方,你們看行不行?”

於是大家跟著進了公社。

肖書記不改熱情本色,又讓人上茶。但餘思雅和馮書記都沒心思喝茶,任務緊,時間趕,他們沒那麽多功夫跟肖書記磨蹭,兩人的目光都投到了掛在牆上的那張公社地圖上。

這似乎是自己繪製的,有點粗糙,不是製式,紙張顏色發黃,似乎有些年頭了。

兩人看了一下,辰山縣地形條件不是很好,境內多起伏的淺丘,這很大程度上製約了農業的發展。而永興公社的條件比起全縣,更差,有一條長達幾千米的山脈穿過,占了全公社近三分之一的麵積,導致該公社的耕地麵積人均隻有其他公社的一半多一點。

餘思雅看了一會兒地圖,指著兩個地方:“這裏,還有這裏,肖書記,你考慮看看,這兩個地方都比較平坦,旁邊有河流經過。就是不知道交通條件怎麽樣。”

這地圖上沒繪製交通條件。其實也沒什麽可繪的,因為鄉下都是泥土路,無外乎是看路寬不寬而已,條件好一些的再平整一下,沒有大坑大石頭這種攔路虎。

肖書記順著餘思雅的目光望去,笑道:“餘廠長眼光就是好,這兩個地方確實是咱們公社最適合建養殖場的地方。你們要不要親自去看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