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節(1 / 2)





這時候,鄉下的玉米也進入了搶收階段,怕下雨影響到玉米的收成,王書記親自下鄉,挨個大隊巡視,鼓勵大家加班加點將玉米收起來。

玉米從地裏收回來之後,還有兩個重要的工作要做,一是曬乾,二是脫粒。這會兒鄉下沒有玉米脫粒的機器,全靠人手工將玉米粒剝下來。

這時候,全村男女老少,連拄著拐杖的老太太都上場了。王書記在廣播裏不斷地鼓勵大家,還再次強調了三月許下的獎勵政策。

有了獎勵這根胡蘿卜吊著,大家乾勁十足,就連不少廠子裏的職工晚上下班回去也跟著家人坐在院子裏納涼剝玉米。

五天後,相繼有小隊完成了玉米的脫粒和曬乾工作。

王書記親自帶著公社的乾部去驗收成果,她還邀請餘思雅一塊兒去,但被餘思雅給拒絕了。

這個事情枯燥又耽誤時間,一個小隊一個小隊的輪過去,估計每個幾天完不了工。

為了方便運送糧食,餘思雅從廠子裏調了一輛貨車過去。每個小隊,稱重後留下往年分的玉米份額,餘下的分為兩份,一份上交完成納糧任務,另外一份就直接運了清河鴨養殖場,按照比糧站收購價高一厘的標準賣給清河鴨養殖場。

這個過程,公社乾部,大隊會計和小隊長以及清河鴨的楊會計都會在場,並記錄下相關的數據,公開透明,以免出現腐敗問題。

三天過後,清河鴨養殖場的倉庫已經不夠裝了。飼料廠的倉庫雖然建成了,但還要晾曬十天半月,蒸發掉牆壁和水泥地裏的水分,才能讓糧食入庫,不然容易發黴變質。

更要命的是,其他公社也迎來了大豐收,多餘的玉米怎麽處置成了一個問題。

當然也有一個解決辦法,那就是賣給糧站。可梅書記和各公社書記都不願意,他們把糧食賣給了糧站,後麵想買回來,還得要指標,太麻煩了。

而且清河鴨養殖場已經放出了消息,飼料廠的收購價比糧站高一厘。可別小瞧這一厘,這會兒一斤玉米也就一分錢左右,多一厘可是高了10%,算下來可不是個小數目。

有更貴的,誰願意便宜賣?

大部分公社書記都跟餘思雅沒交情,不好意思把電話打到清河鴨養殖場,乾脆找胡秘書。

胡秘書向梅書記反應了這件事。

梅書記第一個反應就是罵人:“蔣主任乾的好事,要不是他橫插一腳,飼料廠的倉庫都能用了。這老家夥,淨給咱們添麻煩。”

胡秘書笑道:“蔣主任知道這會兒糧食大豐收,估計已經急紅眼了。”

“誰管他!”梅書記心情好,笑道,“打電話給餘廠長,這批糧食隻有他們飼料廠能吃下,跟她商量商量。”

胡秘書便把電話打到了餘思雅那兒,征詢她的意見。

餘思雅笑著說:“我也正想打電話給胡秘書提這個事呢,沒想到你先打過來了。我先問問,今年縣裏的玉米增產了多少?”

胡秘書笑嗬嗬地說:“比往年的產量翻了一倍多。梅書記下鄉督促秋收時看過了,水稻也比以前長得好,產量肯定能增加不少。”

這可真是個好消息,玉米到底是粗糧,口感不是很好。大米豐收,大家今年就能吃上更多的精細糧了。

“那挺好的,水稻增產的那部分縣裏有什麽安排嗎?”餘思雅笑著問道。

胡秘書沒多想:“當然是賣給你們飼料廠,各公社社員辛苦了整整半年,等著拿獎勵呢。梅書記說了,咱們的承諾一定要兌現,絕不能失信於民。”

餘思雅讚同:“有道理,不過胡秘書,現在人都不能頓頓吃上白米飯,這我們要是拿稻穀做飼料喂養鴨子,說出去也不好。所以我有個想法,我們飼料廠就隻收玉米、大豆之類的粗糧,精細糧由各小隊完成了納糧任務後,按照工分和人頭計算,分給社員,當然多勞多得,乾活賣力的可以多分一部分,具體地細則你們來宣布。”

“這樣各公社的獎勵金一半由現金付給社員,另外一半用稻穀做補貼。如果社員更希望拿到錢,也可以將這部分稻穀賣到糧站,你覺得怎麽樣?”

現在精細糧多難弄啊,城裏人都不夠吃,更別提鄉下了。有多餘的稻穀誰願意低價賣給糧站?

胡秘書覺得這主意可行:“餘廠長,你這安排更合理,一會兒我就向梅書記反應一下。不過我今天打電話還是要催你個事,好些公社打電話來詢問收玉米的事,你們廠子什麽時候收購?得儘快安排上,公社的倉庫爆滿,馬上要收水稻了,必須得騰出來。”

這確實是個問題。每個小隊都有保管室和倉庫,但規模都比較小,因為這些年糧食一直挺緊張的,納糧之後就隊裏分了,也沒多餘的糧食可以長久儲藏,所以很多倉庫都沒擴張,甚至年久失修,老鼠橫行。

不過公社裝不下,不代表社員們的家裏也裝不下嘛。社員家裏有的是倉庫和裝糧食的櫃子、壇子,隻嫌糧食太少,不會嫌糧食沒地方放。

餘思雅思索了一會兒,說道:“胡秘書,馬上就要收水稻了,別說我們倉庫沒準備好,就算準備好了,車子挨個公社的收購也不是三五天就能完成的,到時候得耽誤大家收割水稻了,你說是吧?”

胡秘書想了想現在的運力,還有收購得稱重結賬這些事,確實不是幾天就能完成的。

“你說得也有道理,可這批玉米怎麽處理就成了麻煩。真沒想到,我有一天也會愁糧食太多了。”胡秘書自嘲地說。

餘思雅笑道:“胡秘書我有個想法,將這批玉米按照獎勵的標準發下去,發到社員們的手中由他們保管。等秋冬季,農閒的時候,我們養殖場的車子開到各大隊,逐個大隊收購。同時各家各戶自留地裏多餘的玉米也可以一並收購了,價格一樣,如果大家不放心,我們飼料廠可以現在就支付一半的定金。你看怎麽樣?”

這樣一來,能夠大大地緩解飼料廠的庫存和儲藏壓力。而且社員也得了實惠,今年水稻豐收,大家分得多了,玉米的消耗自然就要少一些,那自留地裏種的玉米自己吃不完就隻能賣了。賣給飼料廠還能多得個幾塊錢,誰不樂意?而且是飼料廠上門收購,也不用他們辛辛苦苦挑去糧站了。

而且飼料廠還先付了一半的定金,大家也不用擔心飼料廠賴賬反悔。這個事對社員來說,沒半點風險,傻子才不答應呢!

想明白了其中的好處和可操作性,胡秘書興奮地說:“餘廠長你可真有主意,我這就去跟梅書記匯報,他要沒意見,今天就把這消息通知下去。”

第102章

急著秋收,縣裏的速度非常快,當天就將這個政策傳達到了各公社,並讓各公社算出能賣的玉米數量,會計到縣裏來登記相應的數量,領定金。

因為定金是從清河鴨養殖場出,養殖場少不了要出麵。全縣多出來的玉米,涉及資金金額比較大,來的估計都是領導,餘思雅擔心楊會計一個人撐不住場子,索性一道去了。

梅書記也很關心這個事,怕出問題,派了兩名信得過的同誌過來幫忙登記作證,而且為了避免以後出現糾紛,沒法對證,所有登記數據都做了兩份,一份給清河鴨養殖場作為以後收糧的憑證,一份留在縣裏存檔。核對無誤後,雙方都按了手印。

三方合作,花了大半天的時間,將六十多個公社要賣的玉米全部統計完全,並將定金發放給了各公社。

真是花錢如流水,僅此一項,餘思雅在省城貸的十幾萬都快花光了。

不過想到接下來一年都差不了多少糧食,飼料廠會帶來豐厚的回報,餘思雅覺得花這點錢又不算什麽了。

忙完之後,胡秘書親自過來找她。

“餘廠長,辛苦了,你還沒吃午飯吧,梅書記剛才開個會拖到現在,正好也沒吃飯,讓食堂多做了一道菜,你也去吧。”

梅書記這會兒還想著她,餘思雅當然不能推辭,微笑道:“好,辛苦胡秘書跑這一趟。”

將登記冊交給楊會計保管後,餘思雅就起身去了食堂。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