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節(1 / 2)





馮主席看完了報道,也是氣得臉色鐵青。

餘思雅接過報紙,緩緩看下去。對於這段曆史,曆史課本上所書不多,她很多也忘了,隻記得是79年春天開打的,這是一場奠定國家周邊安全的戰爭。我國以摧枯拉朽之勢,打敗了越方,換來了南部邊疆的太平,給改革開放創造了一個和平穩定的環境。

但對中越之間這些細微的衝突,她卻是不知道的。看著報紙上描繪的,無辜的同胞就被他們這麽給殘殺了,餘思雅心裏有種說不出的難受。

“梅書記,馮主席,你們能給我說說,咱們援助越南的事嗎?”

馮主席位置比較低,接觸得比較少,所知甚少。梅書記當時已經是個乾部了,知道得多一些:“雖然不像抗美援朝那樣直接派出部隊參戰,但還是派了很多後勤保障人員和技術人員支援他們,就更別提物資了,咱們都勒緊褲腰帶過日子,還省吃儉用無償支援他們,結果這群喂不熟的白眼狼!”

梅書記這個位置注定也接觸不了太多核心消息,餘思雅隻從他口裏模糊知道了一些情況,具體的還要她自己去查證。

回到省城後,她第一時間去了學校,讓徐佳佳通知大家,明天下午下課後全體學生會乾部開會。

徐佳佳挺意外,因為餘思雅基本不怎麽管事,今天突然召集大家開會,時間還這麽緊,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

但等第二天,徐佳佳就知道了。

開會的時候,餘思雅直接拿出了幾分報紙丟在桌子上:“最近發生的大事,你們都知道了吧?”

她拿出來的有解放軍日報,省報,人民日報等,都是非常具有權威性的報刊,而且全是前幾天的。

學生會成員們拿著報紙相互傳閱,看完後,一個個都氣得牙癢癢的:“這越南也太不是個東西了!”

“就是,一會兒打老撾,一會兒打緬甸,一會兒還攻擊泰國,他們以為他們是誰?”

餘思雅冷眼看著他們:“人家越南可是說了,他們是世界第三軍事強國!”

這種白日夢,一戳就破!一個背信棄義,才從殖民的泥淖中掙紮出來的國家就反過來侵略其他國家,我們的祖國會教他們怎麽做人。

餘思雅等學生乾部們的憤怒地議論一陣子,情緒稍微平複下來之後才說道:“我相信我們的祖國會捍衛祖國領土完整,我們的戰士也會保家衛國,守護邊疆。但我想,咱們這些莘莘學子,被祖國和人民寄予厚望的一代,也應該為此做點什麽!”

學生乾部們義憤填膺地說:“對,餘主席,我們要做點什麽,不能白白被越南欺負了,得為那些流血的同胞討回公道!”

怎麽討?這個公道輪不到他們這些學生來討,祖國和守衛邊疆的戰士會討回來的。

餘思雅想的是借機在校園裏掀起一陣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大家的民族認同感,強化大家的愛國熱情。

他們這一代大學生確實是天之驕子,但同時也是迷茫的一代,後來有一部分人成為了建設社會的中堅力量,也有一部分對信仰產生了懷疑,成為外國的月亮比中國更圓的忠實信徒,也是八十年代移民潮的中堅力量。

改革開放後,大家的眼界開闊了,東西方文化和經濟的巨大差異,讓許多知識分子陷入了焦慮與民族身份的不自信中,進而產生了八十年代移民潮。

餘思雅也不知道她能改變多少人,但她身為學生會主席,總不能什麽都不做。後世像她這樣生在紅旗下,長在信息最發達時代的年輕人,都對這場幾十年前的戰爭所知不多,就更別提這個時代的年輕人了。

至少要讓大家知道這段曆史,也讓大家看到咱們祖國軍隊的強大和英勇,樹立民族自豪感!我為祖國驕傲,我為我們的人民解放軍自豪!

她想到的方法也非常簡單:“據我所知,自從新中國成立以來,一直在支援越南,咱們最困難的時候,都不忘拉一把越南這個小兄弟,可他們卻恩將仇報。我想請大家去查一查這些相關的資料,我國對越南的援助,還有越南屢次對我們邊疆覬覦,挑起的爭端,然後將這些史料做成相關的報道,刊登在校報,讓我們的同學知道更多的真相。銘記曆史,勿忘國難!”

“好,我聽家裏長輩說過,我有個二叔以前就去越南援建過抗菌素廠,跟他一起前去的還有軸承廠,石灰廠的同誌。他以前經常跟咱們講這個,我還不耐煩聽,回頭我就回去問個詳細明白!”一個今年才加入學生會的新生乾事站起來說道。

另一個乾部說:“我去市檔案館查查咱們省城,咱們c省有沒有什麽援建項目!”

……

大家都行動了起來,有的表示要去去圖書館查資料,有的說要回去翻家裏以前的舊報紙,還有的準備給家在南方邊境的親戚寫信!

開完動員會,等大家都出去工作後,餘思雅留下了徐佳佳和閔昭:“等咱們的新聞寫好後,校報出特刊,加大印刷量,爭取讓每個學生都能人手一份校報特刊!”

這個時代由於資源的缺乏,大家都非常愛惜報紙和書籍,就算不用的報紙,一般也不會丟了,留在家裏糊牆、鋪桌子那是最常規的操作,相互借閱也不是什麽稀奇事。

這些學生每個人都有親友,他們手裏的報紙就是一份傳播源,最終看到這份報紙,了解曆史的遠遠不止這些人。

閔昭苦笑了一下說:“餘主席,這,預算恐怕不夠。”

他們校報目前的費用都是由學校撥款,每年就那麽點錢,一個月一期,四個版麵,印刷幾百份,各個班級、部門和領導各一份就差不多了。

“這個錢由清河鴨集團讚助,到時候在報紙特刊的右上腳注明這一點就行了。”反正幾萬份的錄取通知書都讚助了,也不在乎幾千份的校報特刊了,而且這也是樹立清河鴨良好形象的好機會,以後這些學生和他們親近的朋友會將“愛國”、“正義”這樣的形象加諸在清河鴨頭上。

好吧,他忘了他這位同學不光是班上很得老師喜歡,經常缺課成績卻不錯的同學,還是一個廠子的一把手。

閔昭笑著說:“那我沒問題了。”

餘思雅看向徐佳佳:“你呢?”

徐佳佳兩眼放光,崇拜地盯著餘思雅:“回餘主席,我沒有!”

“行,都下去做事吧,將資料收集齊全後,讓我也看看。接下來的日子,大家放學都到這裏來討論這個事情。”餘思雅吩咐道。

徐佳佳和閔昭連忙按照她說的去辦。

接下來每天都有源源不斷的各種資料送到學生會辦公室。

餘思雅和徐佳佳等乾部在整理這些數據資料的時候,越看越心驚。自建國以來,我們就開始援助越南,其中絕大部分是無償援助,總共達兩百億美元左右。援助的主要物資包括各種武器、布匹、汽車、鐵路、糧食、汽油和外匯現金等等。

看到這些數據,大家都沉默了。要知道,清河鴨養殖場現在都還舍不得買新的貨車,用的都是二手貨。辰山縣就一輛不知開了多少年的舊小汽車,可他們卻援助了越南這麽多東西。

除了物資,還有人,米國對越戰爭期間,我們派遣了幾十萬後勤部隊,其中有一千多名同胞葬身於那片異鄉!

可越是怎麽對我們的?侵占我國邊境和島礁,強製驅逐僑胞,沒收僑胞財產,欺辱僑胞女性。我國要求開船去撤僑,越方卻不同意,無數的僑民隻能擁擠在碼頭,等待未知的命運,最終多少人回來,多少人命喪那片他們曾經為之奮鬥過的國土如今還沒具體的統計數據。

“寫,我這就把資料送去校報,讓那群筆杆子寫,一定要陳述越方的無恥,讓咱們的同學都了解越方的背信棄義。”閔昭氣得磨牙。

徐佳佳平時一個多麽愛笑的女孩看到這些驚人的數字和我僑胞在越受到的傷害,也紅了眼眶。

餘思雅將她的策劃方案遞了出去:“不要著急,按照我的計劃走,先分三步走。第一期校報陳述中越友好曆史交往,尤其是咱們這些無條件的援助,都給寫上去,重點筆墨中越友誼。”

閔昭抬頭看了她一眼,欲言又止,最後還是忍不住說:“餘主席,現在中越衝突已經在同學們中傳開了。咱們再出這樣的特刊,隻怕會被他們罵死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