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節(1 / 2)





崔梅支吾了一下:“可是,你們這樣不是太虧了嗎?”

餘思雅笑笑不語,她跟崔梅雖然關係還不錯,但崔梅沒入她的眼,而且這姑娘年齡小,藏不住話,餘思雅當然不可能會將這筆帳詳詳細細地算給她聽,隻含笑道:“你別光讀書,死讀書,多思考,最好有機會去實踐實踐。”

崔梅若有所思,想再追問,餘思雅已經把報紙撇到一邊,認真做題去了。

——

周四這天,課業不是很繁重,下午隻有兩節課,上完後餘思雅就趕去了門市部。

省報已經刊登兩天了,她得去看看效果。

到了門市部直接把她嚇了一大跳,今天明明是工作日,可兩個門市部裏都是人,生意異常火爆。

葉梅看到餘思雅過來,登時眼睛一亮,連忙上前笑道:“餘總,還是你有辦法,咱們這幾天的銷售額又創了新高。”

餘思雅點頭:“知道了,你去忙吧,紅旗到我辦公室裏來一下。”

林紅旗知道,餘總肯定是問她了解情況,趕緊拿著本子過去。

進了門,餘思雅果然問道:“這幾天門市部的情況怎麽樣?”

林紅旗將本子遞了過去:“餘總,我記了這周的銷售額,從周二開始明顯攀升,周三更是創造了咱們兩個門市部的單日銷售記錄,今天的數據雖然還沒統計出來,但料想也不比昨天差。而且咱們春裝的銷量也在不斷增加。”

“你還記錄了銷售數據,不錯。”餘思雅讚道,林紅旗真的挺機靈的。她打開本子一行行掃過去,果然,昨天兩個店的銷售業績都呈爆炸式增長,羽絨服門市部一天賣出了五萬多元,其中春裝銷售額也不少,有兩千多元,食品門市部賣出了三萬多塊。崔梅還擔心他們這麽搞促銷會虧錢,哪知道他們賺得盆滿缽滿。

僅兩家店,一天時間就給集團提供了八萬多的現金,有了這源源不斷的現金流,他們清河鴨想辦點別的就方便了。

看完數據,餘思雅放下本子說:“這幾天辛苦你們了,堅持一下,等將這批羽絨服出完就好了。對了,最近每天出貨量這麽大,你盯著點倉庫,提前讓李廠長和丁廠長那邊送貨過來,一定要保證供應。”

林紅旗連忙點頭:“好,我知道了。”

說完這個,餘思雅又問:“退貨的多嗎?”

林紅旗也有統計:“截至昨天為止,退了186件羽絨服。”

“嗯,這批穿過的羽絨服嚴禁再流入市場,回頭問問大家,五折銷售,有沒有人願意買,每個人限量一件。”餘思雅想了想說道。

林紅旗立馬高興地說:“都是新衣服,就穿過幾天的,五折肯定有人買,別人不知道,我都想買。”

餘思雅點頭:“嗯,先把衣服放在倉庫裏,等忙完了再說。”

門市部這邊的生意蒸蒸日上,餘思雅徹底放了心。到了周末,好消息又接踵而來,小李打電話來說,經過王書記等公社乾部的幫忙,醫院快建成了。

這對紅雲公社的老百姓來說可是一件天大的好消息,餘思雅馬上著手去找醫生。

這個年代係統學過醫的人不多,別說醫生,就是正兒八經從衛校出來護士那都非常稀罕。醫護人員極度短缺,所以想找到願意去鄉下的,不容易。

餘思雅沒這方麵的人脈,她將主意打到了龔教授老兩口身上,他們認識不少教育界的人士,正好本省就有一所醫科大學,料想是認識這方麵的人。

聽了她的來意後,龔教授欣喜地感歎道:“前陣子閆教授寫信回來跟咱們說了,紅雲公社準備建醫院了。這才離開兩年啊,聽說紅雲公社就建了不少新房子,學校也重新建了,現在又有了醫院,小餘你幫紅雲公社做了不少事實啊,要是哪天有空啊,咱們也想回去看看老朋友!”

提起紅雲公社,龔教授和元教授的心態都比較平和,可能是他們下放雖然吃了不少苦頭,但也得到了許多人善意的幫助。對比起閆教授和賀教授的遭遇,他們已經算非常好的了。

餘思雅笑道:“我就是紅雲公社的人嘛,咱們建廠子,搞發展是為了什麽,還不就是為了讓大家都過上更好的生活。”

“小餘你是個好同誌,咱們都聽老閆說了,你建這個醫院最直接的原因還是為了賀教授。雖然咱們跟賀教授交情不深,但到底同事一場,他現在能夠在紅雲公社過得越來越好,咱們也很高興。不管是為了他,還是為了紅雲公社的百姓,這個忙咱們一定幫,但最後成不成就不好說了。”元教授實話實說道。

哪怕清河鴨已經發展得有聲有色了,但鄉下跟城裏,差距擺在那裏,大家未必樂意去。

他能答應,餘思雅就很高興了:“謝謝元教授和龔教授,讓你們費心了,實在是我不認識這方麵的人才。你放心,但凡有真才實學,願意踏踏實實工作的,咱們清河鴨都不會虧待他們。這是我們清河鴨開出的工資,以後還有年終獎,而且工資也會逐年增加!”

元教授接過餘思雅遞來的工資表,吸了口氣:“好家夥,醫生都一百多塊一個月,每年還有保底兩個月的工資,家人也可以幫忙解決工作問題,提供兩個工作崗位,你這條件也太好了。”

尤其是最後一條幫忙解決工作這個事。現在家家戶戶都好幾個孩子,顧得了手心顧不了手背,沒那麽多工作給孩子,一個弄不好,沒工作的就對爹媽兄弟姐妹生了怨。

這也不怪孩子們小氣不友愛,實在是這個社會沒工作就什麽都沒有啊!工作不光跟收入掛鉤,還跟房子、各種福利捆綁在一起。

餘思雅苦笑道:“我這不是沒辦法嗎?條件不開好一點,別人怎麽願意去咱們鄉下做醫生護士?”

也是,元教授將紙條收了起來:“小餘,你都開出兩個崗位的條件了,我相信一定能有人願意去的,你就等咱們的好消息吧。”

餘思雅高興地說:“那謝謝元教授和龔教授了。”

醫護人員這個事,餘思雅就暫時交給了元教授和龔教授,當然如果他們沒辦法找到滿足她條件的醫護人員,那也沒關係,大不了她登報、去廣播電台裏招醫生。附贈兩個工作崗位做誘餌,她就不信了還招不了醫生,全省這麽大,總有醫護人員願意去的。他們醫院要求也不高,前期能招幾名醫護人員,保證一些常見病的治療,還有孕產婦的分娩、兒科之類的就行了。嚴重的病還是得去縣裏,市裏。

心裏有底,餘思雅也沒太過擔心這個問題,她更在意的是醫院的相關配套設施。醫院可不像食品加工廠和飼料廠,對技術的要求沒那麽高。

醫院除了需要醫護人員,還要有常用的必備藥品、各種醫療器械,而這些東西,個人很難大批量購買到。

不過他們清河鴨也不是剛建廠那會兒一窮二白什麽都沒有的清河鴨了。他們是辰山縣的納稅大戶,吸納了大量的就業人員,有政府做靠山,這個事情也很好解決。

餘思雅給梅書記打了個電話回去:“梅書記,咱們公社的醫院建成了,但現在還缺各種醫療器械和藥品,你看?”

梅書記笑著說:“你們醫院是咱們辰山縣第二家醫院,缺什麽向縣衛生局提供采購清單,縣裏會統一安排。”

這會兒雖然改革開放了,但改革的步伐不會那麽快,很多行業還停留在計劃經濟的層麵。醫療物資就是這樣,由衛生局統一調度。

從梅書記這裏得了準話,餘思雅非常高興:“謝謝梅書記。”

梅書記笑道:“應該的,這是咱們縣自己的醫院。醫療物資縣裏可以統一采購,不過醫護人員咱們是沒辦法了,咱們縣醫院的醫護人員本來就不夠用,不可能再調到紅雲公社的。”

“梅書記,我理解,縣裏醫療資源本來就不豐富,能幫咱們解決醫療物資這個難題,咱們已經非常感激了。醫護人員的事情,咱們自己來想辦法。”餘思雅笑嗬嗬地說道。

梅書記聽了心念一動,問道:“小餘同誌,莫非你們有什麽解決醫護人員的妙招?說來聽聽。”

如果能在縣醫院推廣就好了。

梅書記是真沒誇張,縣醫院的醫護人員也不夠。這年月,能夠大中專畢業都是高材生,前途無量,但凡有點辦法都會往更好的城市去,比如省城、市裏,鮮少有人願意到他們辰山縣人民醫院發展。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