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節(1 / 2)





餘思雅點頭:“差不多吧,咱們集團的車子還是太少了,估計忙不過來,到時候花錢找運輸公司幫忙吧,走了,先回去通知施廠長這件事。”

回到省大斜對麵的門市部,餘思雅就立即給施立平打了個電話過去:“施廠長,好消息,省第二養豬場這邊已經談妥了。他們聞書記非常痛快,直接要了71.5噸飼料,你清點一下,跟運輸公司聯係,明後天將飼料運到省城來,再安排一個技術人員過來。”

施立平聽到這個消息真是痛並快樂著:“餘總,昨天縣養豬場又要了一批飼料,咱們的庫存隻有二十多噸了!”誰知道省第二養豬場竟然一下子要這麽大的量。

“不夠啊?那趕緊開機器生產。”餘思雅沒太在意。

施立平苦惱地說:“恐怕還要等等,魚米分不夠了,還得去拉回來。”

得,這又得拖兩天,餘思雅頭一次體會到生意來了卻交不上貨的苦惱,她揉了揉眉心說:“那就趕緊去拉,得儘快將貨趕出來,這是咱們跟省城第二養豬場的首次合作,可不能失信於人!”

第130章

飼料廠相對於食品和衣服,毛利潤要低得多。雖然攤子鋪得並不小,員工也因為兩次擴招達到了三百多人,但飼料廠其實一直處於虧損邊緣。

如今有了這筆新訂單,加上辰山縣養鴨基地在不斷擴大規模,對飼料的需要量一直在增加,飼料廠總算步上了正規,勉強能盈利了。

飼料廠這才算真正步上了正軌,餘思雅也能鬆一口氣了。

可沒輕鬆幾天,餘思雅就在廣播裏聽到了一則新聞。

1979年5月,國務院宣布首鋼、上海柴油機廠、天津自行車廠等八家大型國企率先進行改革。

在此之前,國企大到一台機床,小到一顆螺絲釘都要按照計劃生產,企業嚴重缺乏自主性,這個年代國企是屬於政府機關的附屬和一部分。但這次改革明確了兩點,一是給企業一定的利潤比例分成,就像餘思雅上次給梅書記建議的那樣,給各公社養殖場一定的利潤自由支配。二是給企業一定的自主經營權,這八家企業的生產、購銷、資金利用、人員任免、招工等將不受計劃委員會和當地政府管轄,由企業自主經營!打破了傳統的吃大鍋飯模式。

這是國企改革的第一次嚐試。

餘思雅聽到這個消息是既歡喜又緊張。歡喜的是國企改革的號角已經吹響,將給國企注入新的活力,提高生產力,生產力提高了才能豐富有大家的物質生活水平

緊張的是,絕不會僅僅隻有這八家國企開始改革,這隻是一次嚐試,相信很快就會有越來越多的國企加入到這個行列中。以後國企,還有即將如雨後春筍般成立的私企,有雄厚資金和技術做支持的外企都將在這片神州大地上大放異彩,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跨國大財團就不提了,光是這次參與改革的首鋼就足足有二十萬員工,這樣的巨無霸大企業對他們清河鴨這種根基弱的集體企業,輕輕鬆鬆就能碾壓。

好在雙方目前不在一條賽道上,不用太過焦慮,但料想不久的將來,食品、服裝、飼料這三條賽道上都會有越來越多實力強勁的玩家進入。

他們清河鴨在辰山縣還算有點牌麵,到了省城也算勉勉強強過得去,但真論規模和競爭力還遠遠不夠。在全省的名氣很多都是省報、電台、電視台的正麵報道所帶來的,實際上他們的產能和銷量還遠遠夠不上一個大企業的標準。簡單來說,就是名氣大於單位本身的實力。

雖然目前清河鴨有兩千多人了,可劃分到三個廠子和一家養殖場,單獨算下來,也就食品加工廠的職工勉強過千,飼料廠和服裝廠都隻有幾百人,名副其實的小廠子。

這條新聞報道激起了餘思雅內心深處的危機感,他們清河鴨這點先發優勢還遠遠不夠。

目前飼料廠已經踏出了關鍵性的一步,接下來就隻等幾個月後,農業廳的領導和黎市長那邊看到了切切實實的效果再大力推廣。她目前也不宜做太多,當務之急是要將服裝廠的規模和毛利潤提起來。

食品廠受製於飼養鴨子的數目,而且保質期有限,短期內沒法大規模提高產能和銷量。隻有服裝廠需求最廣,一旦有訂單就能馬上購進材料擴大生產,迅速占領市場,保持先發優勢。

餘思雅當即聯係了丁舜,通知他周末有空到省大門市部這邊,餘思雅想跟他好好聊聊。

周日這天上午,丁舜一大早就過來了。

但他沒想到餘思雅比他還早,已經在辦公室裏等著了。

“坐。”餘思雅指了指桌子對麵的椅子,“丁廠長,今天叫你過來,是想了解一下服裝廠的情況。”

丁舜坐下,笑嗬嗬地說:“好的,餘總,你想了解哪方麵的情況?”

餘思雅輕輕頷首說:“說說員工數量,每天的產能,還有庫存吧。”

丁舜拿出隨身攜帶的筆記本:“我有些數據記錄在了本子上,有時候要看下數據。”

餘思雅含笑點頭表示理解。

丁舜掃了一眼本子上的數據,說道:“餘總,目前咱們服裝廠總計有543名職工,其中管理人員8人,設計師7人,老師傅……每天產能在1200-1400套服裝之間,庫存目前有各種款式的衣服、褲子加起來約兩萬多件。”

餘思雅在腦子裏計算了一下這筆數字,不禁皺起了眉頭:“五百多名員工,就算扣除掉管理人員、後勤人員和設計師,也有五百人出頭,產能不到一千五百件,也就是說一天人均生產衣服不到三件。這個效率太低了。”

又不是羽絨服那麽麻煩,而且一件幾十塊,利潤比較高。夏天到了,很多是短袖短褲、襯衣、裙子,相對來說做工要簡單得多,價格也便宜,就幾塊錢一件,這個量也就勉勉強強能維持服裝廠的經營。

丁舜苦笑了一下說:“餘總,我們還安排了一百多名職工去處理鴨絨。餘下的才是生產衣服,主要是……現在兩個門市部的銷量隻有這麽多,我們也不敢生產太多的衣服,怕賣不完。”

原來症結出現在這裏。餘思雅點頭,又問:“上個月,兩個門市部總共拿了多少貨?”

丁舜翻了翻本子:“一共拿了一萬四千套服裝,其中有五千套是春裝,九千套是夏裝。”

聽起來不少,對兩個門市部來說,這個銷售業績也不錯了。但兩個門市部遠遠沒法消化這麽大服裝廠的產量。而且這還是最近他們清河鴨名氣很響,上了幾次省報和電視台,帶來了不小的帶動效果,不然估計銷量還要低一些。

果然,隻靠自己開直營門店來消化產量是遠遠不行的。兩個店根本沒法消化一個五百多人服裝廠的產量,更何況餘思雅的目標還遠不止於此。

至於不斷地開門市部,餘思雅想了一下就拒絕了。開這麽多門市部需要人管理,現在人才千金難求,要找到合適的管理人員並不是那麽容易的,太費神了。而且現在交通、通訊極其不發達,將門市部開到其他省市隱患很多,最麻煩的是監管問題,因為距離原因總公司沒法隨時了解到外地門市部的經營狀況,要是遇到動了歪心思的,做假賬甚至是攜款逃跑都不是什麽稀罕的事。

八、九十年代,某些廠子或單位會計、管理人員攜款逃跑可不是什麽新鮮事。缺乏有效的監管,很容易出問題。

這招行不通,那得走另一條路,暫時跟百貨公司和各供銷社合作。等以後民營經濟進一步開放,這個問題就不愁了。

餘思雅心裏已經有了些想法。

她對丁舜說:“銷售的事你不用操心,你就管一件事,將產能提上來,同時質量一定不能出問題。咱們這生產效率太低了,你回去就重新部署,產量至少得翻倍,甚至更多,不要怕賣不出去,有我兜著,大家敞開了生產,越多越好。”

丁舜眼睛一亮,有些不確定地說:“餘總,那咱們放開手乾了?”

餘思雅好笑地看著他:“擔心什麽,天塌下來還有我頂著呢!”

“有你這句話我就放心了,餘總,我這就回去製定新的生產目標,一定會加快生產的!”丁舜雄心勃勃地說。

餘思雅含笑點頭:“成,你去忙吧,過幾天有了好消息我通知你。”

等丁舜走後,餘思雅下樓去了服裝門市部花錢買了六套衣服,兩套男裝,四套女裝,分別給家裏的三個孩子買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