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節(1 / 2)





這話誇得餘思雅有點不好意思了,她辛苦,其他人就不辛苦嗎?高市長這麽晚才出差回來,工廠的工人們可能也才剛下班回家沒多久,大家都一樣。

笑了笑,餘思雅扯開了話題,問道:“高市長,關於國務院讓首鋼等八個大型國企進行試點改革,這個事你怎麽看?”

高市長沒想到餘思雅這麽快就從獲獎這個事中跳出來了,又關心起了工作,歎道:“小餘同誌,你可真是個拚命三娘!”

餘思雅扯了扯嘴角:“這不是難得碰到高市長嗎?正好同行,就跟你聊聊天,了解一下咱們的新政策和新風向嘛!”

高市長收起了笑,認真思考了一會兒說:“這應該是中央發出的信號,我相信這隻是個開端,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我們的國企出現了很多問題,廠領導班子缺乏自主權,程序冗長,工人積極性不高等問題。我聽說首鋼的領導提出了三個百分百的管理措施,看看後續的效果吧,要是有用肯定會推廣到全國。”

餘思雅也明白這一點,他們要走的是一條開創性的全新的道路,全世界都沒有先例可以借鑒,隻能摸著石頭過河試試深淺,而首鋼等八家國營企業就是全國國企改革的探路者,先行者。

“這是好事啊,提高了效益,就能擴大規模,廠子就能養得起更多的工人了。”餘思雅笑著說。

她知道,經濟增長,就業問題是高市長最關心的兩件事,尤其是2月全國七百多萬知青返城後,現在城裏盤踞著不少沒有工作、無所事事的年輕人。就業不但影響他們的家庭,還會影響社會治安。以後的嚴打也隻能治標,治本還是得靠發展,人人有事做,讓普通人可以通過勞動就能衣食無憂,才能從根源上解決這個問題。

果然,高市長輕輕頷首:“現在全國的大國企都盯著這八家單位,就看他們的成效了。對了,你們跟省第二養豬場那邊的合作怎麽樣了?”

提起這個餘思雅就想笑:“聞書記真的太好說話了,我去表明了來意之後,他就痛痛快快地答應了,提出先送一個月的飼料過去。前天咱們飼料廠已經將飼料和一個技術人員送過去了。”

她沒說的是這批飼料都不夠,是工人們加班加點,花了不到三天生產出來的。

高市長頷首:“那就好,希望這個推廣能順利,養豬的效率提上去了,那大家能吃的豬肉也更多了,肉聯廠那邊又能多安置一批職工,這都是好事。農業廳那邊的領導應該也一直在關注省第二養豬場的效果,如果有效,應該會很快向全省的國營養豬場推廣。小餘同誌,你們飼料廠的生產可要跟上啊!”

餘思雅沒想到高市長會提這個,愣了一下說:“好的,謝謝高市長,我們會加大產量的。”

高市長這話提醒了餘思雅,豬肉關係重大,農業廳一直盯著,如果出了成績,肯定會大麵積推廣,這樣一來,需要的量可不小,現在不做準備,到時候飼料廠的產能肯定跟不上。

餘思雅怎麽甘心前麵布局那麽久,費了這麽多心思,結果好不容易見成效了,最後卻敗在了生產上,功虧一簣。

她絕不允許。回去後的第二天中午,她就去省大對麵的門市部給施立平打了個電話。

“施廠長,你好,我是餘思雅!”

施立平前兩天忙著趕生產,兩晚上沒怎麽睡,精神很憔悴,歇了一天才緩過來,接到餘思雅的電話,腦子都還有點糊塗,反應不過來的樣子。

“餘……餘總,你好,這時候打電話來有什麽事嗎?”

餘思雅低頭看了一眼她昨晚思考後羅列出來的幾點說:“施廠長,這次你們大家辛苦了。你先統計一下,咱們庫存還有多少噸玉米,最高日產飼料多少?明天中午我再打電話過來,你要將數據報給我。”

施立平連忙應了一聲:“好,我這就去統計。”

掛斷電話後,他將倉庫管理員召集起來,一起統計了一下倉庫裏還有多少庫存的玉米,這就花了大半天的時間。

次日中午,他打了飯,端著飯盒到電話機麵前守著等餘思雅打電話過來。

中午十二點半,電話鈴聲準時響起。施立平趕緊接起了電話:“你好,我是施立平!”

餘思雅含笑說道:“施廠長,昨天我要的數據統計出來了嗎?”

施立平低頭看著本子說:“統計出來了,餘總,目前咱們廠子裏四個倉庫總共儲存了896噸左右的玉米,此外每個月還會購入一批米糠、麥麩、油料、大豆等粗糧,大概在三十噸左右。至於生產,每天單日生產的豬飼料在17噸左右,如果加大生產量,最高能夠達30噸出頭。”

這個數量聽起來不少,可對應廣大的市場,真的是太微不足道了。光是省第二養豬場一個月就要消耗七八十噸飼料,這樣大型的養豬場,省城就有四個。更別提每個市、每個縣都有自己的養豬場,可能這些養豬場的規模沒有省城的大,但架不住量多啊,全省總共有好幾百個養豬場,這樣才能供應全省幾千萬人口的豬肉需求。

餘思雅左手握著話筒,右手拿著一隻鋼筆,輕輕地點著筆記本:“施廠長,我交給你兩個任務,第一個再采購一批生產豬飼料的機器,將產能至少要提高一倍以上。另外,準備一下,去縣糧站再拉一批糧食回來,這點我會先跟梅書記那邊通氣。錢的事,我會跟楚玉濤同誌交代清楚,讓他劃撥一部分款項給你們。”

施立平吃了一驚:“餘總,一下子增加這麽多的產量可以嗎?”

他還是擔心賣不出去,畢竟像省第二養豬場這樣好說話又豪爽的單位實在是太少了。沒看建廠都大半年了,他們才攻克了縣養豬場和青陽養豬合作社兩個小單位嗎?這都還有梅書記的功勞。

餘思雅肯定地說:“不用擔心,相信我,沒問題的,咱們不能等市場發出明確的需求信息了再去擴大生產量,那就晚了。做生意要有預見性,大膽一點,機器和糧食買回來放著,短期內也不會壞,咱們遲早用得上,你不必擔心!”

施立平想想也覺得有道理,也許這就是他跟餘總的差距所在吧。

沉默了兩秒,他馬上向餘思雅保證道:“好的,餘總,我這就去安排。”

餘思雅輕笑著說:“辛苦你了,對了,青陽養豬合作社那邊最近有沒有什麽反饋?”

那邊已經用了差不多一個月的飼料,已經過了初步的試驗階段了。

施立平說:“技術員傳來消息,一切都挺好的,因為豬仔長大了三四十斤,胃口也跟著長大了,這個月的飼料需求比上個月高了大約三分之一吧。”

“很好,你隨時留意著那邊的信息,有什麽情況及時向我反應,先就這樣,我還要給梅書記打電話。”餘思雅的時間不多,隻能趁中午將事情都辦完,不然等她下課,梅書記說不定已經下班了。

掛斷電話後,她立馬給梅書記撥了過去。

是胡秘書接到的電話:“原來是餘總,你這電話來得真巧,要是早兩天,晚兩天,梅書記都不在。”

餘思雅很好奇:“哦,梅書記最近很忙嗎?”

胡秘書笑著說:“有點,這不都五月,馬上就進入六月了嗎?再過一個多月,早種的那批玉米就要收獲了,梅書記很關心糧食產量,這段時間下鄉走訪了好幾個公社,查看了莊稼的長勢。過兩天還準備下鄉看看水稻的情況。”

聽到這個消息,餘思雅很感興趣,忙問道:“那今年咱們縣的莊稼跟去年相比怎麽樣?”

胡秘書樂嗬嗬地說:“長勢非常好,大部分社員的積極性很高,今年都想拿下前幾名,畢竟家家戶戶都能多分好幾十塊錢呢,再加上多出來的玉米還可以賣給你們,又能多賺一筆。加上今年風調雨順,比去年還好,糧食增產應該沒問題。”

“那這可真是個好消息,我們飼料廠沒多少存糧了,就等新玉米出來呢!”餘思雅笑嗬嗬地說,她本來就是為了糧食而來,自然沒瞞胡秘書的必要。

可她講完這番話,胡秘書卻沒回答,過了幾秒,話筒裏傳來梅書記高興的聲音:“小餘同誌啊,前幾天碰到馮主席,說你們清河鴨飼料廠接到了個大的單子,你們飼料廠已經開拓進省城啦?”

梅書記當時就覺得很奇怪。因為根據他和餘思雅的構想,是先在市裏將飼料推廣出去,建立養豬合作社,等有了成效再向省城進軍,但冷不防,省城竟然來了個大單子。馮主席的主要精力放在了養殖場這邊,對飼料廠的情況也不是特別了解,梅書記也沒打聽出什麽有用的信息,正好餘思雅打電話過來,他就順便問了。

餘思雅笑著解釋:“梅書記,這個還得歸功於路主編在省報上的那篇報道。這個報道入了農業廳領導的眼,他們對咱們的豬飼料非常感興趣,所以讓省第二養豬場先試試,目前要了差不多一個月的量。”

梅書記了然:“難怪這個事辦得這麽順利。”原來是上麵的意思。

餘思雅點頭道:“可不是,今天我就是為了這個事打擾你的。聽高市長的意思,農業廳非常重視豬飼料,如果在省第二養豬場試驗成功了,將會推廣到全省,到時候咱們的飼料需求將在短期內一下子翻好多倍。”

梅書記樂了:“那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