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節(1 / 2)





梅書記顯然認識對方,和和氣氣地說:“好,勞煩穀秘書了。”

“梅書記客氣了,這邊請。”他在前麵帶路,將梅書記三人帶到了三樓的一處辦公室。

這處辦公室跟梅書記的辦公室大同小異,分為兩塊,一個是辦公區,一個是待客區。

穀秘書將他們領到待客區的沙發前,邀請三人坐下,又飛快地給他們泡了茶,然後坐在一邊陪聊:“梅書記,這是我們本地產的一種春茶,不知道你們習不習慣!”

梅書記端起茶杯嗅了一口,笑道:“不錯,你們這茶挺好的。穀秘書,你有事就去忙吧,不用招待我們,我們先坐一會兒,喝點茶休息一下。”

穀秘書從善如流地說:“那好,梅書記你們遠道而來辛苦了,先歇會兒,我們辦公室的小張同誌就在門口,有什麽需要你們吩咐她。我去看看會議是不是要結束了。”

說完笑著退了出去。

餘思雅三個人沒事做,她又重新拿出了那份資料看了起來。

十分鍾後,穀秘書隨著費書記一道出了會議室,兩人走在最前麵,一邊上樓,費書記一邊問道:“食堂那邊安排好了吧?”

穀秘書點頭:“已經安排好了,等你跟梅書記見過麵就差不多,十二點能夠準時開飯。”

“好,也不知道這個老梅招呼都不打一聲,突然跑過來找我乾什麽。”費書記揉了揉額頭,疑惑地說。

穀秘書也摸不準,想了想說:“應該是有事找咱們吧。對了,今天梅書記身邊還帶了個特年輕漂亮的女同誌。”

費書記納悶了:“沒聽說他換秘書了啊?”

而且男領導一般也不會換女秘書,沒那麽方便,容易引起誤會和流言蜚語,對雙方都不好。所以一般乾部用秘書都會用同性,很少用異性的。

穀秘書輕聲說:“不像是秘書,我看胡秘書對她挺客氣的,她進去後,跟梅書記坐一塊兒,胡秘書坐到了一側的位置,我端茶過去,胡秘書先將第一杯茶給了梅書記,第二杯茶就給了那位女同誌。”

穀秘書不愧是秘書出身,就兩分鍾的時間就觀察到了不少東西。

費書記挑了挑眉:“這樣啊,那去看看,梅書記今天來找我,應該跟這位女同誌有關。”

上了樓,兩人不約而同地停止了說話,大步走到辦公室。

費書記直接進去,老遠就樂嗬嗬地說:“老梅啊,今天什麽風把你給刮來了。不好意思,剛才有個會,讓你久等了。”

梅書記連忙起身,跟費書記握手,順便介紹餘思雅的身份:“費書記,該我說對不起才對,沒打招呼就登門,打擾了。我給你介紹一下,我旁邊這位是我們縣清河鴨的負責人餘思雅同誌。”

餘思雅大大方方地伸手,笑道:“費書記打擾了!”

費書記跟餘思雅握了一下手,上下打量著她,笑嗬嗬地說:“老梅,你今天總算舍得把你的心腹愛將帶出來讓咱們瞧瞧了。餘總,聞名不如見麵,請坐!”

大家坐下,費書記坐在餘思雅和梅書記的對麵。他看了看梅書記,又看看餘思雅:“無事不登三寶殿,今天梅書記和餘總你們兩個大忙人一起到咱們平化縣,是不是有什麽好消息啊?餘總,考慮在咱們縣開廠嗎?咱們平化縣非常歡迎清河鴨。”

“走走走,我說你個老費,一打照麵就挖我牆角啊。”梅書記蹙眉,故作凶巴巴地說道。

看得出來,他們倆關係確實很熟,所以能當著下屬的麵開這種無傷大雅的玩笑。

餘思雅微笑不語,這時候還不該她說話。

費書記趕緊豎起手:“好,我就隨便說一句,老梅你不必這麽緊張吧。要不咱們去吃飯,邊吃邊說?”

梅書記想著餘思雅為了節省時間,昨晚連夜趕回來,便拒絕了:“現在時間還早,先說吧,說完了我們還要趕往大津縣。”

聞言,費書記正色:“什麽事這麽趕,你說。”

梅書記直接開門見山了:“費書記,我們想向你們縣購買一批玉米。價格好商量,可以比收購價高一分!”

費書記沉吟了片刻問道:“你們需要多少?”

梅書記看了他一眼:“你能批多少?”

聽到這個答案,費書記駭了一跳,梅書記這意思是批多少,辰山縣就要多少啊。他扭頭小聲跟穀秘書商量了兩分鍾,然後報給梅書記一個數字:“最多五百噸,多的咱們也不好批!”

“費書記,太少了,能不能再多一點。”餘思雅忽地插話問道。

費書記看向餘思雅,目光帶著審時。

餘思雅坦蕩蕩地直視著他的目光,笑盈盈地說:“費書記,你應該猜到了,需要糧食的是我們清河鴨。實不相瞞,咱們清河鴨飼料廠比較缺糧食,剛才一路走過來,梅書記跟我都看見了,你們縣今年的莊稼長得很好,收成肯定有盈餘,這部分我們也想提前給收購了,價格仍舊比收購價高一分錢。而且我們自己派車子過來從農民手中收購。”

費書記確實猜到了,在梅書記說收購玉米時,他就明白餘思雅為何會跟著來了。不光如此,而且他還猜到了他們這麽做的原因。費書記在市裏也有交好的人,有什麽風吹草動他不可能不知道。

他不好拒絕梅書記,也不好批太多的糧食,得罪市裏某些人,所以就選了個折中的數字,希望將這件事給帶過去。可沒想到餘思雅竟然獅子大張口,不但明明白白地說不夠,還將他們地裏的糧都給盯上了。

該說這個小同誌膽子夠大呢?還是說她眼光長遠呢?

費書記不想摻和進這件事裏,麵對餘思雅的直白,他隻得硬著頭皮拒絕:“餘總,這都六月了,咱們縣也沒多少糧食啊,五百噸已經是極限了。”

餘思雅仍舊笑眯眯地看著他:“費書記,我們清河鴨現在的養殖規模遠遠不夠,不知道平化縣願不願意一塊兒加入進來?合作方案跟咱們辰山縣的所有養殖場一樣,你們負責養,我們負責收!”

費書記……

他可不相信餘思雅會這麽好心。可麵對這個誘餌,費書記還真的心動了,畢竟辰山縣養殖基地的效益大家都看在眼裏,年底工作總結的時候,市裏公開表揚了辰山縣。今年三月份的時候還組織了一場考察活動,豐寧市及其下屬幾個縣的領導乾部組織起來去辰山縣考察了一趟。

考察的結果他們幾個縣的書記私底下還討論過,開辦養殖場真的沒什麽難的,最大的問題是要有人收購清河鴨,隻要保證有人收購,那絕對是穩賺不賠的買賣。難怪辰山縣的養殖場開了一家又一家,而且規模還越來越大。

他私底下也想過走辰山縣的路子,可一時半會兒也沒頭緒,手上也沒適合辦這個事的人,隻能暫時罷了。沒想到餘思雅今天竟然主動把機會送上了門。

見費書記沒一口拒絕,也沒答應。梅書記就知道他是在猶豫,便說:“老費,咱們倆都認識二十幾年了,我也不跟你玩那些虛的。我們辰山縣的成績你看到了,開辦養殖場可不光是養殖場的收益,還能帶動當地社員的收入。旁的不說吧,我們辰山縣光是飼養員和其他職工就有一千多名,這個數字可不小。養殖場裏產生的糞便還是天然的飼料,對農民種地也是有益無害。而且養殖場是各公社自辦的集體企業,不受計劃委員會管製,這養多少鴨子,利潤去了哪兒,也都咱們說了算。有了這筆錢,咱們縣也可以發展發展,你就不想修修路?瞧瞧咱們兩個縣的路都爛成什麽樣子了,縣道還不如我們鄉下公社之間的公路呢!”

費書記被他說得很鬱悶:“你們縣這麽有錢,把中間的路修好啊!”

別說,梅書記還真想修,他大大方方地表示:“可以啊,你們修一半,我們修一半,大家在中間劃個標記,一起往中間修。”

費書記……

這麽長的路,而且是縣道,要比鄉村公路寬不少,至少得兩個車道,保證相向來往的兩個車子能錯開,要花的錢可不少。平化縣財政可拿不出那麽多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