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節(1 / 2)





林紅旗被她逗樂了:“開心,餘總你就別拿我開玩笑了,我可真怕又要拆機器。”

餘思雅笑著說:“好,不開玩笑了。走了二十多天,一堆事等著我處理,有空再說吧,掛了。”

掛斷電話後,餘思雅格外興奮,一掃長時間出差的疲憊,坐下來開始批示文件,並吩咐張劍英:“將三個門市部上個月的銷售額統計一下,尤其是零售批發那一塊,整理好報告給我。”

張劍英趕緊出去忙活。

等到快下班的時候,總算將資料都整理齊了。她拿過來向餘思雅匯報:“餘總,11月的銷量比12月增長了約32%,其中火腿腸和服裝這塊增加得最快,分別為38%和43%。服裝這塊,主要是冬季新款羽絨服上市了,售價比較高,所以銷售額增長得很快。另外零售批發這塊的增長更為顯著。11月較之10月,增長了65%,12月的第一周,比11月同期增長了54%,是增速最快的一塊。”

“挺好,不枉費我們花了這麽多錢打廣告!”餘思雅欣慰地說。

目前小批發這塊已經初見成效了,到明年,隨著個體經濟的蓬勃發展,增速會更加亮眼。

接下來一段時間,餘思雅都一直呆在省大門市部和學校,兩個地方跑,處理出差留下的工作和被耽誤的學業。

轉眼間就到了元旦節。

餘思雅也給自己放了一天假,她買了一些禮品,帶著去探望田老太太。

巧的是,田主任也在家。

“餘總,你來了,請坐。”田主任看到餘思雅,連忙站了起來,又叫自己的媽和媳婦,“媽,阿蘭,餘總來了。”

餘思雅笑著擺手:“今天不上班,咱們不談工作,還是像以前那樣叫我小餘就行了。”

田老太太出來,握住餘思雅的手說:“小餘好久沒來了。你人來就行了,破費乾嘛,買這麽多東西,多費錢。”

餘思雅笑著說:“沒花幾塊錢,田奶奶你就別跟我客氣了。”

田老太太拉著她的手:“今天得在咱們家吃飯,我給你做好吃的。”

“好,我就想你做的紅燒肉呢,國營飯店都沒你做得好吃!”餘思雅笑眯眯地說。

一句話哄得田老太太高興極了:“那你一會兒多吃點。你們聊,我去做飯了。”

孟蘭主動去幫忙,都被老太太趕了出來:“小餘來了,你們出去陪陪她。”

孟蘭搖頭出來,輕聲對餘思雅說:“老太太喜歡你,有空多來坐客。”

餘思雅笑著點頭:“好,有空我就來。”

“給你嚐嚐新鮮的東西。”孟蘭笑著進了屋,一會兒拿了個袋子出來,打開展示給餘思雅,“餘總,你看看,熟不熟悉?”

餘思雅看著袋子裏的火腿腸,驚訝地揚眉:“這也是火腿腸,是日本的吧?你們從哪兒來的?”

孟蘭指了指田主任:“他在日本那邊認識的朋友寄過來的,說是什麽新年禮物。餘總,你嚐嚐。”

餘思雅撕開包裝袋,咬了一口,這味道明顯跟他們的不一樣,她慢慢地咀嚼,咽下去後,抬頭問道:“田主任,這火腿腸不是豬肉做的吧?”

田主任笑著說:“對,這是鱈魚腸,他們是島國,漁業資源豐富,所以魚肉做的火腿腸很多。”

聽到這話,餘思雅若有所思,悶了一會兒問道:“田主任,那日本的豬肉多少錢一斤?”

提起這個,田主任就歎氣:“他們那邊豬肉比咱們貴多了,折算下來,要三十多塊錢一斤,也就說,咱們三張大團結都買不了他們一斤豬肉。”

孟蘭咋舌:“這麽貴?那誰還吃得起豬肉啊?”

丈夫回來後,就天天沉浸在機器的世界裏,都沒好好聊聊在日本的情況,她也是頭一回聽說這個,嚇得不輕。

田主任立即笑著搖頭說:“怎麽可能,人家是發達國家,哪會吃不起豬肉。這豬肉貴,工資也高啊,人家的國民人均月收入換成咱們國家的錢,差不多兩萬元,不然怎麽能家家戶戶小汽車。”

啪!

孟蘭手裏的火腿腸掉到了地上。她不可思議地看著丈夫:“一個月就兩萬?那一年不得24萬去了?咱們乾了幾十年工作,兩個人加起來還沒這麽多呢,你沒說錯?”

餘思雅聽了也極為震驚。她早就知道這時候我們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很大,但沒想到光是收入差距這一塊就如此驚人。

“他們工資高,物價也高,工資是咱們的幾十上百倍,豬肉也是咱們的幾十倍啊。”餘思雅回過神來,笑道。

田主任點頭:“沒錯,物價跟工資是成正比的。他們掙得多,花得也多嘛。”

話是這樣說,但在座的三人都明白,物價並不能抹平收入的差距。尤其是在工業品方麵就可以看得出來,人家一個月的工資能買好幾台彩色電視機,而我們國內居民得兩三年不吃不喝才能攢夠一台電視機的錢。

這就是差距。

目前來看,這個差距像馬裏亞納海溝一樣不可逾越,估計連這個時代的國人都沒想到,我們有一天能追上去。

餘思雅笑了笑,打破了沉默:“田主任,既然他們國內的火腿腸這麽貴,那如果將咱們的火腿腸出口過去呢?”

外匯這麽難掙,但又不能缺。沒有外匯就沒法到國外購買先進的技術和機器,提升自己。

田主任和孟蘭聽到這個提議都呆住了。過了好一會兒才反應過來,驚歎地看著餘思雅:“餘總,你可真想得出來。人家發達國家什麽都有,怎麽會缺咱們這東西啊。”

孟蘭不看好餘思雅這個提議。

餘思雅卻不這麽認為。發達國家又不是人人有錢,總還是有窮人的。而且追求性價比是人的天性,誰不喜歡便宜耐用的東西?三四十年後,中國製造遍布全球,發達國家的小商品大多都是中國製造就說明了這個問題。

日本的豬肉這麽貴,他們的這麽便宜,哪怕加上運費和關稅,賣到日本去,也比國內的利潤高多了。

餘思雅覺得這不失為一個賺錢的路子,但田主任當時大部分時候都呆在工廠學習,所以對日本火腿腸的情況也並不了解。

從他這裏弄不到信息,餘思雅心裏升出了一個新的想法。離開田家後,她去書店買了日語方麵的書籍,打算去請教學校裏會日語的老師,先自學一些基本的用語。

餘思雅的日語還沒學好,工廠那邊總算傳來了好消息,田主任將火腿腸生產線的最後一個難題攻克了,不日就可以量產這個機器。

聽到這個消息,餘思雅興奮得半宿沒睡著。他們終於踏出了關鍵性的一步,而且他們以後還會踏出下一步,下下步,在技術上不斷學習進步,花一代人的青春和辛勤的汗水去追趕上發達國家,改變民族的命運!

隻不過這時候,已經接近年關,機器量產也隻能等年後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