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 曾經(1 / 2)





第四百一十七章——曾經

時間仿佛變得凝滯起來,那樣緩慢。

師清漪感覺洛神攥她攥得更緊了,她甚至還能無比清晰地聽到洛神略顯急促的呼吸聲,手也抖得更加厲害。

洛神平素是個性子多麽靜斂的人,她站在那裏,就像深潭的水,隔了迷蒙的水霧,極難看出她這幽靜底下到底掩藏著什麽。

而此刻,師清漪看得一清二楚。

洛神壓低聲音,問她:“……還要繼續往下麽?”

師清漪瞥了一眼手中的冊子,剩下的頁數還很厚,可見夏沉當年記錄了很多內容。

這些內容每一條其實不過是寥寥數語,但聚在一起,就成了塵封已久,不敢去觸碰的層疊傷口。它們在此刻被重新打開,漫長厚重的時光被釋放出來,在飛揚一片的灰塵中重見天日。

師清漪就像瞬間遍嚐了世間無數滋味,心中百般思緒糅雜,隻是點了點頭。

洛神頓了片刻,才道:“……可要歇息一陣,再接著看?”

她聲音裏也帶了一絲顫,顯然正在勉力克製,問話的語氣也是格外的小心,仿佛手中正捧著抹唯一的心尖血,寶貝得不敢讓它跌了。

“……沒關係。”師清漪越是看她這樣,就越是心酸:“我沒關係,你別擔心。”

洛神道:“那我先瞧瞧你的眼睛。”

師清漪明白,洛神要先看過她的眼睛,確認她的情緒起伏尚在可以承受的範圍內,否則她恐怕不敢再讓她繼續看下去。

深呼吸緩和了一下,師清漪自己將覆眼的白紗輕輕扯下,看向了洛神。

洛神仔細端詳了她一陣,又幫她將白紗重新係好。

師清漪勉強擠出個極淡的笑意:“……你看,我沒事吧?”

洛神眸子垂了垂。

師清漪則重新拿起了冊子。

洛神仍舊是握著她的手:“切記,隻是看,莫要多慮。”

師清漪凝望著她,發現她眼角泛著些微的紅,說:“……你才是,不要多想什麽。”

洛神看了她一眼,沉默地伸出手,緩緩翻過一頁。

接下來的幾頁,又是夏沉的一些機關設計草圖,或者是采購材料的賬目,洛神略略掃一眼,就翻了過去,一直到又有文字記載的出現,她的目光才凝住了,指尖觸到冊子的頁麵上,逐字逐句,看得分外緩慢。

“建文三年,夏。她果然如她所言,半個月後,便離開了,走得匆忙。”

這條以後,又很久都沒有類似的文字記錄,隻剩一些和夏沉有關的生活瑣碎。

師清漪快速往下翻看,最終停了下來。

“建文四年,春。她終於歸來了。我先前閒暇時,總在猜她何時會再回來,卻沒想到從夏到秋,從秋到冬,又到了春日,她才回來。此番她離開甚久,我不曉得她在外頭過得如何,不過既然是尋人,世間人海茫茫,想是十分辛苦罷。如今正是工事準備的關鍵時期,家主對我道她會在此多待一段時日,許會待到夏日。”

“建文四年,夏。工事差不多準備妥當,而我已有些時日未曾見過她,去給家主請安時,也瞧不見她的蹤影,這才曉得,她又離開了。”

從建文四年的夏天開始,夏沉的這本冊子裏再也沒有出現任何設計草圖或者賬目,或許他換了另外的冊子來記錄這些零碎。

眼前這本,似乎逐漸成為對夏沉別有意義的一本冊子,往後一翻,直接就是下一條關於那名女子的文字,而這時候已經到了冬天,時間跨度很大。夏沉在建文四年的夏天到冬天這段時間,都沒有往這本冊子上寫一個字,一直到那名女子回來,他才重新開始動筆記載。

“建文四年,冬。我又見到了她,眉眼染著些許疲憊,我曉得這一回,她又是一無所獲。下著大雪,寒風刺骨,她身披銀白的狐裘坐在廊下,望著大雪發怔,身旁擺著一壇酒並兩隻酒盞。看了許久,她給兩隻酒盞倒滿了酒,並用其中一盞碰了碰另一酒盞的杯沿,這才慢慢飲了下去。她許是不勝酒力,喝完以後,便在那咳嗽起來。過了一陣,她望著另外一隻酒盞,喃喃自語起來。我想,她應是醉了。”

洛神看到這裏,閉了下眼,複又睜開,她有些哆嗦的指尖在文字上緩緩摩挲,紙張也隨之輕抖起來。

建文的四年過去,之後就是永樂年間的記載。

“永樂元年,夏。家主將那名女子所繪製的一些機括圖交與我,著我將其製作出來,用於工事之中,她此等巧思,我心中實在歎服。”

“永樂二年,春。今次她回來時,身邊跟了十幾名年輕人,身負弓箭,俱都是仙人般的模樣。家主囑咐我,這些是她的侍從,都是隨行來參與工事修建的,令我好生招待。這些侍從待她十分恭敬,有一次,我聽到其中一名侍從喚她‘殿下’,侍從們隻是私底下這般喚她,我明白她並不願旁人知曉,便從未與人言,隻當我不曾聽見。”

師清漪胸口起伏得越來越明顯了。

從夏沉的文字記錄來看,那名女子所要修建的工事規模一年一年地在擴大,而在這一年一年裏,她監工一段時間,就離開,之後再回來,每一次她都是帶著希望離去,而每一次,又是失望而歸。

春夏秋冬,四季更迭。

一年,一年,再一年。

這些年的光陰,在夏沉的這些文字記錄裏,轉瞬就過去了,不過是閱讀幾段文字的功夫。夏沉隻是個旁觀者,記錄者,他永遠也不會知道,這些光陰在他所見到的那名女子身上,是怎麽真正流逝的,流逝得有多緩慢,夏沉也永遠體會不到。

而一直到永樂六年,這時候工程已經修建多年了,可見工程龐大。而這一年的春天,夏沉看到了他這輩子難以忘懷的一幕,關於這次所見,他花費了很多段落的筆墨來做記載,甚至在冊子這一頁還夾雜了幾張圖,可想他心中的驚詫和激動。

看到這些圖,師清漪和洛神相互看了一眼,臉色有了變化。

這些圖上畫了一些金色的翅膀,一共有雙翼,三翼,四翼和六翼四種,它們和一水之前做的那些金色小翅膀的結構排布,幾乎是一模一樣。

“永樂六年,春夜。弟兄們都散去了,我想起工事中尚有一處機括未曾調整好,夜裏總也惦記著,便折返回去。我走入深處,瞧見眼前隱有燈火,誰想竟見到了她與她的那些侍從們,地上刻著巨大的圖案。我慌忙躲起來,隻見她伸出手虛空握了一把,手中竟憑空多了十幾支金箭,我不曉得這些金箭是如何來的,仿佛是她自身氣息凝結,我大為驚詫,暗忖家主當年許不是說的玩笑話,她莫非當真是什麽神女?

她的侍從陸續行至她麵前,躬身將金箭領走。觀望片刻,這些侍從後背竟是各自抖開了金色光翼,華光粲然,我畢生未曾見過這般瑰麗之景,但見其中有些是雙翼,有些是四翼,最多為六翼,他們飛往高處,往地上的圖案上射箭,金色羽箭沒入地麵,融入圖案之中,再也尋不見。我曉得她是布陣高手,此番應是在布置什麽陣法,但此等陣法,我此生聞所未聞。

侍從們降落下來,收了他們的羽翼,跪在她麵前。

我在心中暗想,她既是他們的主人,莫非也有羽翼不成?我發覺他們羽翼數目各有不同,隻是她並不曾展翼,不知她羽翼到底幾何。

眼前所見,於我而言,如同夢境一般。她朝我這邊望了過來,我以為她瞧見了我,大驚,她卻轉身離開。

回到住處,我耐不住心中激動,將所見的羽翼模樣一一繪製下來,待我繪製四翼時,繪了半邊,不成想紙張卻被人輕易拿走,我心中駭然,回頭一看,卻是家主。家主看了,蹙眉道:‘你怎曉得三翼?’

那圖紙上我準備繪的是四翼,隻是右邊才將將妥當,左邊隻得單片,我大驚:‘我不曉得什麽三翼,此圖左邊我並未畫完,請家主賜罪!’家主這才道:‘原是如此。’聽家主話外之音,應當的確是有三翼存在罷,我並未見過,此番竟算歪打正著。家主神色肅穆,向我道:‘她先前瞧見了你,著我前來看看,你今日所見,斷不可向外人言。’

她當時果然發現了我,卻並未當麵拆穿,我冷汗涔涔,卻又十分感激於她。家主也並未嗬責我,他對我信任,我定不可辜負家主。”

“永樂七年,秋。她又是許久才歸來。今次歸來,她眉間似又添了幾分愁苦,想是她所尋之人仍杳無音信。秋夜蕭瑟,她在院中石桌上擺了棋盤,獨自一人下棋。我瞧見那棋盤對麵似擺了什麽物事,定睛看去,才曉得那是銀白色的發帶,我實在不解,她這難道是與束發用的發帶對弈麽?下了一陣,她伸手將那發帶纏在腕上,吻了吻,之後趴在桌上,雙肩輕輕聳動,似是哭了。”

洛神的手倏然握緊,她手背白皙似雪,現在因為握得太過用力,青色的血管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冊子一頁一頁翻過去,夏沉對那名女子的記載仍在繼續,一直陸陸續續記載到了永樂十三年。

從夏沉的文字中可以看出,從永樂十三年開始,又有了新的變故。

“永樂十三年,新春伊始,她便匆匆離開。”

“永樂十三年,夏。家主言說她歸來的日子近了,我不免期盼起來,近年來她離開的時間越發久了,我甚少有機會見到她。”

“永樂十三年,秋。家主所說的日子早已過去,她卻並未歸來。”

……

“永樂十四年,春。她仍舊未歸,家主與我都十分擔心。”

“永樂十四年,冬。未歸。”

……

“永樂十五年,冬。未歸。她不曉得去了何處,音訊全無,家主道工事接近完畢,按理她應會回來監工,但卻並未歸來,家主憂心她遇到了不測,曾遣人外出尋找,卻杳無音信。”

而翻到永樂十六年的記錄,更是觸目驚心,有關這一段的記錄,夏沉十分憤怒,字跡非常潦草,紙上都是血跡,而就是從這時候開始,他並不是像以前那樣當天記錄,之後的記錄屬於他的回憶。

他遇到了麻煩,成功逃出,安頓以後,才對那一年的情況進行了補錄。

“永樂十六年,秋。我已尋到了安全之處,回想先前所曆,恨不能將那些歹人剝皮拆骨,挫骨揚灰!工事共分內外圍兩處,我隻參與外圍修建,豈料外圍竟遭人突襲,對方人數眾多,我方死傷慘重,待我尋到家主時,家主已渾身是血。我瞧見他心口破了一個大洞,似是被人掏開的,我也瞧不清楚,那瞬間我以為家主的心臟已然不在了,我很懼怕自個怎會這般想,若家主沒有心,他又怎會站在我麵前。我哭起來,家主斥責我道:‘男子漢大丈夫,隻可流血,又怎可流淚!’他言罷,又遞給我一物,道:‘你快些帶你妻兒從暗道逃出去,我交給你一樣物事,若她歸來,你交給她,切不可落入外人手中!’家主令我立誓,我強忍眼淚立下重誓,今生定會誓死謹守此諾。我與妻兒如今安穩,卻不知家主生死如何。”

“永樂十七年。我身染重疾,恐無法踐行家主之約,眼看時間所剩無多,我需早做打算。縱我身死,我還有後人。她既是神女,我相信總有一天,她會回來的。”

“永樂十九年。墓葬已修好,我的日子也沒幾日了。今次回望曾經,終究不悔。原本想將此冊付諸一炬,然其中多有此生難遇之景,恍若夢境,心中不舍,便讓它陪我一同入墓,塵封過往。”

記錄到這裏,結束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