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 大勝還是小勝(1 / 2)





兩軍對壘。

在近乎勢均力敵,亦或是不清楚對手虛實的情況下。

為將者但凡懂得一些用兵,都會先派一支數量較少的先鋒部隊出戰。

一來,可以試探出對方士兵的實力,再恃機調整戰術。

否則,一上來就貿然全軍壓上。

萬一不敵,又或是中了對方的圈套,再想全身而退可就難了。

而若是雙方實力接近,則這場初次交鋒還可能獲得另一個好處。

提振士氣!

前提是,必須打贏了。

可別小看士氣這個東西。

這個時代的戰爭,大多都是短兵相接,極其考驗作戰士兵的膽量和意誌。

而士氣的提升,能夠大幅提升他們必勝的信念和勇氣。

一支軍隊,倘若有了這種精神上的加持,往往可以在戰場上創造奇跡。

譬如,東晉時期。

晉國大將桓溫率軍進攻成漢。

因為勞師遠征,桓溫的隊伍抵達益州成都時,已經是人困馬乏,強弩之末。

不出意外,以逸待勞的成漢部隊,直接擊潰了桓溫的前軍,甚至連前將軍也殺了。

按說這個時候,東晉軍隊大敗,唯有撤退一途。

當時桓溫也是這麽覺得,知道再打下去要出大事,急匆匆命令鳴金收兵。

誰知,負責發號施令的號兵,因為慘敗之下慌了神。

硬是拿錯了發號的道具,把鳴金變成了擊鼓。

眾所周知,古代打仗,擊鼓就是進攻的號令。

就因為這場烏龍事件,導致後麵不明真相的東晉軍隊,以為前軍打了勝仗。

士兵們為了搶奪軍功,一個個士氣大振,爭先恐後往城裏衝鋒。

結果,原本大勝的成漢軍隊,硬是沒能擋住這群立功心切的‘投機分子’。

被東晉軍隊直接衝垮,莫名其妙的一戰崩盤。

這樣的結果,就連主將桓溫也是一臉懵逼。

由此可見,士氣這個東西的玄妙。

當然,桓溫的這場奇跡之戰,並不是輕易就可以複製的。

尤其是眼下這一戰。

交戰的雙方,不僅對峙的距離極近,而且所處的位置也是一馬平川。

兩邊有多少人,戰鬥的情況如何,雙方士兵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所以,想要奪得功,雙方的先鋒隊都必須鉚足勁。

這也是達旺族長最不能理解楚嬴的地方。

明明至關重要的第一戰,為何卻要假裝不敵敗退?

這樣一來,對於士氣不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嗎?

縱然心中一萬個不願意,但他也知道軍令如山的道理。

尤其是之前他想撂挑子時,楚嬴那淩厲的眼神,讓他至今心中都發毛。

一個最多二十出頭的年輕人,竟能僅憑眼神,就將他這個中型部落的一族之長給鎮住。

他知道,此人絕不簡單。

所以,達旺沒敢違背楚嬴的命令。

在雙方互相拚殺了一陣子後,他用力砍翻一名敵人,隨即抬頭查看。

眼看火候差不多了,再打下去,可能真要深陷泥潭。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