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疑雲(2 / 2)

紹宋 榴彈怕水 2426 字 剛剛




而隨著燭火搖曳,殿上二三十人也一時嚴肅靜聽。

“韓世忠出南陽,走武關,去長安。趙玖當先而言。

“臣附議。呂好問立於殿中階下,當先做答,其餘三位宰執也齊齊拱手行禮,表示附議。

當然附議!難道還要反對?

這本就是二選一的事情,利弊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本就是要趙官家當場選擇一個出來,然後宰執們附議,來達成一個中樞決斷。

所以一言既出,便無人再爭論此事,旁邊相候的小林學士等近臣,也已經按照昔日淮上八公山舊例,當場開始擬旨了。

官家決斷,宰執讚同,內製發詔,詔成,便是一道代表了帝國最高權威、不可置疑的軍國政令。

“官家。

趙官家先做了一個戰略決策,剛要繼續說下去,禦營都統製王淵忽然出列,當眾提醒了一件小事:“武關守將辛興宗與韓世忠仇怨,人儘皆知,軍國重事,須做提防,莫要生無端之變。

趙玖心下恍然,麵上醒悟,卻是當場扭頭對正在書寫旨意的近臣下令:“翰林學士林景默。

“臣在!林景默心下一突,但身形不急不緩。

“旨意完備,你便親自送去,然後朕再與你一麵金牌,務必隨韓世忠進發長安,保證沿途不生事端。

林景默平靜俯首稱命,然後繼續低頭書寫旨意。

“非隻如此。得到提醒的趙玖複又連連吩咐。“著翰林學士李若樸去陝州李彥仙軍中,殿中侍禦史萬俟卨去濟州尋嶽飛,中書舍人範宗尹去徐州尋張俊……起居郎虞允文去白馬津尋張榮……此去軍中,皆有金牌代朕權威,但不許乾涉軍事,是要你們協調各軍矛盾,和緩地方與軍中不妥。

被點到名的,有李若樸、範宗尹在場,當時稱命。

但戶部尚書林杞複又提出,虞允文既是張榮女婿,便該避嫌,且其人資曆過淺,當不得此任……關鍵是,張榮那裏眼下局勢正常,沒必要將女婿送過去以示誠意,這樣,非但顯得局勢過於緊張,也顯得不夠信任張榮翁婿。

本就對這個任命有些遲疑的趙玖即刻醒悟,複又更改人選,乃是讓一位監察禦史喚做李若虛的,也就是李若水和李若樸的另一個兄弟,出白馬津以作協調……而這便是朝議的目的了,真是需要扔硬幣一般的決斷自然是趙官家來做,但不耽誤大臣們拾遺補缺。

而此事既罷,趙玖複又決斷,禦營後軍不發,依舊坐鎮東南……這事雖有波瀾,但還是在宰執們的擁護下一並從容通過。

“至於陝州方麵……

終於來到最後一個關鍵問題,趙玖卻反而有些平靜下來。“陝州方麵,當發禦營中軍左右副都統(王彥王德)一並西進,以作支援。

“若禦營中軍西麵支援,則東京如何?禮部尚書朱勝非忍不住出言詢問。

“先讓嶽飛分部分兵馬過來協防。趙玖坦然相對。“其實,便真有金人大隊兵馬來取東京,也不可能從天而降的……要麽從北麵渡河過來,要麽從東麵京東繞過來,要麽正是從西麵陝州過來……但無論從何處來,隻要咱們調度妥當,以眼下禦營兵馬布置來看,總是能來得及調兵應對的。反倒是若因完顏婁室忽然南下,失了方寸,這個不敢,那個不能,恐怕才正中了金人下懷。

朱勝非當即不語。

“而且朕想過了。趙玖越說越冷靜。“完顏婁室此番南下,雖詭異極多,但無論如何,在他增兵之前,他的兵力就擺在那裏,依照李彥仙來報,就是大略四五萬,依照河北太行山的情報,河北諸猛安謀克未動,他西路軍還要分守太原、延安、河中府等重鎮,那他一時能動的兵馬也就是這四五萬……而這般兵力,對上咱們眼下花了一年的軍事布置,他若攻長安,則陝州不可顧;若攻陝州,則長安不可顧;若兩麵並取,則兩麵不可得!

殿中一時氣氛稍緩,便是劉子羽、胡閎休、王淵等殿中知兵之人也都緩緩頷首,以示讚同。

“而且不光是這樣,趙玖繼續講到。“依著朕看,不管他取哪裏,隻要不能一擊得手……便是能一擊得手也無妨……因為咱們兵力擺在那裏,隻要妥善布置,讓東西兩麵大軍從容合力,妥當救援,協力夾擊……不敢說勝,但總該能將他逼退的。

殿中氣氛愈發釋然,幾名一直沒資格吭聲的軍將也都趁機叫嚷,好展示自己的忠心與魯莽。

當然,一陣鬆弛之中,還是有人忍不住表達了一點反對意見:“官家,眼下各軍雖說都是朝廷兵馬,大多也有禦營稱號,可因為帥臣權大,錢糧兵馬升遷一應自為,實際上卻是自成派係的。譬如說,私底下如李彥仙部卻乾脆是號李家軍或陝州軍的,韓世忠部則號韓家軍或淮西軍,嶽飛部、張俊部也自然是嶽家軍張家軍。而西軍眼下雖略顯虛弱,卻也是獨立成軍上百年,自有精銳與底氣的,那敢問朝廷憑什麽讓他們聽從號令,真就妥善布置,然後甘心情願耗費自家那份兵馬錢糧,去妥當夾擊,救援他人?一旦朝廷有令,他們或許不敢公然抗旨,但陽奉陰違,就是不去又如何?隻憑朝廷派出了幾個隻會舞文弄墨的學士、舍人,便能逼著幾萬大軍去跟完顏婁室那種當世名將硬碰硬嗎?

說話之人,乃是曲端,但出乎意料,此言既出,上下居然頗多頷首,並無人怪他言語中輕視那幾位近臣,並對幾位帥臣略帶惡意……因為曲大這話說的乃是實情,大宋軍中曆來如此不堪,坐視友軍覆滅更是傳統藝能。至於眼下帥臣權大,民間有此番稱呼,也都是無誤的。

而趙玖卻似乎早有所料,便也乾脆在禦座上說出了自己最後的想法:“所以,朕準備以宰執留守東京,朕本人則親往西京洛陽坐鎮……因為非朕臨前,無人能把控韓世忠、李彥仙、西軍、禦營中軍各部合力為之……諸卿以為如何?

ps:這章發之前,起點後台顯示,本月更新14.7萬字……完成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