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有初(2 / 2)

紹宋 榴彈怕水 4474 字 1個月前




賀鑄愣在當場,但胡寅卻沒有任何多餘反應,隻是微微點頭:“我知道。

而勾龍如淵稍作沉吟,卻又微微歎氣以對:“胡尚書讀過《禮經》嗎?

賀鑄剛剛回過神來,然後再度懵住……這都什麽話?

倒是胡寅,依然麵不改色:“六歲時讀過。

“《禮》有言:夫魯有初。還有令尊講學時也曾引用《列子》的話說:太初者,氣之始也……胡尚書應該是知道這個‘初’的意思吧?勾龍如淵繼續認真詢問。

“知道,乃是說萬事萬物皆有緣由和開始的意思。胡明仲依然從容以對。

也就是從此時開始,徹底糊塗的賀鑄明智的放棄了插嘴的意圖,老老實實坐在那裏聽這二人對話。

“胡尚書,在知道‘凡事必有初’這個道理之前,下官曾在州郡沉浮十幾年……勾龍如淵喟然以對。“明明認認真真做事,明明努力去揣摩上頭的意思,卻總是因為這個因為那個不得伸張,反而屢屢一沉到底。後來隨著年紀增長,才漸漸想通了這個道理。雖說再後來因為靖康之變,為大局所困,還是一時不能飛黃騰達,卻終究能窺的朝局真諦,不至於渾渾噩噩了。

胡寅看了看對方,認真再對:“這個‘初’這麽厲害嗎?

“凡事必有初,如果能根據事情的‘初’去作為,那事情總會很簡單,反過來說,沒有看懂事情真正的‘初’在哪裏、是什麽,那一定會陷入疑難之地。

勾龍如淵沒有理會對方的嘲諷,而是愈發感慨不及。“從小事上來講,當日泉州番寺一案的初便在於官家老早便展示過警惕番商的態度,不願予他們皇家文書旗幟,可笑其餘官吏皆以為朝廷會為了一點商稅而姑息養奸,卻根本沒想過官家的脾氣始終一如既往。再從大局上來講,朝廷的初便在於靖康之變……有了這個‘初’,自然就明白,為什麽朝廷人事上新舊兩黨不複存,而是戰和、攻守、急緩之爭;也自然醒悟,為什麽官家與兩位太上皇帝會有這般齟齬;更懂過來,為何朝廷大政皆在宋金之戰上了。

“不錯。胡寅當即頷首。“你說的是有道理的……建炎以來,國家政治、風氣、人事一改,根源皆在靖康。便是泉州番寺一案,也是你相隔千裏,窺的原初。

“還有,為何戰和之間是戰?攻守之間是攻?急緩之間是急?其實也都有‘初’。勾龍如淵抬起左手,右手扳起左手手指,一一認真言道,同樣沒有因為對方的認可而稍有鬆懈。“如陛下繼位,這是第一個‘初’,他得位意外,必須要言戰以正名,而又遭橫變,所以常有非常之舉……

“淮上扼守,是第二個‘初’,一朝稍阻女真疲兵,知女真亦有力儘之態,明中國之大未必可不守……

“移蹕南陽是第三‘初’,曉示內外絕不苟安、寧死不屈之心……

“還於東京是第四‘初’,明海內宋之未亡……

“堯山拚死是第五‘初’,使天下知中國尚有可為……

“一初疊一初,待到堯山之後,北伐大勢便已經不可更改,可笑還有些人想降、想和、想守、想緩,卻不知道,事情早已經注定。勾龍如淵收起用來計數的手掌,搖頭以對。“下官也就是從那時開始,再無顧忌,以至於行事皆能遂中樞大略……所以,轉仕順利……然而,下官明知這‘一初疊一初’,知道官家用人之‘初’在哪裏,卻還是鬼迷心竅,做了這種事情,也是同樣可笑!

“你到底想說什麽?胡明仲終於不耐煩起來。

“下官想讓胡尚書轉告官家幾件事情……

“說來。

“其一,下官是曉得國家大政的,一朝行此齷齪之事,著實是權欲迷了眼睛,還望官家能稍留下官有用之身。

胡寅一聲不吭,隻是冷冷去看對方,便是旁邊的賀鑄都忍不住斜眼去看這位同僚。

“其二,設立六科是必要的,但應該把重點放在對六部的監管與考核上,而非是監督與刺探人心……因為我勾龍如淵隻是個才入京不過月餘的小人,朝廷上下一時失察,沒有看出來我,是很尋常的事情,請不要就此懷疑中樞官吏這麽快就變質。

胡寅終於頷首,但臉色一點都沒變:“這件事,我一定會進言官家。

“其三。勾龍如淵繼續認真相對。“六科既設,本身是台諫的延續,製度之初便在諫院,應該歸於禦史台。

胡寅終於臉色稍緩。

“其四,官家下江南是對的,因為地方人心才是真正的初,但既下江南,與其抱雨露之心,不如持雷霆之力;與其探士大夫之心,不如觀風俗士氣;與其觀名城大郡,不如窺鄉野田土;與其看商稅礦產,不如察田賦勞役……

“這後麵一串也是‘初’的學問嗎?胡寅終於發聲。

“是。勾龍如淵微微欠身以對。“前者是末,後者是初……能循初,就不必在意末了!

“那你這番話的‘初’,其實還是其一了?胡明仲坦然追問。

勾龍如淵沉默了一下,點頭相對:“是……但於官家而言,於朝廷而言,下官的初反而隻是末,下官的末,或許能成為官家的初……請胡尚書護臂轉達下官這番言語。

“我這就與何侍郎一起去見官家。胡明仲沉默了一下,起身以對。“我自幼過目不忘,你的話我一個字都不會改,何侍郎會如你願做見證……你是在此處等候,還是回家等候?

賀鑄徹底明悟,趕緊起身。

而勾龍如淵想了一想,也起身懇切拱手:“下官就在此處相侯。

胡寅點了點頭,便與一聲不吭的賀鑄一起離開公房,揚長而去了。

去了大概半個時辰,賀鑄沒有回來,胡寅也沒有回來,卻是大押班藍珪引幾名禦前班直抵達了工部大院……後者甫一進入尚書公房,便對著渾身顫抖的勾龍如淵乾脆出言:

“官家口諭:勾龍卿既知朕之初,便也該知道朕素來喜歡肆意無度,舍初留末。

言罷,這位內侍省大押班直接轉身離去,再不回頭,隻留下勾龍如淵徹底失聲於房內……他哪裏還不知道,自己最後一絲掙紮也沒有成功?

然而,勾龍如淵始終還是留了一絲求生欲的,這一日,他在公房內足足等到天黑,以冀希望於胡寅和賀鑄能回來跟他說上一句話。

然而,一直到天色黑的不能再黑,卻始終無人歸來,而勾龍如淵也隻能在門前兩位禦前班直的逼視下失魂落魄轉回家中。

回到朝廷發下的新舍內,這位新任大理寺卿喚來妻妾兒女,直言自己命不久矣,乃是將家中存的國債、金銀一並分出,並讓這些人明日一早便出門歸川蜀故鄉……而等到翌日天明,妻妾兒女們被仆役驅趕出門,掩麵而走,勾龍如淵自己幾度欲死,以求體麵,卻幾次不能下手。

最後隻能困於家中,坐以待斃。

真的是坐以待斃……這一日,工部右侍郎賀鑄依次往都省、樞密院、禦史台、刑部,當眾舉證,言大理寺卿勾龍如淵構陷同僚,離間君臣,還諉過於太上道君皇帝,分離天家,欺君罔上,罪在不赦。

一時朝堂嘩然。

而因為是大理寺卿犯案,所以直接移交刑部處置,當日下午,兩名刑部小吏便帶著兩名獄卒來到勾龍府中,直接將勾龍如淵牽出府邸,發入刑部獄中。

所謂拿一秘閣大臣,如牽一雞犬。

這下子,乃是朝野嘩然了。

事關重大,無人敢怠慢,僅僅是又隔了一日,刑部尚書馬伸便以禦史中丞為見證,以三位禦史為輔,親自開堂詢問,當場傳喚尚書胡寅、侍郎賀鑄,以及被截留的福建鄉人,對照‘推勘(調查審問)’。

待得到供狀無誤後,未及中午,又直接一式三份,分別送達禦史台、都省,以及走樞密院轉入禦前。

趙官家片刻不停,當即批複:

“勾龍如淵包藏惡意,以私心而欺君罔上、構陷同僚、禍亂國家,而無複人臣之節、同列之誼、官職之操者,未有如此人也!當此戰時,應行軍法,追毀出身以來文字,斬立決!

批複迅速從內侍省轉回,而都省、樞密院則直接在批複的文書外加上了東西二府的封條,宛如處置什麽尋常旨意一般。

而與此同時,對崇文院那邊反應毫不知情的禦史台上下得知官家批複消息後,卻明顯猶豫了一下,這才在烏台召開內部會議,待到傍晚才得到一個一致意見,乃是建議趙官家將此事拿到下次朝議進行公開討論。

隨即,李光親自將文書帶入崇文院,尋到樞密院,要求值守官員將文書明日一早即刻轉入內侍省。

卻不料,翌日上午,這封唯一公開反駁官家旨意的文書尚在流程之中時,一隊禦前班直便直接進入刑部大牢,先是出示了全部合法公文,將癱成一團肉泥的勾龍如淵拽出,拎到宣德樓前,然後便當眾公布罪行,隨即一人按住,一人揮刀,宛如之前此地殺那匹禦馬一般利索,直接將這位前日還是秘閣大員斬首示眾。

待刑部尚書馬伸與禦史中丞李光得知訊息,匆匆攜手趕到現場後,卻驚愕發現,此時連地上的血跡都已經洗乾淨了,隻有那個早已經腐爛到隻剩骨頭的馬首,掛在宣德樓上,被熏風吹動,居然一時嗚嗚作響。

剛剛還在討論是不是要讓勾龍如淵‘徒遠地,不赦’的二人也是徹底無聲。

又過數日,朝廷透過內部文書、邸報發布了官家與宰執共議結論,設立六科,意在考核,不在監察,收於禦史台諫院。

又過數日,就在前線再度發起輪戰之際,邸報卻度刊登了趙官家另一道旨意,乃是說‘凡事必有初,朝廷中興之初不在中原,不在兵戈,乃在江南,乃在士民’……官家將於七月啟程,率一千五百禦前班直,兩千禦營騎軍,南下巡視荊襄、東南,並委國政於諸宰執、秘閣。

PS:繼續獻祭,《三國從殺出長安開始》,寫劉焉長子劉範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