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堤坡麵理(2 / 2)

紹宋 榴彈怕水 7908 字 1個月前




然則,轉念一想,大河終究是大河,雖在枯水,雖隻是一道分叉,猶然壯麗如斯,猶然舟船橫行,使幾十萬大軍望河興歎,不能有絲毫寸進。

與此天時地理相比,區區人事究竟算什麽?又該以何等心思以對大勢?

是該學那南麵趙官家邸報上的言語,奮起人定勝天之心,還是該順流而下,一散了之?又或者儘人事而聽天命,循力而為呢?

恍惚間,這位金國執政親王,居然一時又有些癡了。

不過,正當這位四太子習慣性感時而歎時,忽然間,太師奴不顧禮儀,直接拽動兀術往河堤上而行,兀術回過神來,也見到河中有兩艘船徑直往岸西邊過來,且船上人物在兩岸輝光之下明顯有光影閃動,儼然是著甲的宋軍精銳。

或許是來渡河偵查的宋軍小隊精銳,雖然看起來不是衝著自己來的,應該沒大危險,但君子不立危牆之下,也沒必要……兀術一邊想,一邊匆匆與太師奴等侍從登上河堤,準備折返。

而這個動作,反而暴露了他們的行蹤,那兩艘船反而直接朝著這邊蕩來。

待到兀術來到河堤這一邊,也聽到了河堤另一側船隻碰撞薄冰的聲音,便要翻身上馬,可也就是此時,那一邊卻主動帶笑開口了:

“不知是金國哪位將軍,夜間不去睡覺,卻來河邊觀景?”

兀術聽到對方聲音洪亮,言辭從容,知道遇到了宋軍大將,卻是心中微動,一麵上馬,一麵朝太師奴等人示意。

太師奴等侍從趕緊彎弓搭箭,以防萬一,同時親自取下一麵大盾,翻身上馬來為兀術遮掩,而隔著一個河堤土坡,對麵也是弓弦聲、甲胄嘩啦聲不斷,儼然也在準備。

而待太師奴等人預備妥當,兀術方才在馬上笑對:“大金國樞密使、魏王完顏兀術在此,不知道是宋國哪位將軍,與俺同般情調,深夜臨河觀景?”

對麵明顯有些騷動,但很快便立即安靜下來,然後之前那將繼續輕鬆笑言相應:“大宋河北路元帥、禦營前軍都統嶽飛在此!四太子,難得相逢,何妨過堤坡這邊一敘?”

兀術也是懵了一陣,太師奴等人同樣嘩然片刻,但很快,兀術便苦笑相對:“早就聽人說,嶽元帥弓馬刀槍,河北第一,便是在軍中,也隻是因為資曆緣故被韓郡王稍壓一頭……你這般萬夫不當之勇,俺此時過去,怕是要被一箭串了……嶽元帥若有心,何妨過來這邊,俺必定好生招待。”

河對岸那人,也就是嶽飛,聞言愈笑:“四太子莫要哄我,我便是武藝再強,這般距離,女真重箭吃上一下,不死也要殘廢……何必自找沒趣?”

“也是,也是。”兀術連連頷首,一聲歎氣,卻又若有所思。“若是這般,咱們就不握手言歡了,隔著堤坡聊一聊?”

“聊什麽?”黑夜中,嶽飛捏著背後硬弓,不知為何反而肅然。“事到如今,四太子要與我講道理、論時勢嗎?”

“就算是兵戈相見了,為啥不能講道理?”兀術不以為然道。“何況,今日夜半堤坡相逢,咱們雖不能蒙麵,卻也算是難得機緣,而且便是說的不對、不好,也不至於憂心丟了士氣、惹來彈劾。”

“四太子會錯意了。”嶽飛喟然以對。“我不是覺得此間不能說話,但有些話委實沒必要多言……女真侵略中國,殺我百姓,劫我財物,毀我城池,奪我疆域……難道還有道理嗎?”

“將軍上來便是個糊塗話。”兀術冷笑以對。“兩河昔日是宋國領土,今日是金國領土,以前你們自稱中國,但失了兩河還算什麽中國,隻能算半個中國,反倒是大金國,如今占據兩河,建製度、開科舉,尊孔而重儒,難道不也是中國之邦嗎?”

“狄夷之輩,沐猴而冠,也能稱中國?”嶽飛狀若不屑。

“這就更糊塗了。”暮色之中,盾牌之後,馬上的兀術依然不氣。“人家契丹人不過據燕雲之地,便可稱中國大邦,承華夏之統,便是你們也都認了,而大金如今全據兩河,憑什麽不能稱中國?須知道,這正統之源,本在統,不在正……所謂南北朝時,北魏據漢土而漢化,乃為正朔,隋唐承之而統天下,宋齊梁陳之流,則反過來淪為割據逆時之邦,與今日何其相像?便是不論這些,你說我們自方外侵略,可你們大宋太祖行齷齪之事,奪柴氏基業,也配說大金得國不正嗎?”

“四太子所言似乎有幾分道理。”出乎意料,嶽飛居然坦誠。“但說到這裏,飛也不能不與四太子說個清楚了……你說正統之源在統不在正,那敢問,女真竊據兩河,視民為奴,厲行酷法,使百姓不惜拋家企業,或南渡求生,或反上太行,皆不下百萬之眾難道是假的嗎?更不要說,你們曾在此地屠戮為常,使四野腥膻……這也算統嗎?”

“那是初來,一國之興,難免刀兵之事,大金也是一日日方成的。”兀術脫口狡辯,但剛一出口就後悔了。

“所以,四太子以為金國屠戮難免,而大宋一百多年前得禪位而不正?”嶽飛冷笑。

“俺本意也不過是大哥莫說二哥,大家一般可笑罷了。”兀術訕笑以對。

“是啊。”嶽飛繼續冷笑不停。“四太子以為國家正統在統不在正,結果大宋統了一百多年,文華風流,國家生民滋衍億萬,竟要與統轄兩河十年,殺戮了三五年、暴政了三五年的金國一般可笑……卻不知到底是誰可笑?!”

兀術避口不語。

“況且。”嶽飛聲音愈發清亮。“我便是今日認了大宋得位不正又如何?今日大宋之道統,難道還在百年前的位子上?難道不是我們官家率億萬之眾,驅除韃虜,恢複中華,一並四海之上?白馬紹興之後,我們官家自有明言,國家漸有新舊分野,你那所謂金國與之前的舊宋相比,都顯可笑,還敢與今日之新宋相提並論?你怎麽不拿蟲豸跟熊虎比,說二者同類?”

“嶽元帥。”兀術終於也肅然以對。“俺念你是一國元帥,必有高論,誰料竟出如此粗鄙之語?”

“本是四太子要與我說話的!”嶽飛隔著河堤,毫不客氣。“況且,你那大金但有半點說頭,何至於自取其辱?”

兀術一時氣結,雙方也各自隔著堤坡沉默片刻。

而片刻之後,兀術方才冷靜,卻又換了個說法:“這些花裏花哨的事情本是書生的言語,咱們都是在軍伍中廝混的,本不該多言的。至於說大金國有沒有倚仗,嶽元帥,俺們大金當然有所恃,你身前、我身後,這數十萬金國精銳難道不是倚仗和根本?現在的情況是,兩國軍勢其實相當,隔河對峙已經成了事實,可俺們屢次要與你們議和,你們卻都不理,反而要傾國之力渡河來攻……俺看你們邸報,也曉得一件事情,那就是你們為此戰,幾乎是窮儘搜刮之術,勞民傷財,竭澤而漁,而且前方禦營,後方士大夫,渾然兩立,國家幾乎分裂,這值得嗎?便是將來成了,你們又要多少功夫使國家穩定合一?”

言至此處,兀術停住等了一下,半晌沒有聽到回應,才稍微頓了一頓,繼續言語:

“而且,真就渡河來攻,難道宋軍便能望風披靡的嗎?不說別處,隻說你這裏,冬日天寒,軍也好、民也罷,本該各自安於家中,燒炕過年,結果你卻將十餘萬軍民將士,拉到曠野之中,還要他們大半夜的辛苦沿河頂風搗冰……而且搗冰也隻是敷衍手段,關鍵是你部已經陷入內外交困之地,待過三五日,河道例行封凍,俺大軍壓上,咱們不說勝負,隻說屆時兩軍不知道多少無辜就此喪命,你於心何安?”

兀術再次等待,對方依然無聲,這讓四太子心中略作鼓舞,便繼續言語不停:“俺也知道,嶽元帥是河北人,是相州人……十年前,大軍南下,攻克相州的正是俺……所以俺曉得嶽元帥想收複家鄉的心思,但為一己之私,而使天下流血漂櫓,這也算是為將之德嗎?!”

兀術三次等待,聽到對方還是無聲,更加振奮,表演繼續說話:“嶽元帥,你聽俺一言……”

“兀術!”

就在這時,對麵的嶽飛忽然開口,其聲之大,隔著一個堤破,猶然嚇了完顏兀術一驚。

而一驚之後,兀術卻也失笑:“聽著呢,嶽元帥請講!俺正等著呢!”

“你此番所言,有些話語,確實辯駁不得。”一聲怒喝之後,嶽飛反而平靜。“譬如你說一旦開戰,不論勝負,兩軍不知道有多少無辜喪命……誰能駁斥呢?”

“是啊……”

“但不能駁斥,不代表沒有言語對你。”嶽飛繼續凜然言道。“我唯一可對的,便是告訴你,屆時將士軍民拚死為國,我嶽飛既為軍伍,也必然在其列、當其先!勝則同勝,敗則同敗,若戰死沙場,魂則同歸嶽台,身則同化青山!而若僥幸存活,也必將合其餘生人,撫傷恤死,然後同心戮力,再建太平!此言,可對天日,可對河山,可對身後十餘萬軍民,也可今夜對你!”

兀術沉默不語。

“至於你說戰和之事……這種道理,你既看邸報,便該曉得,其中道理說上三天三夜都不止,足以駁倒你幾十遍。”嶽飛依然平靜,卻言語漸漸鏗鏘。“但今日我不想說大道理,隻問你幾句話……兩國交戰十年,不是你們先大肆屠戮劫掠的嗎?不是粘罕和你二哥斡離不搶著南下的嗎?為何你們強盛時便要屠城掠地,就要劫財殺人,到了如今我們來攻的時候,便要說什麽以和為貴?!靖康之恥,才隔了十年;兩河淪陷,才隔了九年;中原屠城,才隔了八年,居然便要我們裝作無事,直接忘掉嗎?!事到如今,你講這些,到底何用?須知,既敢為腥膻之事,便當有受刀兵之悟!”

兀術依然沉默,但拎著盾牌挨著他的太師奴卻借著遠處火光清晰看到,這位四太子的嘴角已經微微抽動。

而抽動之後,這位金國四太子到底是按下種種翻騰之意,咬牙切齒:“如此說來,還是要刀兵上見分曉了?”

“我本就是此意,反倒是四太子,無端扯些歪理,逼我與你隔著堤坡講話。”嶽飛的聲音恢複了從容。“至於說此戰……四太子,我還有一言,你到底是哪裏來的信念,覺得能搶在我破元城之前先破我營壘?我軍雖少,卻如龍似虎,不似你們那些女真人,個個如騎在馬上的矮腳蛤蟆!五六萬蛤蟆也指望跳過此河?!”

兀術目瞪口呆,竟不知道該如何回複。

但很快,不待他回複,便聞得河堤對麵一陣嘈雜,然後明顯聽到船隻啟動與甲胄摩擦之聲,片刻之後,這位四太子剛要再說話,複有聞得一個與之前不同的聲音:

“金國魏王殿下,我家元帥已經走了,他說,夜間匆匆一會,雖不歡而散卻也不能失了禮數……故將佩劍留在這裏,算是贈物……”

兀術被弄得不上不下,也不知道該不該道謝,或者再轉贈個什麽東西,卻又聞得對麵繼續言道:“他還說,大宋上下,自韓郡王以下,欲活剮了魏王的人不計其數,若是魏王兵敗,不妨念在今日堤坡之交,用此劍自刎,將來屍首被爭搶起來,認出此劍,也好算是我家元帥的一份功勞。”

兀術再度目瞪口呆,有心發作,又情知嶽飛已走,跟一個親衛折騰未免掉分,卻居然坐在馬上,耳聽著有一陣嘈雜,任由第二艘船也走了。

片刻之後,兀術長呼了一口氣,失笑相對太師奴:“嶽飛此人粗鄙,俺卻不能丟了臉麵,將那柄劍取來,此戰俺定要用它殺宋人個痛快!”

太師奴無奈,隻能登堤去尋,果然在河堤下尋到一把寶劍,然後抱了回來,交予兀術。

而四太子接了此劍,宛若無事一般,直接歸營去了……至於,這一晚堤坡麵理,竟沒有告訴任何人。

且不說兀術如何氣度不凡,隻說接下來兩日,金軍截斷永濟渠下遊,卻沒有發現宋軍有任何不妥,最後,還是金國這邊又小心升起了兩個熱氣球……燒了一個,活下來一個,做了匯報,金軍這裏才曉得……原來,宋軍陣地靠著西邊這裏,早已經開始起了土山,而幾座土山之後赫然都有巨坑,連通著黃河河道,以作儲水……或許將來還會充當船塢。

故此,等到金軍截斷永濟渠,這邊宋軍直接挖通了永濟渠跟這些巨坑,卻是絲毫不亂。

換言之,永濟渠這個手段,宋軍早有準備,以至於金軍無功而返。

不過,也無所謂了,因為就是這幾日,先是一陣西北風,永濟渠率先被徹底凍住,水流不急的黃河也漸漸難以支撐,很多大輪船開始駛入營盤內預備好的船塢內。

接著,一場小雪之後,溫度再降,小輪船也立足不得,消失在了河麵上。

這個時候,金軍早已經摩拳擦掌,唯獨憂心大河封凍不嚴,擅自出擊,會被那些羅列在對岸河堤上的宋軍砲車來個渾水下餃子。

不過,即便如此,金軍也開始派出部隊,搶占宋軍營盤南側位置了。

而且很快,到了臘月初十這一天,隨著又一陣西北風刮來,士卒來報,黃河上已經封凍到一尺多厚,便是砲車的石彈也不可能一下子砸崩多少冰麵了。

苦等良久的戰機終於到了。

當日金軍再度在李固鎮召開軍議,而這一次,除了必要的前線防備宋軍突襲的軍官外,幾乎所有行軍猛安都匯集起來,呼啦啦百餘人齊至,等待軍令。

但也就是這一天,有使者忽然自西南麵來入營盤,說是替趙宋官家傳遞文書給四太子兀術的,然後遺書在營外便走……金營軍士不敢怠慢,便速速呈來。

兀術當眾茫然接過書信,卻居然不敢打開,隻是去看拔離速。

拔離速當然曉得對方意思……這趙宋官家早不送晚不送,河麵封凍了,金國大軍議分派作戰任務的時候來送,肯定是成心的。

說不定早就寫好,就放在對麵軍營裏,然後專等今日才送來的。

這種情況下,十之八九是嘲諷、戲謔之語,用來壞士氣的……不然呢?難道還能是勉勵他四太子的?

不過,稍微一想,拔離速還是笑了笑,當場相對:“趙宋官家雖然在河東也有進展,但身後傳訊不停,上下皆知,他此時最多不過剛剛打通了雀鼠穀的樣子,若是早早留下此信,就更是沒什麽倚仗……咱們不看,反而顯得畏懼了他趙官家一般!而若是他在那裏誇耀不實之言,或者說一些粗鄙之語,落笑話的反而是他!”

此言既出,眾多萬戶、猛安多頷首讚同,都說無妨,都說趙宋官家越是諷刺,越顯得四太子是個有本事的。

便是兀術,想了想那夜與嶽飛堤坡麵理,連那把劍都唾麵自乾的收了,自問無論如何也不至於被什麽言論所激,便直接頷首,準備打開。

“我來替魏王效勞吧!”就在這時,金牌郎君完顏奔睹忽然上前,恭敬以對。“雖說是一國之君,不至於過於下作,但以防萬一,還是我來代替拆閱好了……”

兀術自無不可,而且他也樂的見到完顏奔睹壓下桀驁之態,融入大家,便直接將文書遞了過去。

百眾矚目之下,完顏奔睹打開來,取出了薄薄一張紙,掃了一眼,卻怔在遠處,然後竟然一聲不吭,一字不讀,隻是尷尬去看四太子。

兀術一時茫然,但還是忍不住起身劈手奪來,然後在座中認真去看。

一看不要緊,這張紙上除了下麵那熟悉的滄州趙玖的畫押,便居然隻有一句話:

“兀術你辦事,朕素來放心,事到臨頭,莫因對麵是嶽鵬舉便要慌張,擼起袖子加油乾便是!”

兀術一開始沒反應過來,但不過是一瞬之後,便雙目充血,隻覺後腦勺如同什麽翻滾過一般,直接怒上心頭,就在全軍高層目視之下,將這封明顯是勉勵之語的文書給撕了個稀巴爛。

撕完之後,兀術猶然不解氣,卻是抽出腰中寶劍,一劍劈在旁邊的桌子上,然後環視左右,最後以手指向了完顏奔睹:

“俺聽說主辱臣死,你們但凡還認這大金國是完顏家的天下,便該戰場努力,替俺一雪此恥!”

其餘所有人,包括拔離速,全都懵在那裏,唯獨完顏奔睹,不顧自己其實比兀術高一輩的事實,直接跪倒在地,抱著兀術大腿,指天賭咒。

就在金軍陷入到一場小意外引發的混亂中時,同一時刻,對岸的宋軍大營內,因為黃河一夜徹底封凍而召開了軍議的嶽鵬舉也同樣陷入到了愕然之中。

而且,始作俑者,依然是千裏之外的趙官家。

或者直說,那個之前許諾過絕不乾涉嶽飛行動的趙官家,忽然送來十道金牌,以作旨意。

此時此刻,金牌十道,並列於前,而傳旨的赫然是十名軍中統製官,很明顯這些旨意是通過密劄渠道,提前送達的。而且這些統製官都不知道對方的存在,以至於捧著綁了金牌的密劄匣子站出來以後,都有些恍惚之態。

“金牌無誤,而且絕沒有十個統製官一起矯詔的道理,必然是官家本意,而看時間,應該是官家在河東知道這邊作戰計劃後的回應。”驗明了金牌以後,胡寅黑著臉回頭以對。“但依著我看,大戰在前,便是官家旨意也不必理會……相隔千裏,官家難道還要遙控作戰不成?將這些金牌和匣子全都與我,我自來處置。”

坐在正中的嶽飛沉默了一下,然後緩緩搖頭:“這事瞞不住人,或者官家用此手段,就是要滿營皆知……不打開,營中必然動搖。”

胡寅沉默了一下,然後劈手從最近的一個統製官那裏奪來一個跟金牌綁在一起的小匣子,直接扯開,然後取出一張紙條,看了看,便怔在那裏。

但反應過來後,就立即捏住那紙條去看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等看到第六個,便懶得去看了,隻是連連搖頭,氣急敗壞:“荒唐!荒唐!荒唐!”

眾統製官愈發惶然,而田師中沒有忍住,上前去開了一個,也是懵在當場,張榮茫茫然之下,隻好去看嶽飛,嶽飛無奈,也隻能嚴肅起身,眯著大小眼,就在胡寅手中,去瞅那些紙條。

而這一看不得了,嶽鵬舉居然難得當眾失笑。

原來,胡寅手中紙條全都是相同的話:將堤上最北一架八牛弩前移十步,以迎兀術!不得有誤!

笑了一下,嶽飛強壓笑意,繼續正色相詢:“胡尚書,官家旨意,總要遵守,隻是到底是將那架八牛弩前移十步便可,還是前移十次一百步呢?”

“移一百步,送河道裏?!”胡寅氣急敗壞,扔下那些紙條便走,走了十幾步,依然恨恨不平。“軍國大事,這般兒戲,正經下一道旨意勉勵一二不行嗎?而且木匣子不要錢的嗎?!”

言罷,其人到底是不能扔下軍議,卻又憤憤然坐回。

到此為止,滿堂轟然,方知旨意之荒唐,卻又知,此戰不光是東京相公們的授意,便是官家亦儘知此事,且有決意。

PS:感謝老鬼別喝了大佬的上萌,感謝Tell小郭大佬的三萌。微芒0930大佬,書友20210330185751157大佬,書友20201229183600529大佬,珍玉城大佬,DrFeng大佬,無言的大西瓜大佬,納蘭茜雪大佬等諸位的打賞。

感激不儘。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