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8章:隋朝與大唐(1 / 2)





<b></b></div> 百姓與貴族之間。

衝突或許不常有卻一直都在。

若是觀瞧曆朝曆代的王朝更迭,甚至還會發現一個很明顯的規律。

在每個王朝的末期,百姓與貴族之間的階級鴻溝,往往都會非常之大。

如秦朝,表麵上是亡於農民起義。

實際上就是秦朝的貴族與百姓之間的鴻溝太過巨大。

老秦人,要地有地,要錢有錢,要人有人。

可普通百姓,日子卻過的水很火熱。

再加上秦朝那嚴苛的律法,將許多人都給逼得走投無路。

於是便有了大澤鄉的一聲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漢末同樣也是如此。

連年的天災,讓百姓的日子過的苦不堪言。

可是王朝內部的官僚以及那些個名門望族們,依舊是該吃吃該喝喝,一派歌舞升平的表現。

然後,就有那動搖大漢根基的一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

而李世民當然也知道這些。

隻不過,他也有他自己的顧慮。

李世民抬眼看向李承乾道:“父皇知道你的想法,但是前朝煬帝的例子,可就擺在眼前呢。”

“若是咱們將這些貴族的利益一削到底,隻怕會引來許多人的不滿啊……”

前朝煬帝,無外乎就是隋煬帝。

在很多人看來,他滅亡的原因,就是因為他打壓貴族打壓的太厲害了。

所以才會逼得許多人揭竿而起。

可是李承乾卻有不同的想法。

隻見李承乾麵朝李世民道:“的確,前朝的滅亡,確實跟煬帝削弱貴族勢力有關係。”

“但是父皇可千萬彆忘了。”

“若不是煬帝真的昏庸無道,若不是百姓的支持。”

“咱們李家也不會這麼容易這麼快就一統天下。”

若說開始的時候。

李承乾對隋煬帝的確還算有些好感。

當然,也僅僅隻是有一些而已。

因為後世很多營銷號也好,還是曆史學說也罷。

都將隋煬帝描寫成一個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的角色。

可是當他來到這個世界,真正了解到隋煬帝之後,他可就不那麼想了。

科舉。

那是漢武帝的原創。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將儒學定位入朝為官的國策,並且推行察舉製與舉孝廉。

也就是通過有名望的人來舉薦,若是通過選拔,便可入朝為官。

而隋朝所推行的科舉,實際上就是察舉製的延伸。

想要參加隋朝所舉辦的科舉,還是需要當地的名門望族來舉薦,有了舉薦的資格,方能入朝考試,考試通過,方能為官。

而真正讓百姓有了為官的資格的。

那是因為大唐初期,拿捏不住江南世家,所以才將科舉製的門檻放低,並且推行鄉試與會試這兩項考試。

不論身份,不論家世,隻要兩項考試通過,便有資格參與殿試,獲得與君王麵對麵的說話的機會。

一旦君王麵試通過,便能入朝為官。

而有了李淵這個先頭標兵,才慢慢有了完善的科舉製度。

至於隋煬帝,充其量也就是起到了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

再往後說,大運河。

隋煬帝修建大運河的目的,在後世或許看不清楚。

但在當代顯而易見。

畢竟,曾幾何時的李承乾,就親眼看見過,揚州世家與江南世家對隋煬帝的忠誠度有多高。

大唐都建國幾十年了,揚州與江南還有隋煬帝的死忠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